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00:人总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5.8)

孟武伯在《为政篇》已经提到过,这里是他问孔子,他的三个学生,哪个可以称得上仁。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首先问的是子路,字仲由。子路有的是军事才能,治军作战,可以治理大国的军事。《集注》:赋,兵。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敝赋”是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冉求,字子有。他的才能是做邑长,治理一邑。千室之邑,属于大邑,与都城相当,惟卿大夫家始有之;百乘之家,当时诸侯有车千乘,卿大夫家则为百乘。结合孙钦善、李零两位先生的说法,这里千室之邑与百乘之家对举,邑当为公邑,与大夫之私邑相对,为国君所管辖。也就是说,冉求可以作国君的邑宰(公邑的长官),或者作卿大夫的家臣(私邑的长官)。冉求做过季氏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公西赤,字子华。他的才能在于言语应对,从事外交活动。束带,古人平时无事则缓带,低在腰。遇到正式场合则束带,高在胸口。宾是国君上卿之类的大客,客是国君上卿以下的小客。单举则有别,对举则异。这里是泛指。程大中《四书逸笺》中说:公西华束带立朝,当有事之际,仓促立谈,可以服强邻,即折冲樽俎之间意。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对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衡量。孔子从不轻易以仁来赞许人,包括对自己的这三位高徒。仁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是要有所附属,不能空穴来风的。而这一附属就是每个人各自的才能上。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但是人的禀赋不同,任谁都可以习得一技之长,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并终有用武之地。

无论是子路的治兵,还是冉求的行政,抑或公西赤的外交,他们都是行动派务实型,这不仅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也说明凡有成就之人多为践行者。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家追求的目标一致,但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即使是在同一条路上,每个人眼中的风景也会不同。当然,起点的风景对多数人而言都是大同小异的。一切惟在践行之中,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