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战:霍光废帝(3)托孤五重臣

七年后,前80年,刘旦这个傻蛋再次浮出了水面。

他仍然没忘了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这次他的盟友有了些力量。

昭帝的姐姐长公主,三号人物上官桑,御使大夫桑弘羊也跟着掺和了进来。

他们的目的是搞掉第一顺位的霍光。

结果这伙人被霍光轻松地一勺烩了。

又是一场权力战的高维打低维,水平差的不是一般的大。

我总说水平,你可能会问:咋叫个水平?

在全力场中,有水平的标配是:有眼光,性谨慎,有政务能力。

你要能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你要有眼光看清这风起云涌的潮起潮落,知道什么时候加入,什么时候袖手。

你要能处理好这错综复杂关系万民的国家政策,将坏的零件修好,将这架机器理顺通畅。

这里面,“谨慎”是最前面的那个“1”。

武帝临终托孤了辅政五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老刘认为自己安排的搭配得当,互为牵制,却不知道自此之后的任何一个托孤组合,都没有做到领导人最初的预期效果。

都是在一番搏杀后,最终剩下了一个人统一全盘。

唯一的那个例外,叫刘备,人家明明白白就交给一个人了。(李严在玄德那并没有真正进计划,将来会讲)

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完美的君臣两相得。

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帝托孤的这帮人都是个什么水平。

这五人组中,还是有跟霍光一个水平的高手的。

二号人物金日磾。

前121年春天,霍光他哥霍去病率领着一万精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一通秃噜,将河西走廊杀得鸡飞狗跳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夏天,霍去病再打祁连山浑邪、休屠二王,再次大败二王。

在二王共同降汉时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所杀,当时仅仅十四岁,贵为休屠王子的金日磾也因此被带到了汉朝,后来被安置在了黄门署养马。

从王子一落千丈成为了马夫,这种人生的大盘跳水除了孙悟空先生以外,很少有人能够理解。

但金日磾却并没有像孙先生那样打出南天门,而是选择了把自己这份侮辱性的本职工作做好。

武帝一次在宫中宴游后突然想看看自己的千里马们。

马夫们牵着一匹匹骏马从武帝面前走过,很明显,这群马夫并没有马精神,要么看到宠妃们左顾右盼,要么吓吓唧唧两腿哆嗦。

鹤在鸡群中是非常容易凸现出来的。

武帝在人马之中一眼就看到了和他的马一样精神的人。

一个体形魁伟、容貌威严的小伙子,目不斜视的牵着骏马从殿上走过,这让武帝感到很惊讶。

咋会有这样的人物干这样的工作?

武帝特地询问了这个小伙子,在得知金日磾为休屠王之子后,就升他做了马监(孙大圣旧岗)。

芝麻再小也是官了,金日磾这个落魄王子踏入了敌国的官场,开始了艰苦的修行。

后来经过谨慎的考察,后来武帝将他调进了自己的秘书处,提升为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驸马都尉是皇家警卫队队长,光禄大夫是帝国决策圈的要员,如果说武帝有心腹的话,大概一辈子只有两个。

一个是霍光,一个是金日磾。

武帝对沉稳成熟的金日磾非常喜爱,各种赏赐让人们看的眼红,有人就曾进言武帝:陛下为何重用一胡儿呢?

武帝为了表明自己的胸怀天下,更加重用金日磾。

金日磾有两子,武帝很喜爱,时常留在身边嬉戏,由于长子放荡不羁,和宫女乱搞时被金日磾撞见了,回家老金就把这孩子宰了。

武帝大怒,怨其无情。

金日磾道:万恶淫为首,此子乱来,如果不杀,臣有负陛下重托。

有一种论调说金日磾这人为了全力,为了表忠心连儿子都能杀,还有什么他干不出来的!武帝看来眼神也不好,这种人怎么能用呢?

很多人会拿出易牙为了搏齐桓公欢心煮自己儿子的例子才对比金日磾。

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易牙听到齐桓公说“寡人尝天下美味未食人肉”的话后,为了讨好齐桓公把自己的儿子都杀掉给煲汤了。

这种为了全力而无所不用其极讨好的人,万不可用!

