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成43%应届毕业生首选,高于去年的36%,中国年轻人选择工作越来越谨慎
相关推荐
-
909万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人社部给出“解决办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程度的不断普及,每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今年更是达到了909万应届毕业生的高度.但市场上的就业情况却似乎没有那么理想,那么,如果这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呢?人社部给出了相应 ...
-
国企为何不招往届生?有经验的往届生,哪里比不过应届?
尽管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只招聘应届毕业生,但现在许多国有企业都进行了社会招聘,尽管很少,但有一些. 例如,各个烟草局也将招募前一年毕业的学生: 中国邮政可能会在2-3年内让毕业生放松: 存在三大运营商的社 ...
-
2020年找工作史上最难?行业报告带你通关!
千职鹤 发布时间:04-2913:22 2020年,可能是史上最难找工作的一年!3月1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官方微信发布文章,呼吁法学院的校友们"充分发挥您的影响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信息&q ...
-
非常时期,应届高校毕业生可延期毕业!至少有三方从中“获利”
前不久,北京市教育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对按时完成培养计划且毕业论文(设计)符合质量要求的学生,应努力保障其顺利毕业:因疫情影响确实 ...
-
“我太难了!” 2020应届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
共2932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前 言 毕业等于失业 再找不到工作,就要和下一届竞争 V形复苏希望破灭 年轻人躺着中枪 对于每个人而言,未来几年都是艰难的. --安永首席经济学家Jo Ma ...
-
超四成大学生求职“偏爱”新一线城市
2021届湖南高校毕业生求职网络问卷调查分析超四成大学生求职"偏爱"新一线城市 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特殊的就业季对于毕业生.高校.教育和 ...
-
因失去应届生身份,学生与这些岗位无缘,毕业生不要轻易“挥霍”
高考和中考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了,各大高校也到了毕业季,一批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就要有一批老生离开学校,离校后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工作. 现在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飙升,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都 ...
-
2021年心酸一幕:高考人数再创新高,4成应届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每到6月高考季,虽说都是应届毕业生,可对于高考考生和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场面. ● 对于高考生:高考热度不 ...
-
应届毕业生,是考公务员最好的时候,请珍惜。
考公务员,是非常的艰难的. 当然,好处也是很多的. 因此,无论考公务员是如何的艰难,每一年都还是有那么多人去考,即使失败率很高,依然有人不断地去坚持,甚至愿意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拼. 从各个年龄 ...
-
应届毕业生当兵,从“家乡”征兵和“高校”征兵有4点区别
如今征兵的重点已经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大学生是现在征集的重点,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会优先征集. 2021年下半年征兵报名正在进行中,下半年征兵的重点是向大学毕业生倾斜.因为下半年刚好 ...
-
AA 的Projective Cities到底在研究什么?六位应届毕业生作品带你深度了解PC
The Scholar's Garden and Spatial Governance / Jiyoon Gu, 2016 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 (projective cities)是AA建筑学院一个 ...
-
今天来广州某一所二本大学校园招聘(搞编程我公司应届毕业生可以开到月薪8000)
(搞编程我公司应届毕业生可以开到月薪8000) https://m.toutiao.com/is/eBTqbpa/ 今天来广州某一所(二本)大学校园招聘,主要招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目前工资开到8000 ...
-
公务员和企业更喜欢招应届毕业生,主要原因是这几个
无论是公务员岗位还是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都是相对友好的. 对于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 先说说公务员岗位为什么喜欢应届毕业生: 1.国家政策倾斜. 为了让应届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
“应届毕业生身份”很重要,校招与社招,秋招与春招,应届与往届
“应届毕业生身份”很重要,校招与社招,秋招与春招,应届与往届
-
宽容看待应届毕业生求职“新气象”
"2021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同比有所上升,但不及2019年."智联招聘西区区域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求职意向上来看,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
-
职来职去|清华跌14%复旦跌25%,应届毕业生薪酬水平下跌
今年中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已安排多项政策支持. 政策调整将聚焦三方面: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兜牢困难人员保障底线. 具体举措包括,继续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