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文化散文之二: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纪略
相关推荐
-
【淅川史话】之五十一:淅川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战争?重要的都在这里!
丹江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是沟通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丹江和淅水冲积而成的淅川.板桥川和顺阳川等三川平原,土地肥沃,宜人居住,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收集整理:田野,图片来源于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油 ...
-
淅川美食系列之五:荆紫关麻子馍
淅川荆紫关清代一条街坐落于丹江上游北岸.古时,这里是千帆如林,百艇接樯,异常繁荣.荆紫关五里长街上,有一种馍,厚约3寸,皮脆黄,有许多小窝,好似人脸上的麻子,故称"麻子" 馍. ...
-
【田野新作】淅川十大故城:风雨沧桑荆紫关
荆紫关位于丹江上游,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说.战国时期,荆紫关隶属于楚国.公元前304年,楚怀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 ...
-
“红色故事” 征文 | 抛头洒血播火种,慷慨悲歌为苍生 | 作者:曹国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荆紫关诗话(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六)
人来的时候,夕阳也随之而来.金灿灿的,撒得满街都是. 门楼的门没关.没有门.也无须关.三边古镇,兵家必争.战起战息,打打杀杀.门楼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花城门下的泥土,埋有多少遗骸,浸有多少鲜血,无人能 ...
-
翟传海 |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25军奇袭荆紫关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在蒋介石集中重兵对其连续 ...
-
【刘国胜作品】红色基因代代传(群口快板)
丹江水,波连波, 历史长河风烟多. 公元一九二一年, 共产党诞生在红船. 举起镰刀和铁锤, 把旧世界砸个稀啪烂. 南昌城里炮声响, 秋收起义火炬燃. 朱毛会师井冈山 星星之火可燎原. 从井冈山到瑞金, ...
-
爱好楹联的人有福了,荆紫关楹联大奖赛获奖作品全在这里
为了打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进一步提升荆紫关历史文化品味,2008年荆紫关镇政府向海内外征集楹联两万多幅,经楹联评审委员会筛选评审,评定一等奖2幅,二等奖6幅,三等奖12幅. ...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三:奇袭荆紫关
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兵团8万余人,奉命突破黄河防线,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了陇海铁路沿线之敌,势如破竹地挺进豫西,直逼商州,威震西安,有力地配合了大别山和陕北战场.为了继续牵制胡宗南兵 ...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
版权声明:本文由吴云贵先生根据<中共淅川县历史>整理改编,特此声明. 1935年,在陕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25军,为粉碎国民党军41个团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决 ...
-
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
红四方面军在淅川虽时间短暂,但在人民心中深深地播下了革命火种,使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 ...
-
1935年2月,红二十八军(由红二十五军...
1935年2月,红二十八军(由红二十五军西征留守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组成)在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重新组建,编制序列如下:
-
红二十五军
矗立在界岭和庾岭上的红二十五军军旗雕塑. "红色庾岭"主题文化墙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 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30余 ...
-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若要说哪支红军队伍最传奇,可能没有一支部队能够与红二十五军相比,这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在红军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支偏师,1934年长征前夕,整个红军队伍有20余万的部队,而红二十五军也就3000 ...
-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 3000出征5500凯旋,长征途中唯一一支越走越壮大的队伍,张学良直呼"没法打"!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2021-6-6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一 ...
-
红二十五军走出来97名开国将军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的10年间(1955年--1965年),总共授予开国将帅1631名,其中,出自红25军的将军就有97名(大将1名.上将2名.中 ...
-
徐海东拉出了英雄的红二十五军,他的两位爱将各自拉出一个王牌军
徐海东拉出了英雄的红二十五军,他的两位爱将各自拉出一个王牌军
-
小河袁家沟有一座大仙洞,云游大仙显灵救人,红二十五军参谋长程政山曾在此养伤
小河口镇袁家沟,红二十五军的战争记忆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晚秋时节,我们在几位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袁家沟的一座大山深处,寻访大仙洞:一个隐藏过红军伤兵战士的千年山居道院. 一 经袁家沟进入赤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