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我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
相关推荐
-
赵勇 | 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 ——我看《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史》
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 --我看<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赵勇 一 2020年12月26日,"'文学与图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新书发布会"在南 ...
-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
<红学流派批评史论>,赵建忠著,中华书局2021年版. 目 录 张庆善序: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导论:红学流派批评史论的新建构 第一节 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一芹一脂" ...
-
破除诗词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壁垒
0向小文,实力派诗人.诗词评论家.湖南邵阳人,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本当躬耕于教师生涯,误撞于文学图书出版.期刊杂志行道.长期居京,从事文学编辑策划工作.好文学评论,喜风雅传统诗词.在< ...
-
吴承学:何谓“中国文章学”
何谓"中国文章学",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把文章学理解为文章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如曾枣庄认为:"文章学是研究诗文篇章结构.音韵声律.语言辞采.行文技法的学问."祝 ...
-
学者蒋寅: 程千帆先生是如何指导我读书的
程千帆,已故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留下数十种重要著作.其遗嘱有言:"千帆晚年讲学南大,甚慰平生.虽略有著述,微不足道,但所精心培养学生数人,极为优秀,乃国家之宝 ...
-
“辨体明性”与传统文体批评
以"辨体明性"为话语起点和理论指归,以体用相兼.本末相洽为认知方式和批评路径,是中国传统文体批评独具的特色,极其鲜明而突出,谓之为中国古代文体批评固有的一个传统,绝非过言.尤为值得 ...
-
蒋寅|《清代文学论稿》自序
如果以读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开始,那么我研究古典文学已有26年.虽然我常被视为唐代文学研究者,但实际上我致力于唐诗研究不过十年,而用功于清代文学却已近二十年了.从1990年开始做清代诗学文献的调查, ...
-
蒋寅|触摸文学理论的生命之本——胡大雷《〈文心雕龙〉批评学》小引
批评之成为学问,似乎到九十年代才为国内学术界意识到,若干批评学概论著作继踵问世,但较文学原理著作已太晚而且太少了.究其原因,难道是中国缺乏文学批评的传统吗?倒也不然.在中国古代,对文学批评的重视.批评 ...
-
蒋寅: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上)
关于韩愈(768-824)诗风的变革,前人与当代学者多有论述,大都从避熟取生的动机着眼,论述他对怪奇风格的追求.如清代批评家方世举说:"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 ...
-
蒋寅|文学思想史:视角与方法——重读罗宗强先生《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一部优秀学术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提出一整套思想方法和认知模式,在知识更新的同时给人以思维方式的启发.一部学术著作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而不是前者 ...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
-
蒋寅|从目录学看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兼谈目录学与文学的关系
一.目录学与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从刘向校书"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开创体例[1],至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以说已臻完密.历代记载各种书籍的编辑纂著及存亡 ...
-
蒋寅|古典文学研究三执(三):理论与历史
"理论"是古代文学研究者,也许更应该说是古典文学编辑的又一"执".在学会,在笔谈,在访谈和对话中,"理论"经常是古典文学研究者 ...
-
蒋寅|继往开来的学术总结 ——陶敏、李一飞著《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读后
陈寅恪先生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 ...
-
蒋寅|文献整理与唐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读《唐才子传校笺·补正》札记
八十年代以来,唐代文学可以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个成就卓著的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一批学术带头人始终致力于学科的基本建设,具体说就是努力从事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分不开的.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