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更的另一种误解

今天读到一篇介绍高更的《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不过是非常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经历,并以他的十几幅画为插图,大概是类似人物简介之类的栏目,内容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想起不久前一文友问及是否了解高更,我诚实回答:说不上了解,只是尊重。

一般认为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如果没有更可信的史料,我也愿意这样解读。但通常对其中更细节的情节,我会将信将疑,作者一厢情愿的猜测是难免的,添油加醋是难免的,作者也难免在主人公身上投射自己的影子,并且信以为真。

我们熟知的关于高更的生平故事都从他辞去收入丰厚的股票经纪人工作专心画画开始。按照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的说法,他是不告而别而离家出走的,只身从伦敦出走巴黎。为了决绝,宁愿让妻子误以为他与情人私奔,在巴黎一边学画一边卖画,穷困潦倒。

高更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义无反顾地背弃当下生活投身艺术生涯颇有点半路出家的意味,让我难免联想到李叔同当年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从高更后来那幅《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可以窥见高更一生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关于宗教归宿的求索。

我相信“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很难概括高更的性格特质,至少从他的画作中很难读出这种气质。高更的作品色彩丰富浓郁却不明亮,或者说色调中有一种晦暗感,那种用颜料平扫的风格就像行文的平铺直叙,并非没有强烈情感,只是一种对生命体验的欲说还休。

(作者:秋水无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