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画名家张大千先生的趣事杂谈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其画风犹如于右任、李志敏的草书飘逸出尘、意蕴无穷。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很喜欢牛肉。张家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菜则是四川小吃粉蒸牛肉,这道菜香浓味鲜,里面要放大量豆瓣和花椒,有些人还要放干辣椒面,以增加香辣。

但是张大千不满意普通的干辣椒面,他用的辣椒面一定要自己做,吃的时候要专门到牛市口买著名的椒盐锅盔,用锅盔来夹着粉蒸牛肉吃。爱吃到这种地步,难怪画家曾经自负地说:“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喜欢与家人或知交共食,不喜赴大宴,不喜去一般餐馆。在京时常与亲友家人吃谭家菜,冬季亦去西单安儿胡同吃蒙古同胞经营的烤牛羊肉。

张大千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所到之处既以笔墨摄取风物之胜,复品尝当地风味菜肴。即使在敦煌面壁期间,报纸上曾发表过他在石窟中的菜单:白煮大块羊肉、蜜汁火腿、榆钱炒蛋、嫩苜蓿炒鸡片、鲜蘑菇炖羊杂、鲍鱼炖鸡、沙丁鱼、鸡丝枣泥山药丸子。

肉类由敦煌县府按期补给,“榆钱”就是榆树的嫩叶,唯独鲜蘑菇从何而来,颇令一般人怀疑。其实那是张大千无意间在巨大的杨柳树根下发现的,一天可采一盘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