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本生到上市公司百万公众号负责人:一个95后的北漂故事

从二本毕业生到上市公司百万公众号负责人,他叫崔永旺,在北京奋斗的95后。他靠什么实现了逆袭?我们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这篇文章8000字,预计20分钟读完,相信你一定会有启发。

作者 | 崔永旺

编辑 | 小杰

来源 | 崔永旺(ID:wowcui35)

95年出生,二本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到今年北漂4年。

目前担任某上市公司百万级公众号运营负责人。
我喜欢写作、相信写作,写过阅读量100万 的文章,也在平均阅读量2000的小号上,连续写出过3篇10万 文章。
专访过主持人蔡康永、原腾讯副总裁吴军等50多位专家学者。
接下来的这篇文章,是我从2013年上大学到如今北漂,过去整整8年的人生历程总结。
比如我靠什么从二本大学“突围”出来,比如租房被黑中介坑了两个月工资后我做了什么,比如北漂4年我的每一次涨薪、降薪背后发生了什么,等等。
虽然在讲我的故事,但你或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我不讲虚的,只讲8年里我遇到的真实困难、做过的改变以及背后心路历程。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3点走心的总结,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8年很长,希望你慢慢读,看完请联系我)
▲ 图为2015年的我

我是谁?

过去8年我做了什么?

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经历,我在山西省临汾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长大。
大一的时候:我是山西一所二本院校——山西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后来转专业到“食品质量与安全”;
大二的时候:进入学校广播站,接着成为《中国青年报》体育部实习生,三次独立采访国家体育总局领导,5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
大三的时候:我成为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大学生新闻志愿者,山西全省高校只有一个名额。
后来还成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志愿者,近距离接触李彦宏、雷军等企业家。
毕业第一年:北漂进入一家体育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在平均阅读量2000的小号上,连续写出3篇10万 阅读量文章;
毕业第二年:来到职场教育头部公司——插座学院,10个月从新媒体小编做到插座学院百万级公众号负责人。
毕业第三年:降薪来到一家互联网科技行业上市公司,3个月再从小编做到百万级公众号运营负责人。
从一个普通二本食品专业学生,一步步走到今天取得一些小成绩。我想把过去最真实的经历展示出来。
更希望以此,作为一种见证和致敬,给每一个在路上的同龄人。

▲ 山西球迷一枚

图为2019年7月,一个人给山西足球队加油


高考失利
大学的这个“关键决策”让我开始逆袭
我从小属于那种“听话不惹事”的乖学生,小学、初中一路开挂,中考成绩也非常好。
但高中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以455分考入山西农业大学。
我大学的第一个专业是“草业科学”,大二转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虽然两个专业都不错,但我的成绩不突出、自己也不太感兴趣。
我那会就问自己:如果毕业之后不做本专业,那还能做什么呢。(注:我非常感谢和尊重我的母校、师长、本科专业,只是个人选择没有从事本专业。希望不影响母校招生)
当时虽然迷茫但想通了这一点——自己的学历跟“985”、“211”的学生差距太大,非常需要提升视野(我大二之前连北京都没去过)。
既然考不上好大学,那就一定要大城市工作。否则和他们的人生差距会越拉越大。
所以我大学的目标就是:跨专业在北京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 大一军训时的我

幸运地是,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几乎影响我一生的“关键决策”,那就是——“退出其他学生社团,一心在学校广播站好好干”。
这个决定可能看起来觉得很小儿科,但真的影响我到现在。我写下来大家就体会到“关键决策”的力量了。
当时大一的我放弃了其他学生社团的“面子光环”和考勤分数,一心选择广播站,因为广播站教写作、教采访、教新媒体,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有长期价值的。(注:没有对其他学生组织不尊敬的意思,只是单纯说选择这件事。真心希望各家学生组织越来越好,有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我当时在广播站的学习方法就3个:
1、频繁请教学长学姐,请教到他们有点躲着我;
2、对着《中国青年报》报纸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写作;
3、广播站站长干啥我干啥,他让我学啥我学啥,他是我的榜样和赶超对象。因为在第一次全站大会上,我就被站长那种“自信”气质深深感染了。
我内心无比强烈地告诉自己,3年之后一定要成为广播站站长。
广播站从来都是实力说话,所以各种采访我都冲在最前头、各种稿子我都特积极,我逐渐成了站里最勤奋的部员之一。
▲ 2013年,大一校运会采访副校长
(照片经过老师同意)
果然,这个“关键决策”很快就发挥了影响力。
因为一直学习中国青年报的写作,我大一的时候就有一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
紧接着大二时候,我靠这篇文章去了《中国青年报》体育部实习,然后又有4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

