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薯蓣丸,医“虚劳诸不足,风气...
相关推荐
-
经方:薯蓣丸
薯蓣丸 [原文]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神麴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 ...
-
一味薯蓣饮
 一味薯蓣饮
-
目前这上边的风气啊,我看着都头疼,真的让...
目前这上边的风气啊,我看着都头疼,真的让我们这些好心人搞得很难堪,然后今天说的这个选股器呢,也是抓到了两个4板的G,朋友们可以自己看看啊,然后我也是拿出了两支的日线图都不是一字板的,也是在早上9.25 ...
-
风气痛
[处方]桂元100个(去核),核桃100个(去壳),红花2两,当归2两,牛膝2两. [功能主治]风气痛. [用法用量]绍酒入瓶蒸透,逐日饮之. [摘录]<易简方便>卷一
-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虚劳诸不足...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预防反复感冒,有较好的效果. 药物组成::薯蓣(山药).党参.黄芪.焦三仙.干豆黄卷.白术.白芍.麦冬.杏仁.防风 ...
-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
薯蓣丸中山药.大枣.人参.白术.茯苓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健脾益气,化生气血,兼以渗利:阿胶.干地黄.芍药.当归与川芎,属于相须配伍,增强滋补阴血,兼以活血行气:桂枝与防风,属于相须配伍,辛温透散 ...
-
《金匮要略》论虚劳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金匮要略论虚劳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34篇原创文章 1.脉弦而大,弦而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 ...
-
《金匮要略》虚劳篇脉象分析 原载《郑家本医集》
<金匮要略>虚劳篇脉象分析 马派传承 2019-12-16 <金匮要略>虚劳篇脉象分析 脉诊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有着重要指导价值.仲景所撰<金匮要略>全书二 ...
-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什么意思?
精气内夺,积虚成损,积损成劳.虚劳就是对阴阳气血虚损的总称.里急是腹部因为濡养不够而发生的拘急疼痛.用建中汤补后天,气血生化有源,气血阴阳自然得补.
-
传承千年的《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坐骨神经痛、痛经、腰痛……诸般虚劳疼痛皆可疗!!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 ...
-
论虚劳-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神经麻痹造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原因,其它的问题发生不同的证候,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主治的方子还是对的,我们可以加一些药味,或合其它的方子一起用,看具体的情况,所以血痹简单. 底下讲的虚劳,虚劳大家都知道 ...
-
胃是生之本-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14.1 胃是生之本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泻,食不消化也. 这个说的是中虚了.脉沉小迟,沉为在里,小就是细,迟就是血虚有寒,细者血虚啊,这种的脉叫脱气,这个脱气指 ...
-
黄耆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14.3 黄耆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 这个地方他说一个诸不足,不止里边有小建中汤证,他表也特别虚,他是诸不足.比方恶风特别厉害了,有黄耆证,你可以加黄耆,黄耆证就是我开始讲的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