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译|富特文格勒语录

(0)

相关推荐

  • 低调实高调,内蕴即传统:悼念海廷克大宗师

    指挥家海廷克(Bernard Haitink)去世,享年92岁.或许,他是最后一位,一个人就代表着一段指挥历史的大师,到后期阶段,也确实进入宗师之列. 海廷克的一生,常常给人低调的印象,无论其个人形象 ...

  • 川流不息的诗意,及力量感——略谈舒里希特与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要说贝多芬交响曲的演绎一度以德奥指挥学派为正宗,那是并不夸张的,但这种情况也有其历史原因.德奥学派源远流长,贝多芬本人作为指挥家也是其中早期的一员. 可就一百多年前的状况而言,德奥学派的贝多芬演绎之强 ...

  • 战火中的交响——富特文格勒珍贵录音《1942-1944年录音第一集》

    即使到了现在,富特文格勒虽已逝世60多年,但他的指挥艺术与遗留下来的作品,仍旧受到古今中外无数音乐家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更被誉为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指挥家,他用那满溢独创才气的指挥艺术,根基于浪 ...

  • 马勒的音乐太难懂?换一个角度走近这位“巨人”

    文/ 孙国忠 今年是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10周年,因而也被称为"马勒年".许多乐团与音乐家都将用音乐纪念这位"巨人". 马勒是仅有的真正同时称得上伟大指挥家和伟 ...

  • 蒋寅译|现代诗学的黎明 ——关于闻一多的《律诗底研究》(松浦友久)

    一.序 1922年3月,二十四岁的闻一多完成了题为<律诗底研究>的诗学论文[1].全文共七章,十二节,被评为"可能是五四运动以后,较早运用新的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的长 ...

  • 蒋寅|《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译后记

    现任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的川合康三先生,是当代日本中国学界为人瞩目的杰出学者.  从24岁发表第一篇论文<李贺及其诗>起,川合先生就与中唐诗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显露出不凡的见识.在 ...

  • 学古诗的门径 蒋寅

    蒋寅 .               1986年夏,<古典文学知识>第三期刊登了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写的书评<读古诗的门径--读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送呈程千帆先生看,老师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稿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来是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汉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已积累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很大部分还不为国内学界所知,或即使知道也无法阅 ...

  • 蒋寅|我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内文学理论界明显流露出一股焦虑情绪.与八十年代的理论热情不同,九十年代以"失语症"为代表的种种言说,都给人一种劳而无获的失落感和悲观色彩.虽然出版了上百种文学原理 ...

  • 蒋寅|《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后记

    一部著作写完,总有许多感慨,尤其是这种写作多年的著作,就像历经艰辛跑完的马拉松,长舒一口气之余,实在是感触良多,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学者历来就分两种,套一句曹植的话说就是"或好烦文博采.深沉 ...

  • 蒋寅: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上)

    关于韩愈(768-824)诗风的变革,前人与当代学者多有论述,大都从避熟取生的动机着眼,论述他对怪奇风格的追求.如清代批评家方世举说:"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 ...

  • 蒋寅|永远的杜普蕾

    在所有的器乐中,大提琴大概是女演奏家最少的,出名的女大提琴家更是寥若晨星.音乐家学乐器年龄都很小,想想大提琴那么一个庞然大物,小女孩如何操控得了?但英国有一个小女孩,两岁时第一次听到大提琴发出的声音, ...

  • 蒋寅|我所采获的他山之石——《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前言

     这部论集是根据我历年翻译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编选的,十七篇文章大致按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宏观论述,第二组是有关诗歌史或诗人研究的专论,第三组是关于诗歌意象和语词的具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