▲ 个人第一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文章

2014年4月24日 T02版

到大三的时候,因为在《中国青年报》的实习经历,我幸运地成了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大学生新闻志愿者,当时还近距离接触了博尔特。
后来因为媒体实习经历,还成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新闻志愿者,近距离接触了李彦宏、雷军等企业家。
▲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后
新闻志愿者合影

作为一个“非科班新闻专业学生”,我用3年时间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学生记者。

而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因为我在广播站学到的写作、新媒体技能,以及各种实习经历和个人作品,终于找到了一份在北京的媒体工作,然后才有机会一步步走到今天。

所以,如今再回头看2013年“决定留在广播站”的那个决策,影响力非常之大。

这也成了我日后反复告诫自己的一个道理:

在人生的重大节点一定要做好关键决策,因为有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

▲ 2017年在布达拉宫拍的毕业照

北漂第一年:

一周内被黑中介坑掉两个月工资

2017年毕业之后,我在北京的一家体育媒体公司做起了新媒体运营。

当时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番”。

但北京的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马上给我泼了冷水,我思考之后决定给自己定个目标:

先赚钱在北京站住脚,然后写出10万 阅读量的个人作品。

如今回想北漂第一年的感觉,就一个字:难。“村里的孩子第一次进城”,一切都是陌生的、未知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趟过去。

▲ 刚来北京时住的出租屋
除了床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次去吃小区楼下早点,结账的时候要10块钱,但我微信里的钱怎么都凑不到10块,只有支付宝有十几块。
后来只能“很尴尬”地转给了别人的支付宝,让别人帮我付(店家没有支付宝二维码)。
我从没跟我父母在内的任何人说过这事,我怕说了他们就劝我回家。
北漂第一年的另一个出租屋
要想在北京站稳脚跟,就得靠钱,当时对我来说我必须认真工作。
毕业第一年我是怎么做的呢。借用我当时老板的原话——
“崔,你是当时公司里学历各方面最普通的一个,但你也是好奇心最大、最爱提问的一个人。你的进步很快。”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体育商业媒体(体育产业生态圈),虽然我从小喜欢体育,但是对于体育商业一无所知。
当时公司开会的时候,我本上记得全是“天使轮”、“BD”、“PR”这些名词,然后开完会挨个百度。
▲ 当时做的笔记

我当时的同事要么是国外留学回来,要么是中央财经、华南理工这种985高校,我虽然是双非二本但一点不自卑,相反是主动暴露自己的“无知”,像海绵一样向大家学习吸收。

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我负责公司一个平均阅读量只有2000左右的小号,临近毕业季的那段时间,我发现在我们公众号上写“体育大学介绍类”的文章阅读量不错。

当时还专门买了一个写作课,我记得很清楚只有49元,然后边听边“一个字一个字”做笔记,第二天再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在写介绍“成都体育学院”的这篇文章时,我耐心地花了整整两个礼拜,期间找四五十位这个学校的老师、学生请教,仔细看了近100篇相关文章。

到最后,我感觉我比成都体育学院的学生还要了解他们学校。

而正当我非常投入地写作时,那一周之内,我被房产黑中介坑掉了整整两个月工资。

套路很简单,就说隔断房被举报了,必须搬走。“黑中介”就是“黑中介”,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学生,一周被坑了整整俩个月工资,当时的我特别难受沮丧,想找人都不知道找谁。

好在没有崩溃,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想法。我告诉自己:

“这个事情会过去的,谁都无法挡住我写文章冲击10万 的脚步,什么事也拦不住我。外界越影响我、我越要写好,一定要借着这股劲写出10万 。”

所以“一周被坑两个月工资”这事我谁都没说,家人、朋友、同事都不知道,我办了张信用卡很快把钱补上之后,又开始继续写了。

幸运的是,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没让我失望——直接10万 。
当时非常激动,不仅是有了人生第一篇10万 阅读量文章,更是自己没有被“黑中介”那件事打败。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里程碑,更像是意外的一个礼物。
▲ 最后这篇的阅读量达到15万多
接着我趁着这股劲又写了两篇文章,最后又是10万 阅读量。
至此,我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探出水面”呼一口气了,在新媒体这个领域终于有自己的作品了。
当时的老板也主动给我加薪,相比实习的工资,这次直接涨了4倍多。
毕业第一年,我靠着自己的韧劲在北京站住了脚。
▲ 北漂一周年时,发的朋友圈

北漂的第二年:

10个月从小编做到百万级公众号负责人

在第一家公司工作到后期的时候,我逐渐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做新媒体运营。

我觉得想做好新媒体,还得去专门做新媒体的公司。(我到现在都很感激第一家公司的领导和同事)

于是2018年7月,在毕业一整年之后,我正式来到了新媒体教育公司(现专注职场教育)——插座学院。

当时又是雄心万丈、要大干一番,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从小编成为插座学院公众号负责人(百万级粉丝量)。

