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文化群体须遵循共同的文化价值体系

文化群体出自石彦陶《陶澍文化群体研究刍议》,是携带某种文化基因和特征的人或群体, 具有流动性特质, 群体内部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和语言。也以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为共同行为模式的人的集合体。如民族、阶级、学派等等。文化群体分类极为复杂,往往概念交叉,或层层隶属。可根据研究实际进行不同划分,但必须遵循共同文化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标准。

以黄梅戏文化群体为例,这个文化群体主要有剧团、戏迷和戏迷协会三个群体: (1) 剧团。剧团是戏曲创新、制作、排练、演出的职业化团体, 在空间上是相对固定的中心地, 是“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 在周边能形成自己的服务市场。剧团中的戏曲演员是戏曲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征的人”, 是戏曲事业传承和创新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剧团分为专业剧团和民营剧团, 专业剧团具有文化创新能力, 不断改编、创作剧目, 而民营剧团不具备创新能力, 直接把专业剧团的成果加以复制, 临时搭班演出, 所以专业剧团是戏曲文化传播和扩散的源头, 选择专业剧团演绎黄梅戏文化时空变迁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剧团和演员是文化扩散的源头, 哪里有观众市场, 剧团便能生存下去, 反之剧团所在之处就是戏曲文化的流行区。 (2) 戏迷。戏迷是戏曲的忠实粉丝和观众, 是戏曲流布和演绎下去的重要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 戏曲与电影传媒、互联网等的结合, 戏迷群体的分布开始打破地域空间距离的限制, 逐渐脱离文化核心区, 进入新的文化土壤。 (3) 戏迷协会。为了加强各区域或城市内黄梅戏戏迷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自发成立的黄梅戏戏迷俱乐部或戏迷协会散落在异地他乡, 以戏会友, 增强戏迷对黄梅戏文化的依恋和认同感。因此, 戏迷数据也是反应黄梅戏扩散范围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料, 可从戏曲视角透视人口空间流动的趋势。

Efferson C, Lalive R, Fehr E. The Coevolution of ltural Groups and Ingroup Cu Favoritism[J]. Science, 2008, 321 (5897) 1844-1849.

夏玢.地理环境对黄梅戏影响的初步探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 (2) ∶107-110.

秦东丽 丁正山 沈一忱 陈屹德,黄梅戏文化群体空间结构及变迁机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05),678-683。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