『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四节 耳穴视诊法
相关推荐
-
韩帅帅耳穴三步定位法——胃
✎ 胃 别名:幽门.下垂点.奇点.胃区. 定位:(见图 1.3)从耳轮脚切迹中点顺着耳轮脚弧线画一条延长线至对耳轮耳甲缘,把这条线平均分成 5 份,内 3/5 与外 2/5 交界处,一般多在耳轮脚的 ...
-
耳全息望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耳全息望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五节 耳穴触诊法
如前所述,当机体某部位或某脏腑发生病理变化时,其信息可以通过经络达于体表--相应部位耳穴出现压痛.利用耳穴压痛信息了解机体状况,是耳穴诊断的基本方法.探查压痛点的方法一般采用触压法,即用耳穴探棒或火柴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六节 耳穴染色法
耳穴染色法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无腐蚀的染色液涂耳廓,由于阳性反应区与周围皮肤和耳穴对染料亲和力的不同,患病脏腑的相应耳穴被染成紫色,而无关穴位和周围皮肤则不着色.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用于健康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七节 耳穴电测法
一.耳穴电测法基本原理 前面我们在介绍耳穴诊疗法的原理中,曾谈到人体是一个最高级.最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制约.在正常情况下,由机体调节系统自行协调.平衡,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一节 耳诊的理论依据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接收站,前人称为"采听宫",耳是人体信息的窗口,也是人体脏腑重要的外相.耳为人体宗脉之所聚,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qu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二节 耳廓的形态
耳廓分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 一.前外侧面 图8-1 耳廓前外侧面图 1.耳轮为耳廓周缘向前卷曲部分. 2.耳轮脚为耳轮在外耳道口上缘伸入耳甲内的横行堤状隆起. 3.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八章耳诊 第三节 耳廓的脏腑分属
人体内脏在耳廓对应分布是有其规律性的,它在耳廓前外侧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臂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即头面部在对耳屏.耳垂:上肢分布在耳舟:躯干分布在对耳轮:下肢及臀分布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章脐诊 第四节 脐形态与脐位主病
正常人脐位于人体正中,脐环圆整,轮廓宽余,肌肉厚实,脐深,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说明身体健康无病.若脐的形态和脐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提示人体内脏可能发生疾病.因此,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九章腹诊 第四节 腹部全息诊
腹部全息法,是将全部人体的内脏投射到腹部上,而形成若干个与内脏相对应的区域,腹的各个分区与内脏息息相关,当人体内脏发生病变后就会反映在腹部相应部位.在诊察腹部时,按压其中的某个区域,如出现疼痛及不适感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二章面诊 第四节 现代面诊法
现代面诊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