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份工作的前半年里,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

那半年里,我几乎没写出像样的作品。

大量的时间在做排版、修改标题、找转载文章、找文章配图等等细节工作,而且从体育内容转到职场内容自己也不适应。

有一段时间,我还被调去做商务推广工作。(后来才明白,领导当时是为了让我打好基础)

那个阶段非常焦虑,但自己又不想灰溜溜地离职。只能一边自我怀疑,一边给自己打鸡血。

▲ 当时自己的日记,自我怀疑又自我鼓励
有句话说,“一个人真正想去哪里的时候,全世界都会给他让步”。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和自己的每天复盘总结,我逐渐发现了职场内容的规律。
当时关于“成年人崩溃”的选题很火,在研究了大量同类文章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职场角度写一篇文章。
当时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全网搜集关于创业、职场、家庭等方面的真实素材,而且文章的配图、标题等细节,跟领导同事经过了反复讨论修改,光标题就起了70、80个。

那篇文章我记得很清楚,周日晚上发出后,很快就过了10万 。第二天到了70万阅读量。

第三天直接过了130万阅读量。这个数据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平时我们的阅读量是8、9万左右,这次直接提升了15倍。

这篇文章也是我们公众号原创文章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了。文章还被300多个公众号转发,全网阅读量过亿。

▲ 这篇文章最后阅读量130万

靠着自己的作品和工作表现,2019年5月,在加入插座学院10个月的时候,我被任命为插座学院公众号负责人。终于实现了自己来时定的目标。

在成为公众号负责人之后,期间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实习生两个人负责公众号。

我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公众号的阅读量、打开率提升了一倍。公众号也首次进入了新榜全国公众号500强,并长期保持在职场领域第一名。

账号粉丝也由100多万涨到了200多万。这对公众号后期的广告变现、课程售卖,提供了很大帮助。当然这也离开不了很多同事的帮助。
这个时候,我的月薪相比第一份工作直接涨了两倍多,我也从一个公众号小编成长为了新媒体负责人。
▲ 在插座学院期间
专访知名主持人蔡康永


北漂第三年:

降薪降职级跳槽后,3个月再次做到负责人

时间来到2020年3月,插座学院的公众号已经更加成熟了。我在思考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决定选择离开插座学院。
当时我觉得自己光懂新媒体还不够,很需要了解商业知识、开拓眼界,这是我从小到大极度缺乏的。
2020年3月正是疫情严重的时候,不少公司裁员或者缩减招聘规模。
我为了能有机会加入这家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不仅从公众号负责人“降级”做回了公众号小编,而且也接受了降薪。
我从不会劝诫别人说“成长比薪水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和考量,只不过在当时我自己选择了成长、放弃了薪水和职级。
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但我自己内心很坚定。
从职场领域到互联网科技媒体领域,一切对于我来说都需要重新学习。而且降薪加入一家公司,不快速成长真的对不起自己。
疫情的时候差点去送快递哈哈
在来这家公司的第一个月的时候,因为疫情可以选择居家办公,我为了快点适应节奏就主动来公司办公。
第一周的时候,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第二周的时候,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
这不是给领导作秀也不是内卷,当时大家都在家办公没人知道我来公司,而我加班到这么晚,是工作真的做不完,要学习要补充的太多了。
试用期前3个月,我一直是这样的“紧绷”状态,心里就一个念头:“不快速成长对不起降薪这件事”。
所以试用期里,我的进步特别快,3个月已经掌握了正常需要半年多的东西。
可能“当你想去哪里的时候,全世界真的都会给你让步”吧,让我没想到的是:
在试用期3个月刚结束的时候,我就从公众号小编被提拔到了公众号运营负责人。
因为在职比较敏感,公众号的名字我在文章里不写了,但这个账号我不吹牛逼地说,它是整个微信公众号生态里最头部的大号之一。
“BAT”这类公司的创始人、CEO都是这个公众号的读者。
 
在被任命为这个“新公众号运营负责人”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这个担子非常地重。
没别的原因,就是这个账号不能出一点安全问题,“没有一丁点犯错机会”。
所以从2020年7月到今天,因为这个公众号的特殊性,每个工作日我和我的领导都是7点半起床工作,真的毫不夸张,是每个工作日都是7点半起床工作。
在公司加班的照片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除了成为了公众号运营负责人,在商业知识的理解、团队管理、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感触。

比如商业公司赚钱这件事,我之前从来不知道,还能有这样的合法方式赚钱、背后的商业逻辑竟然是这样的;

再比如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大热点事件,我之前只会“吃瓜看热闹”,现在学到了很多看事件看行业的新角度,以及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

