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从“心”开始(第五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或毒素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CVD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衰梗死.中风.死亡)风险更高,且预后较差.传统的CVD ...
-
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的又一元凶?
人类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调节着肠道黏膜屏障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在过去十年里,大量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成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化和功能多样性,以及在健康和各种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虽然现在很清楚 ...
-
The Journal of Clinal Investigation:杂食性饮食中左旋肉碱诱导人肠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微生物途径
2021年5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历史上,γBB被发现是因为它在哺乳动物中是合成L-carnitine的近似内源性生物合成中间体,它是由赖氨酸产生L-carnitine的多步骤途径.用 ...
-
GUT:红肉真的伤血管!哈佛科学家找到10个把红肉变成危害心血管物质的肠道微生物,再次证实吃红肉伤血...
对于包括奇点糕在内的吃货们来讲,餐桌上的大鱼大肉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一块红烧肉.一串烤肠,亦或是一顿涮肥牛卷火锅,都可以瞬间让人元气满满. 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悄悄靠近-- 近日,美国 ...
-
综述 | 癌症治疗,肠道微生物组学来帮忙(第六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卡内斯坦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在许多人类疾病中都有微生物组的身影,癌症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微生物组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也日渐清晰.研究表明,改变肠 ...
-
科研 | 婴儿肠道微生物组与认知发展相关(第四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周宇航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有关啮齿动物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中定植的微生物会影响神经发育.特别是,改变肠道微生物群会影响探索和交流行为以及认知表现.但是在人 ...
-
综述|JAMA:微生物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第五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李鸥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生物医学的"热们"新领域有时会产生冷静的怀疑态度.十多年前,研究人员提出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导致肥胖.从那以后,微 ...
-
综述|让核心微生物菌群发挥作用(第五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熊志强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与寄主植物有系统联系的微生物菌群称为核心微生物群,但目前核心微生物群均是基于其分类学组成的而定义,但我们认为它也应以其功能为基础 ...
-
综述|植物内部微生物相互作用(第五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殷继忠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通过植物内菌群结构的差异证实植物不同部位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选择性.我们对植物相关微生物群落间相互作用成因仍知之甚少.在这里作者讨 ...
-
短讯|Science:升温后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第五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殷继忠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论文ID 原名:Microbial change in warming soils 译名:升温后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 期刊:Scienc ...
-
综述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第四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董小橙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本文较长,建议用电脑阅读.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类,小鼠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微生物组,但哪些因素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无法确定的.本综 ...
-
综述 | 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健康:一个新的临床前沿(第四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熊志强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新的"组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和代谢特征的大规模分析,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干预途径 ...
-
综述 | Nature子刊:肠道微生物的“弹簧现象”(第六期文献包投票选出的文章)
本文由殷继忠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受宿主和环境因素影响,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均有差异.尽管微生物经常受环境影响,但在个体中的组成和功能却经常保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