但金日磾属于相反的。

他杀这个孩子,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

武帝今天喜欢你,玩俩宫女不算啥,但改天要是这小子上了嫔妃的床呢?

不能因为这个行为越来越不可控的孩子而把全族搭进去。

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反腐抓老虎打苍蝇,向来有两大突破点。

一个是女人,一个是孩子。

几乎100%的高官落马,全都是因为上面这两点。

全力场上永远不是拼强点,而是补弱点。

你的所有弱点,在过招时都会被无限放大。

你可能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你的身边人却不一定。

霍光修炼到几十年走路的细节都一样,金日磾则是几十年从不用目光直视武帝,武帝赏他的宫女他放那养着不碰,武帝要把他的女儿纳入后宫金日磾不肯,用顶撞武帝的姿态表示我无意成为皇亲拥有更大的权势。

金日磾与霍光都有着漫长的修炼,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厚重谨慎。

在最高级别的全力场上,只有厚重才能四平八稳,静对八面来风。

最可能的胜利方式,就是《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那句“以己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

有些大智慧,是殊途同归跨领域通用的。

但这个和霍光同一水准的金日磾,却在武帝死后仅仅一年便卧病不起,没有多久便逝世了,昭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陪葬茂陵,谥号敬侯。

当这位二号人物随武帝而去后,实际上剩下的三位就应该知天命了,规规矩矩的听霍光的话才是正解,但这里面只有一个明白人参透了这一点。

这个明白人是田千秋。

老田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这辈子干的事,都在遵循着顺势而为的价值观。

田千秋在最开始,是个根本就没有品的无名小卒,我们上一章的末尾时说过他,他时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

但这个人有眼光,他看准了时机说刘邦托梦给他为刘据鸣冤。

武帝为他的这次豪赌给出了顶级大奖:忠心可嘉啊!你做我的大鸿胪!

田千秋由陵园看坟的一下子变成了九卿高官,随后没多久又进步成了丞相。

这种飞跃在太平王朝中极其罕见,老田堪称官场史上的升官之最了。

田千秋当丞相后没多久,武帝就崩了,换主子了,老田很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这个投机倒把起家的绝对不能瞎掺和。

老田秉承着一个态度:在丞相的位置上,自己啥思想也没有,就一件事,听霍大将军的话。

霍光常常对老田说:咱都奉遗照辅佐圣上,你作为百官之首得有作为啊!你得给我提意见啊!你得督促我进步啊!

田千秋再次给出了顶级观望大势者的回答:您是猎人,臣是猎狗,只要您发号施令,臣一定卖力干活!

田千秋后来在霍光手下干了十二年宰相,晚年可以坐着小车上朝,最后善终于任上。

人这辈子,千万得明白自己的定位,要像老田一样,干什么事尽量顺势而为。

剩下的两位,就不明白这道理。

他们总认为霍光不过是因为当了三十年的秘书才排到了前面,这个八棍子打不出来一个屁的人是个可以扒拉到一边去的。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面如平湖的白面男人有多么的高的内功。

桑弘羊我们之前介绍过,这位帮武帝搭建出国企的帝国经济大才在业务单位干到头后总想着自己当把舵手,但政治和财税完全是俩套路,总扒拉算盘的就是搞不过读了一辈子人的。

武帝给他这位实干家安排到最后的排位是有用意的。

踏踏实实把事干好,方向上的事情不要瞎掺和。

但最终,他跟最想和霍光唱对台戏的上官桀还是掺和到一块去了。

上官桀,是陇西上邦人,刚入官场时做羽林期门郎,也是武帝护卫队的一个小领导,他的命运飞腾来源于一次大风。

有一次他随武帝去甘泉宫,忽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武帝说:小的们赶紧给我顶住!上官桀在狂风暴雨中稳住了车盖巨伞。

过去的人,对自然很敬畏,不像今天的人,苛凤骂雨满嘴胡说八道。

武帝觉得在妖风中为他撑起一片天的上官桀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升他做了未央厩令,就是给武帝看马的总管。

在武帝一朝,看马似乎是个好活儿。

后来武帝身体不太舒服,上官桀开始消极怠工,但没想到武帝病好了,去看马,发现马都瘦了,对上官桀大怒道:“你认为我再也见不着这些马了吗!”

