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奇:理中汤-脾胃虚寒加附子、脾胃虚寒挟肠热加黄连】
相关推荐
-
黄芪建中汤与理中丸
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加了黄芪 虽然两者都治脾胃虚寒,但有侧重, 素来脾肾阳虚,或大病伤阳,致中焦虚寒者,用黄芪建中汤;平时体弱,突然感寒,用理中丸,理中丸兼治真寒.
-
理中汤加减方有哪些?理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婆: 呕痢腹痛阴寒盛,或加附桂总扶阳. (一)理中汤的组成与功效 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各10克,炙甘草8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效.是主 ...
-
脾胃虚寒湿气重,在中医
脾胃虚寒湿气重,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好,临床常用中药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平胃散等. 脾胃虚寒.湿气重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湿邪内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为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脘 ...
-
理中汤临床新用,建议收藏
案例1:小儿慢惊风 患儿,男,2岁6个月,2000年7月15日初诊.其母代诉:近2个月来每天腹泻3~4次,大便清稀不臭,量中等,呈蛋花汤样,夹未消化食物残渣,纳差,偶有抽搐.观患儿面色白,精神萎靡,肢 ...
-
各种脾胃虚寒型胃肠病.....理中汤加味...施今墨
各种脾胃虚寒型胃肠病.....理中汤加味...施今墨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三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在三0节里讲了连理汤,也就是理中汤加黄连和茯苓,其实,后世医家对连理汤的使用是比较灵活的.我们下面再来看李中梓在<医学全书>的一桩医案. 相国钱机山,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刺酸. ...
-
中草药名方大全 > 汤类10篇 治疗肺燥肠热大便水泄如注 肾虚尿多 月经多漏下 肝脾两虚肾水亏耗子宫内膜息肉 头痛头眩 汗出过多致半身不遂 脾胃虚寒大便滑泻 浑身麻木 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肠胃受湿饮食不化
所谓中草药,是中医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 ...
-
理中汤:一加附子,一加黄连,还可两个都加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 ...
-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一个加黄连,一个加附子!
杏林明医 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 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珍藏"杏林明医"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 ...
-
柴龙汤半量加附子
乏力,浑身不舒服中药治疗方法:柴龙汤半量加附子. 组方:柴胡60克,桂枝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磁石20克,黄芩20克,茯苓20克,党参20克,姜半夏30克,大黄20克,黑附片15克,生姜2 ...
-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加味理中汤;制...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 加味理中汤:制附子12克,干姜.白术各12克,炙甘草24克,高丽参15克[另煎], 砂仁.肉桂.藿香.佩兰各10克,炒麦芽60克. 用法:加水1000ML文火煮取150ML ...
-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赵秀玲 理中汤的加味方 ...
-
何绍奇:漫谈附子
中医书友会第96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何绍奇 I摘要:肾着,用甘姜苓术汤加附子,其效更捷:肩关节周围炎,我常用黄芪.当归.白术.淫羊藿.威灵仙.豨签草.桂枝.姜黄.海桐皮,然必重用附子 ...
-
名医何绍奇:清热除烦的栀子豉汤
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
脾胃虚寒宜用理中汤调理
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等分组成.方中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用干姜温中散寒,是温补脾阳的良方. <论>中原方后的加减法有: 脐上动,肾虚水气上凌,去术之壅滞,加桂以降冲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