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并战计—反客为主

(0)

相关推荐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老妖杂谈之历史的繁星点点-郭子仪单骑退敌兵

    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生于697年,卒于781年.他平息了唐朝的安史之乱,抵御外族入侵,一生征战无数. 公元765年9月,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和回纥一起攻击唐朝.这个仆固怀恩原本是唐朝的 ...

  • 由于郭子仪的谨慎小心,“害怕”这个人,最终保全了家族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以武举高第进入仕途.安史之乱爆发前积功官至九原太守,可谓不温不火.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凭借超强的军事才能迅速崛起,几次挽救大唐帝国于即倒,立下盖世功勋. 他曾 ...

  • 765年唐朝遭2大强敌入侵,若不是这位孤胆英雄上阵,中原或已沦亡

    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些人奋不顾身.相较于岳飞.文天祥等悲剧英雄,郭子仪的名气显然小了很多.但群体的认知不一定等于历史的事实,幸好,这位孤胆英雄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他,大唐会化作一缕青烟,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郭子仪(491)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 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唐代政治家,中兴名将.军事家,重造唐室首功.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 ...

  •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败战计—空城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败战计-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 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注释 ① ...

  •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败战计—苦肉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败战计-苦肉计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 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 ...

  •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败战计—连环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败战计-连环计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文 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 ...

  • 剑侠传·第三十八章 缓兵计献虎啸剑,驱死士围杀陈良

    白冽自然不是没有准备.早些年河内总是会有一些流亡的逃犯.郭解早年也会收留一些逃犯,但多是一些侠义之人.但白家可并不是这样.白凛自然没这个魄力,但白冽他敢.每有杀人越货之宵小,跑到河内自然都是去投奔白家 ...

  • 三十、一战封神的背后

    韩信灭赵之战是楚汉之争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我们提起这场战争,往往会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总结起来那就是韩信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何等的霸气.但是细细分析起来,每场战争都 ...

  • 三十六计第三计:胜战计—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第三计:胜战计-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 ...

  • 三十六计第十计:敌战计—笑里藏刀

    三十六计第十计:敌战计-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 ...

  •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敌战计—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敌战计-顺手牵羊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 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 ...

  •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攻战计—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攻战计-借尸还魂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 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