▲ 在公司内部分享交流

不瞒大家说,在我自己的人生规划里,有一个创业的小目标。

我愈发感觉到,这些理解和判断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大帮助。而回头看看我“2020年3月我选择降薪入职”的这件事,我觉得值了。

现在,我80%的精力还是每天和团队伙伴一起做公司的新媒体内容运营,在内容策划、矩阵账号运营上我们今年都有一些新的计划。

而在周末空余时间,我也会写写自己的个人公众号,系统整理自己的成长、职场经历,用输出倒逼自己输入,以及用做一些自媒体试验。(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副业)

▲ 个人公众号的读者打赏

过去8年

这3件事让我最受益

文章最后一部分,我想做个总结。(感谢你能看到这里,现在看长文章的人不多了)
很多人问过我,从一个二本大学食品专业学生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除了努力还靠什么?
这个问题在我反复思考、复盘之后,得出3个结论。

这3个结论不是拼凑的鸡汤段子,而是我过去8年自己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我同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1、既要有榜样,也要靠自己

在我初中、大学和毕业后的3份工作经历中,能快速成长的一个原因:

就是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让我受益无穷。

我初中的榜样是我班班长、大学是我们广播站站长,工作之后都是我的直属领导,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就研究他们的进步方式,然后慢慢接近甚至赶超他们。

每个榜样都是我的学习方向,更是我跳一跳有可能“够得着”的赶超对象。

在我过去的人生中,唯独高中阶段没有榜样,以至于我的高中过得很糟糕。

因为我们再成长特别容易失去目标,经常定目标时豪情万丈,执行3天就放弃了。

这个时候就得需要一个人当做你的灯塔,你就盯紧他去努力,并且一定要努力超过他。一旦超越之后,就换一个榜样继续追。这样你的成长会非常快。

不过,即使你有再优秀的榜样,你也必须“靠自己”去闯。

所有路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趟,所有的苦都需要自己去吃。无人能替代。当你真正树立“靠自己”的心态时,你会没有退路地埋头向前,你会愈发自信、愈发自我认可。

所以,既要有榜样,也要靠自己。

2、提高认知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其实是认知、视野的差距。这是我过去8年最大的感触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埋头做事”逐渐陷入思维定式,甚至我们缺的不是努力,而是眼界、视野。

比如同样是一年365天每天8小时工作,当我们“苦兮兮”打工的时候,很多人用更巧妙合理地方式在赚钱,你根本不知这样也能赚钱。

再比如同样的一段路,我们在骑自行车赶路,而有些人直接用了飞机甚至火箭。

不是我们不选择飞机、火箭,而是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飞机、火箭”这样的东西。

这样的认识差距跟原生家庭有较大关系,但每个人出身无法改变。

如果我们要提高认知、提升视野,最好的方法是跟更优秀的人共事、输入更高质量的信息。

我当然知道这很难,但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水平,是他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

只有尽早提高认知、提升视野,才能少走弯路,更高效地达到那个目标,否则我们还是困在自己的迷宫里、原地转圈。
3、相信时间
“时间是绕不过去的”,这是我过去8年,反复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在我灰心受挫时告诫,在我看到朋友圈那些大佬“月入***万”内心焦虑时告诫,也在我骄傲自满时告诫。
过去8年,我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就是熬得住、撑得住、坐得住。

我在考入一所二本大学后没有放弃,而是咬着劲地往上冲,然后用3年时间变了个样;

我在第一份工作将近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做一个2000阅读量的小号时,没有因为成就感不高放弃,而是咬着劲拼出了10万 ;

第二份工作里,在前半年没有作品、陷入自我怀疑时也没有放弃,慢慢熬出了自己的100万 阅读量文章,并且得到了升职加薪机会;

第三份工作也是,没有因为降薪、降职而灰心,相反卸掉包袱后重新开始,然后等到了升职的机会。

我并非建议大家要“死熬”多加班。

我也经常看到那些营销软文里“教你快速月入XX万、年入XXXX万”的文章,我佩服他们但并不羡慕。

因为对我们大多人来说,时间是绕不过去的。

过去8年,我幸运地做出了一些成绩,而在做出成绩之前全是磨练。

没有那些磨练,我绝对做不出来。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相信时间,保持韧劲。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成长多一点耐心,因为种子在发芽之前是不会看到的。

最后用一段话和大家共勉:

每个人都是种子,但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紧盯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它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7

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过去8年的全部总结了。
北漂4年,很难说现在有多么牛逼,还有太多困难和挑战在前边等着咱们。
但那又怎样,干就完了!你也是的!
作者:崔永旺,95后,北漂4年。二本毕业,现任某上市公司百万级公众号负责人。分享最真实的成长思考、职场经验。有问必答,一起变好。本文来源公众号崔永旺(ID:wowcui3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