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一加附子,一加黄连,还可两个都加
相关推荐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八)下利简言(拉肚子)
2021-09-05 这一篇算是穿插进来的,借着伤寒论159条,简单论述一下下利,不注重在全面论述中,大约分两个主题,一个是你不懂中医,习惯备用几个方法救急或者日常处理的:另外一个就是按照六经辨证,选 ...
-
理中汤加减方有哪些?理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婆: 呕痢腹痛阴寒盛,或加附桂总扶阳. (一)理中汤的组成与功效 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各10克,炙甘草8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效.是主 ...
-
理中汤临床新用,建议收藏
案例1:小儿慢惊风 患儿,男,2岁6个月,2000年7月15日初诊.其母代诉:近2个月来每天腹泻3~4次,大便清稀不臭,量中等,呈蛋花汤样,夹未消化食物残渣,纳差,偶有抽搐.观患儿面色白,精神萎靡,肢 ...
-
小建中汤/理中汤加吴茱萸汤加大建中汤治疗胃脘疼痛
李某,女,四十岁,四川绵阳经开区松垭人,有多年的老胃病,病情时好时坏,治疗时断时续,因为严重胃脘疼痛而听人介绍,于2017年10月20日前来就诊. 现症状如下:体质中等偏胖,面白,疲倦面容:胃脘疼痛,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九)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再来讨论寒热互结,热从何来? 我们在解读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经常会用寒热互结来解读,那么,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寒热互结的热从何而来. 误下,柴胡证已罢,自当不需要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重用柴胡,轻用黄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三0)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第二九集讲的那个医案,先用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量),兼用八味丸(熟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炮附子.桂心各二两.牡丹皮. 茯苓.泽泻各三两). 附子理中汤是以治中焦 ...
-
经方治疗妇人眩晕伴胃脘冷
关 注 我 们 张某,女,50岁,绵阳市涪城区人,2018年1月24日就诊.患者主诉为:眩晕.伴胃脘发冷.中等体质,疲倦面容,头昏,头眩晕,同时胃脘发冷,呕吐,伴有反胃,恶心,嗳气,口干,想喝水,舌质 ...
-
经方名家荟萃之理中汤方
方 剂 理中汤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三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在三0节里讲了连理汤,也就是理中汤加黄连和茯苓,其实,后世医家对连理汤的使用是比较灵活的.我们下面再来看李中梓在<医学全书>的一桩医案. 相国钱机山,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刺酸. ...
-
奶奶用了40年炖骨头汤的秘方,比面馆的还美味,只因加了“它”
相信喜欢吃面的朋友们都知道,一碗面条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面条里面的高汤,一般面馆里面的高汤,大部分都是由骨头炖煮而成,奶白色的鲜美汤汁配上劲道的面条,真的是超级美味,而且骨头汤里面还含有了非常丰 ...
-
【何绍奇:理中汤-脾胃虚寒加附子、脾胃虚寒挟肠热加黄连】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 ...
-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一个加黄连,一个加附子!
杏林明医 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 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珍藏"杏林明医"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 ...
-
柴龙汤半量加附子
乏力,浑身不舒服中药治疗方法:柴龙汤半量加附子. 组方:柴胡60克,桂枝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磁石20克,黄芩20克,茯苓20克,党参20克,姜半夏30克,大黄20克,黑附片15克,生姜2 ...
-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加味理中汤;制...
中医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方: 加味理中汤:制附子12克,干姜.白术各12克,炙甘草24克,高丽参15克[另煎], 砂仁.肉桂.藿香.佩兰各10克,炒麦芽60克. 用法:加水1000ML文火煮取150ML ...
-
理中汤的两种加味法
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赵秀玲 理中汤的加味方 ...
-
刘渡舟讲解:理中汤类方的加减证治
试论理中汤类的加减证治 作者/刘渡舟 理中汤类,指的是理中汤.丸,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三个方剂而言.这三个方子,应以理中汤为代表,其他方剂则是由理中汤加减变化而成. 一.理中汤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脾气 ...
-
桂枝加附子龙牡汤治疗多汗症
汗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形成,能润泽肌肤,调和营卫,清除废秽.凡异常出汗者则统称为汗证,主要包括自汗和盗汗.临床上汗证既可以是独立的病症,亦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