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

(0)

相关推荐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四:解放淅川县城打了三天三夜,歼敌三千,我损二百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党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宛西的国民党武装势力如同惊弓之鸟. 然而,宛 ...

  • 翟传海 |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先疲后打奇袭荆紫关 --纪念红25军奇袭荆紫关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在蒋介石集中重兵对其连续 ...

  • 【田野新作】淅川十大故城:风雨沧桑荆紫关

    荆紫关位于丹江上游,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说.战国时期,荆紫关隶属于楚国.公元前304年,楚怀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 ...

  • 淇河,西簧人的母亲河

    淅川境内河流众多,但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只有五条河流,分别是丹江.淅水.淇河.滔河和刁河,同为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淇河作为淅川县西簧乡唯一水系,抚育了世世代代淅川人,堪称西簧人的母亲河. 西簧 ...

  • 淅川美食系列之五:荆紫关麻子馍

    淅川荆紫关清代一条街坐落于丹江上游北岸.古时,这里是千帆如林,百艇接樯,异常繁荣.荆紫关五里长街上,有一种馍,厚约3寸,皮脆黄,有许多小窝,好似人脸上的麻子,故称"麻子" 馍.   ...

  • 【淅川史话】之五十一:淅川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战争?重要的都在这里!

    丹江地处长江与黄河之间,是沟通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丹江和淅水冲积而成的淅川.板桥川和顺阳川等三川平原,土地肥沃,宜人居住,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收集整理:田野,图片来源于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油 ...

  • 鸡鸣三省荆紫关

    前言 南阳第2天 荆紫关镇 旅行中,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查看地理标志来进一步了解一个城市.南阳有一处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界的荆紫关,本次南阳之旅,必定要去淅川荆紫关听豫剧.秦腔.汉调. 交 ...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三:奇袭荆紫关

    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兵团8万余人,奉命突破黄河防线,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了陇海铁路沿线之敌,势如破竹地挺进豫西,直逼商州,威震西安,有力地配合了大别山和陕北战场.为了继续牵制胡宗南兵 ...

  • 【淅川红色档案】之十: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

    版权声明:本文由吴云贵先生根据<中共淅川县历史>整理改编,特此声明. 1935年,在陕南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25军,为粉碎国民党军41个团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决 ...

  •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纪略

    红二十五军在荆紫关停留时间虽短,但红军的活动却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为后来共产党在淅川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 红二十五军转战淅川纪略 文/朱吉红 ...

  • 1935年2月,红二十八军(由红二十五军...

    1935年2月,红二十八军(由红二十五军西征留守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组成)在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重新组建,编制序列如下:

  • 红二十五军

    矗立在界岭和庾岭上的红二十五军军旗雕塑. "红色庾岭"主题文化墙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 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30余 ...

  •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若要说哪支红军队伍最传奇,可能没有一支部队能够与红二十五军相比,这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在红军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支偏师,1934年长征前夕,整个红军队伍有20余万的部队,而红二十五军也就3000 ...

  •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 3000出征5500凯旋,长征途中唯一一支越走越壮大的队伍,张学良直呼"没法打"!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2021-6-6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一 ...

  • 红二十五军走出来97名开国将军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的10年间(1955年--1965年),总共授予开国将帅1631名,其中,出自红25军的将军就有97名(大将1名.上将2名.中 ...

  • 徐海东拉出了英雄的红二十五军,他的两位爱将各自拉出一个王牌军

    徐海东拉出了英雄的红二十五军,他的两位爱将各自拉出一个王牌军

  • 小河袁家沟有一座大仙洞,云游大仙显灵救人,红二十五军参谋长程政山曾在此养伤

    小河口镇袁家沟,红二十五军的战争记忆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晚秋时节,我们在几位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袁家沟的一座大山深处,寻访大仙洞:一个隐藏过红军伤兵战士的千年山居道院. 一 经袁家沟进入赤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