机灵的上官桀完成了人生中最华彩的表演:“我听说皇上您身体不适,日夜忧伤,光剩哭了,哪里还顾得上看马呀。”一边说还一边哭。

武帝被他的眼泪打动了,升他做了侍中,后来又升为太仆,最终成为了托孤的三重臣之一。

上官桀比排他前面那两位差的地方有很多,如果是霍光和金日磾,哪怕是武帝死透了,该养的马还是会养的膘肥体壮。

做人的境界是通过做一件件事持续不断绵绵不绝的显出来的。

政治的游戏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你一定要厚重,稳健的走好每一步,上官桀最欠缺的,就是这一点。

上官桀一直很不服霍光,他想不明白为啥武帝要把霍、金二人排在他的前面,尤其在金日磾死后,他想把金日磾的权力抓到自己手上来跟霍光打擂台,于是不断地向上争取。

他先是想把自己六岁的孙女送入皇宫当皇后。

他的这个孙女,其实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两人是亲家,但霍大亲家却把这门亲给否了。

外孙女的效果无论何时也比不上亲孙女!咋地这丫头也姓上官。

上官桀不甘心,通过昭帝的姐姐,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的关系,最终将孙女先进去做了婕妤(一等嫔妃),随后不久运作成了皇后。

六岁的孩子成为了皇后,又是一项纪录,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因此被封为车骑将军,也就是金日磾之前的职位。

上官安被提拔后开始不知道自己姓啥,对宾客说:“跟他的皇帝姑爷喝酒感觉真不错”,喝多了以后天天光屁股在内宅行走,儿子病死了仰头敢怒骂苍天,来兴致了和他爹的姬妾侍婢淫乱连他继母都敢搞。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世间享有盛名而名不副实者必有奇祸”。有些奖你还真敢领,不知道是要你命去的?(题外话:朋友们留言时不要再喊我太守了,小吏心领了,我这点小命格真担不住,万谢)

更何况上官安这个缺德带冒烟的。

当年金日磾害怕自己德不配位的儿子会给家族带来灾祸舍得亲手宰了他,霍光的儿子霍禹此时是掌宫禁的中郎将,天下第一的霍光并没有让他掺和进高层建筑来。

高手都知道,最高级别的赛场上,千万不能把没做好准备的自己人放进来。

那是拖累反杀坑自己的。

上官桀不明白这个道理。

当所有人都看出来你有巨大弱点的时候,你貌似巨大的权势仅仅就是一只纸老虎。

这就好比当年吕家后生们被老狐狸们看穿后一样。

上官桀父子牛起来后,要给鄂邑长公主进行政治回报,当年帮你办的事并不是白干的,更何况是安排个皇后。

汉惯例,列侯才够级别与公主配婚。

长公主不想在跟丁外人总玩地下情,双方共同使劲想把丁外人封上侯。

侯是这么好封的?没有军功,不是皇亲,你怎么封?

大汉约定俗成的权力规矩开始熠熠生辉,霍光拒绝了上官桀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请求。

上官桀最终能把孙女安排成皇后,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她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最终不拍板,这丫头永远变不成凤凰。

而这个丁外人是个什么东西。

这次拒绝,引起了上官桀父子与长公主的极大怨恨。

桑弘羊一直想进决策圈里参与参与,不想总干具体的活,但一直进不去,再加上为其子弟求官也被霍光否了,于是也愤怒了。

我为这个国家干了快五十年了!要俩官你还不给我面子!

他没有走顺从霍光的路,而是耍脾气,摆资历,也走到了霍光的对立面。

一个反霍的联盟组成了。

一个拙劣的阴谋在几个人的筹划中开始酝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