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失眠-经方治疗之一(文字稿)-龙博探宝

3月22日

【失眠的经方治疗】今天讲一下阴虚火旺的失眠经方治疗方法之一,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视频记录: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讲讲失眠。

失眠在临床上我一般分三大块来治:

一 用经方;二用草药;三是龙家家传的一些方子。如果要讲,一下子讲不完,今天就讲讲经方。

失眠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不叫失眠,《伤寒论》里也没有失眠,只有“不得眠”,“坐卧不宁“,“眠起不安“,等等。

失眠分好多种:

有入睡困难,一般是颈椎的问题,可以调理一下颈椎,从外治法来说。

睡到半夜容易起来,腰椎的问题比较大。

《伤寒论》的失眠分的比较多,没有因为失眠找张仲景看病的人。都是因为医生治坏了,引起的不眠,不安,坐卧不安,等等,应该不是叫失眠,我的笔记本上记得很清楚的,如: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

其实伤寒论里面没有讲的很明白的失眠,伤寒论书上的方子可以治疗失眠,虽然只是说是别的医生治坏了引起的失眠,但也可以用在身体各种疾病引起的失眠。

失眠大概分成三大块:

比如心脏,胃,肾。我简介一下。

如果是有心脏病的,肺心病、冠心病的等等心脏有问题的,第一容易睡不着,这种不多,大部分是睡到半夜容易醒,或心悸。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是心脏保护你,把你叫醒,怕你在睡眠中死亡。

很多心肌梗死都在睡眠中走了。心脏怕你死,把你惊醒。这种失眠一定去治疗他的根本,治疗心脏的病。

再有是胃,《黄帝内经》说:胃不和眠不安。比如《黄帝内经》里用的半夏怵米汤。这个方子比较好用,疗效非常好。

但是我在临床得的经验是第一要用生半夏,而且量要大,大到一般的医生不敢开,除非是自己人来我家里,我才会开这个方子。因为胃在中间,心要下去,心肾相交才睡得好。但路上堵到了,有水呀,有胃病呀,有气呀,胃虚呀,等等。过不了这条路,心肾不能相交,这就要治疗胃,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

第二个是肾,肾太虚了,肾不纳气。龙家认为,心火阳气下去以后,阴不够,要去治疗肾。

接着前面伤寒论讲的,因为别人治坏了引起的失眠。有个歌诀也讲得蛮好的:

伤寒何事不得眠,汗过胃中干燥烦.或因吐下虚烦致.或因大热语言颠.小便不利正发渴.心烦少气苦忧煎.若其水停心下满.但与猪苓可保痊.伤寒瘥后热还在.阴来复时阳使然。

大概意思是说,发汗过了之后,胃里面干燥,会引起心烦,心下是胃。还有些人吐,吐了津液虚了,会烦。还有高烧,津液被伤了,肯定睡不着觉的。还有小便不利啦,口渴啦,糖尿病啦,心烦跟心脏病有关系。水结心下满啊,都可以引起失眠。

今天只能讲一种失眠,烦热引起的,比如阴虚火旺扰乱了心,心主神明嘛,神明安才得眠。

有个老前辈讲过,他开始学医的时候,治个失眠没治好,就带到老师那边,老师开的枙子豉汤,七包药,一点点,就治好了失眠。想起了,郝万山,大家有空听他的录像。这个失眠,因是伤寒表证,他误治了。还有是阳明证,误下了,热遗留在胸膈里面,身心不安不得眠。

主要症状就是心烦不得眠,脉比较数,舌头比较红,容易出汗,口渴吃热饮,心烦懊恼,反复颠倒,心胸郁闷,这种失眠用枙子豉汤,黄枙子跟豆豉,我经常用。现在人没有人对着书生病,所以好多人说不跟书上一样,这种我会做一些加减,现在人做些加减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说加点半夏。伤寒里面也有加减,当然用原方是蛮好的,但是原方量蛮大,大家不敢用,我就会在枙子豆豉汤里面加点半夏,也是伤寒论的加减,不是我的加减。这是热忧扰胸膈的,难受是在这块的(示:上胸部)。

第二个讲阴虚血热失眠,这人本身有阴虚,热邪伤阴,水的津液代谢失常,水邪与热邪交结在一起,……引起失眠。伤寒论少阴病319条写了: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这个人表现的症状大家也注意一下,脉比较细数的,五心烦热,甚至有潮热,面也会红,阴虚内热的征象,舌头是红是灼……,还有些会伴着饮邪,下利,小便不利,呕,渴,甚至严重的,面,肢都会肿。病在下焦,表现在上焦。就是我常说的因果,果在上面,治还是治下焦水,猪苓汤。

前段时间,不到一个月吧,有个朋友尿血,医院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因为他身体比较寒嘛,我就用这个方子,也有心烦失眠,睡不好觉,加了玉米须,白茅根,加了两个,都用的少量,都大概用9克,玉米须用的重一点,用到20克,就吃一副,尿血也好了,睡觉也蛮好,因为在医院打了吊针,引起寒气出来,所以后来用了参苏饮,治好了。

还有一种伤寒论里面讲的,少阴病得之两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这要跟前面猪苓汤做个比较,他虚火比猪苓汤更严重,会出现盗汗,甚至遗精,腰酸腿软,目眩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没有面红身肿小便不利,可以用黄连阿胶汤。

这一般来说是阴虚火旺,肾阴亏损,无以上继,没有水上来,心火独亢,邪热内炽消耗了津液,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如果学过火神派,他会用这个调理吃附子过多的一些反应。

第三个讲个用大承气汤的病人,一般是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与燥实相接,火气不通,浊热上扰,阳虚内盛,   也会引起失眠,烦闷不安。

伤寒论242条有写: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这个是病人有表现小便不利的,大便时好时坏,有点低烧,还会咳,这种引起失眠不得卧,腹中有燥屎,这种一定要摸一下腹部,腹比较硬,才用大承气汤。

一般来说是腹满,硬痛,严重的有潮热谵语,手脚汗出,大便秘结,脉沉实,舌红,苔燥,要和前面讲的胸部的那个区别,跟枙子豆豉汤区别。那个舌头只是红,脉比较数。要跟猪苓汤区别,是舌红少苔。跟黄连阿胶汤区别,不会摸脉的话,它脉细数,舌红绛,这个舌红苔燥,用大承气汤。

我今天大概讲一下阴虚火热的,这三个经方可以用。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讲伤寒论里阳虚的,水饮引起的失眠,等等。谢谢大家,再见。

感谢龙老师教祖师真经授中医秘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