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丨好雨时节,春意缱绻
丨雨水·特辑丨

明日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宜
喝水 脱衣
忌
▼
1
好雨知时节

明日是正月初四,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雨水,顾名思义,就是要开始下雨啦。从此往后,天气渐渐回暖、雨水量愈见增多、降雪量越来越少。离真正的春天,又近了那么一小步。
看天气预报,杭州这几日已然阴雨缠绵。这样的天气,似乎会接着持续一段时间,倒真是应了“雨水”的景儿。
毕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应该是好雨了。也让人想到张爱玲书里的那句:“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此时的北方,街上人少、车也少,和家人挽着手闲闲地走。走着走着就觉得围巾帽子有点多余,干脆扯下来,竟然也不觉得有多冷。暖的意味,感受到了。
“一候獺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经过一整个干巴冷清的冬天,春天的到来显得更加浪漫。这个时候,不妨去观察自然,好过凑年日的喧闹。
池边看鱼儿游动寻食、不经意间听闻鸟声、早上出门时发现静静伫立的树在一夜间冒出些许新芽。
早春时节,若能捕捉到任何一点缱绻的春意,都是足够的惊喜。

2
咬一口春天

降雨增多,寒湿气缠绕不散,正是要护养肝脾脏的时候。要多吃甘味食物,少食酸冷油腻。
所谓“不时,不食”。这时的应季食材,已比冬日里多上许多了。
春时吃春芽,这是天然的美味。绿豆芽、香椿头、嫩豆苗、豌豆尖儿、莴苣、韭菜……都是极佳的选择。
还记得在立春时,我炒了一盘“合菜”,卷在春饼里(这是北方的吃法)。这菜放到雨水时分食用,也是刚刚好的。

取新鲜的豆芽(通常选绿豆芽,口感比黄豆芽细腻些)、韭菜、香菇、胡萝卜、木耳,分别切丝、下锅烹炒,出锅前仅用微量的糖与盐提鲜调味即可,更显出食材的本味,既鲜而美。
夹一筷子,像是咬了一口春天,满嘴盎然。
在南方,要吃春笋。
春笋味甘、微寒,益气、益胃。清晨采掘,朝露未褪,最是可爱。从雨水节气开始,便是食春笋的大好时光。
上海人吃笋极为讲究。嫩头用来炒、老根放块肉一起煲汤。腌笃鲜、油焖笋、笋烧肉、枸杞春笋……样样都有门道。

鲜肉、咸肉、春笋,这三样以慢火煨煮“笃”出来的平民料理,便是腌笃鲜。“笃”,是咕嘟嘟微微沸腾的样子。
肉么,通常选五花肉就可。要么买只猪前蹄,入汤更有风味。而腌肉要带点皮。鲜肉用滚水焯一遍,煨至半熟放入笋块,起锅时再撒点葱花就成了。腌笃笋里的笋,是精华的所在。通常的吃法也是只吃笋喝汤,里面的肉早已没什么味道。
春日里来一锅,真真是鲜得掉眉毛。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
南瓜百合粥清心安神、山药红枣粥益气补血、茯苓粥利水养心……水米交融,清甜可口,通通都可治愈你的“节日病”。
一碗淡淡的粥下肚,温柔而舒畅。要轻装而行,才能迎接春天。

欸,不如再来一杯薏米姜茶。
在岭南地区,有强大祛湿功能的薏米,是一年四季都需要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米香,喝起来味道微甜而不腻。
取等量薏米、麦子,与小米、蜜枣、生姜一起入锅加水熬煮,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后便可出锅。适当多加些水,以免水成粥。
若是没有蜜枣,后盛出加些蜂蜜也是可以的。蜂蜜味甘,可补中益气、清肺解毒,此时最是滋补。
这样暖暖的一杯,才是春天应有的治愈感呐。

下雨的时候最适合做什么?🎵
文丨酱子
图编丨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