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主体间精神分析与存在性不安
相关推荐
-
心理学先贤们的故事08--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1.生平:1856年-1939年. 2.尊称: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3.故事:弗洛伊德于1856年5月出生于捷克共和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其父亲是一位商人,其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 ...
-
巴黎第八大学讲学:分析的开始:诊断的功能(下)
分析的开始:诊断的功能(下) 在前文初步讨论完诊断的功能后,我们还需要对精神病加以详述. 精神病的具体症状包括: 1. 妄想的直觉,其中主体借助某一事件神秘意义,同时无法准确定义该意义; 2. ...
-
拉康论情感(二):无言语的话语之临床
拉康论情感(二):无言语的话语之临床 元心理学的三个要素 -- 地形.经济和动力学 弗洛伊德在这里用元心理学术语展示的是一个具有定性(经验)和定量(动力学或经济)方面的心理模型.在他们的权威精神分析词 ...
-
逃避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10-27 每当大家谈论起"逃避"这个词时,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些"贬义",似乎"逃避"永远没有"面对" ...
-
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讲学:拉康主体结构的三次发展(雅克-阿兰 米勒)
拉康主体结构的三次发展 讲者:雅克 阿兰 米勒 今天,我打算跟你们介绍拉康临床工作的一些要素.我将尽量简单地说,并总结他的工作的主要趋势.拉康在巴黎的精神病院圣安娜医院工作过,开展临床演示.我将强调拉 ...
-
首次披露:精神分析在国内被追捧的背后,它已经被现代心理学抛弃
"阅读原文"跳转浏览 精神分析也叫动力性心理治疗,由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的,是国内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 精神分析这种疗法在心理学上影响深远,一提心理学,必谈精神 ...
-
【人物周刊】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
"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每周一定时更新. 本文:2048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开始之前,先和大家 ...
-
主体间精神分析与存在性不安
--用主体间精神分析视野,治疗存在性不安(1) 一,什么是主体间精神分析 我们知道,精神分析这个神乎其神的概念,自创始人佛罗伊德一百年来其开拓性人物及学界说法众多,按发展顺序.又被高度应用的主要有五大 ...
-
熊玲:以主体间关系,直面“情感与行为模式”
--用主体间精神分析视野,治疗存在性不安(2) (续 前) 一般情况下,来访者(主体)所体验的痛苦,大多是来源于一种存在性不安.前面所举例的皎皎,是一个存在性不安,或叫"非主体化焦虑&quo ...
-
主体间性[主体间性]
本体论 意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关涉到自由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海德格尔后期建立了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更 ...
-
冯建军: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 ——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冯建军 作者简介: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导.南京 210097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9期. 内容提要: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公共性,并非要消 ...
-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心与心的相互沟通和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是与主体--客体的交互关系不同的.主客体活动是指向客体的对象性 ...
-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概念的最初步的涵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但在不同的领域中,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异的. 在主体间性概念的形成历史过程中,事实上涉及了三个领域,从而也形成了三种涵义不同的主体间性概念,这就是: ...
-
移情:从心理学到主体间性
移情:从心理学到主体间性 作者:Dany Nobus 透过提醒人们注意有一个鸿沟,弗洛伊德曾经详细地说明他的观点,将直接把催眠与精神分析的暗示区分了开来. 在此,首先,他宣称,跟催眠的程序相反,分析 ...
-
熊玲:不一定是性爱梦
熊玲:不一定是性爱梦
-
熊玲:谁在投射性认同
熊玲:谁在投射性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