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36计】澧县农源葡萄专业合作社:产业引导 葡萄飘香助脱贫

产业引导 葡萄飘香助脱贫
——澧县农源葡萄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

澧县农源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位于城头山镇兔子口村,是一家集优质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良种推广、农资配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现有社员776人,葡萄种植面积1210亩,年产鲜食葡萄25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800万元以上。2017年获得澧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泰谷杯最美葡萄园”奖,2018年获得“澧县人民政府优质葡萄产业示范园”奖,是中国葡萄协作网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之一。

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合作社以兔子口村为中心,建立了官垸镇、小渡口镇、如东乡等五个优质葡萄栽培示范基地,从业人数达513人。其中贫困户21户53人。通过发展葡萄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增强脱贫致富内在动力

合作社成立以来,着力“双引导”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产业扶贫的引导。无论葡萄生产还是产品销售,合作社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避免单打独斗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在优惠的政策及社员全力支持下,合作社坚持互帮互助、共同富裕的理念,帮助信息不灵通、发展产业有困难的葡农特别是贫困户加入葡萄生产行列。同时,对所需生产资料到合作社先行领取,葡萄销售后按统一采购价结账,为葡农特别是资金短缺的贫困户提供帮助。先后引导、扶持132个农户发展葡萄573亩。2018年实现总产1140吨,总产值55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发展葡萄96亩。实现总产210吨,总产值120万元。所有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均因此摘掉贫困的帽子,少数人从此走上致富的道路。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要求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二是标准化葡萄示范园引导。与传统农业相比,葡萄生产技术性很强,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效农业产业,收益高出传统农业4-5倍。一般葡农每亩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精品园可达五万元。每个劳力可负担3亩左右的葡萄园,生产时间9个月(2-10月),可获得纯利2.4-3.2万元。合作社在基地举办标准化葡萄示范园,从园址选择、品种布局、定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综防及果品采收进行规范,引导葡农抓好生产。在标准化园区示范带动下,官垸镇贫困户樊连喜种植阳光玫瑰13亩,纯收入25万元,还清了以前所有债务后略有盈余,今年将走上光荣的致富路。兔子口村2组53岁的贫困户熊祚青,全家三口人。2015年种葡萄2亩,2017年扩种了2.5亩,每亩纯利8000元。几年下来,他彻底甩掉贫困帽子,建起了新房。64岁的贫困户熊宗文,爱人周用菊弱智,是一个特保对象,前些年种葡萄2.8亩,2017年扩种了1亩“阳光玫瑰葡萄”,去年葡萄收入4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构建产业扶贫平台

在合作社统一规划下,园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建园标准的措施。农户在建好的葡萄园里确认种植面积,葡萄收益归种植者所有。全社252个户共流转贫困户土地87亩,涉及贫困人口58人,每亩年租金600-1000元。有劳动能力的21人进入了葡萄园务工,日工资80-150元。据统计,2018年21个贫困户打工收入为43.4万元,人平2.04万元。加上土地租赁费7万,20个户平均有2.4万左右的收入。

推进葡萄技术扶贫

为了普及葡萄种植技术,合作社配备了6名技术人员,深入葡萄园内给葡农特别是贫困户进行技术示范,手把手的交会相关环节的生产技术,随时回答果农的技术咨询。为了使葡农、贫困户能够适应葡萄品种及销售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聘请了湖南农大博士生导师石雪晖主讲《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建议》、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网的雷志强博士主讲《葡萄栽种及科学营养技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王忠跃研究员主讲《葡萄健康栽培与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安徽皖西阳光玫瑰联盟秘书长王虎主讲《优质阳光玫瑰栽培管理技术》、湖南鑫佳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发平主讲《葡萄质量与销售》。共举办了6次葡萄生产销售的技术讲座,累计培训1700多人次,印发资料1万余份。

实施产品销售扶贫

为抓好葡萄营销,解决果农后顾之忧,合作社广开门路,拓展销售渠道。一是就地销售。在合作社统一规划下,利用路边市场由葡农自行销售;二是外运销售。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运往长沙、武汉等大城市销售。除去销售成本外,其余归葡农所有;三是与“湖南鑫佳叶果品有限公司”,“安徽皖西阳光玫瑰联盟”等大型企业合作,由公司派人到我社葡萄园直接收购。合作社负责组织装箱、上车,企业与葡农直接议价付款,每公斤按0.3-0.4元收取装箱费,支付工资及生活费。去年,由合作社引进外商销售的葡萄在1500吨以上。◆

(联系人:熊斌 电话:13974205479)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