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玉器虚拟展厅一

古玉先学看"生熟"之分,下图看了就知"熟",这可是看玉最起码的基本功,其他再轮刀工\文饰,再区别年代­古玉之"熟"   宋带白玉发冠:

下图为玉首型砚滴:

下图为北宋双孔雀白玉佩:

金代龟叶佩,老玉的"熟"感,一看便知:

明代白玉板,"熟"感已不如上图:

下图清代白玉漓龙圈型盒的"熟"感不如明代:

明末清初的东东,因万历以后才出现正面龙:

中古白玉獾----结论:明早

说法一:这个东西应该看宋元比较适宜,砣线是很开门的中古工艺,这个风格是汉人这边的,这个工料(尤其是图5)看中古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受境外文化影响较大(尤其是整个中国以北和中西亚)的朝代,出现回头兽都是正常的,汉代也有90度回头的嘛,更不要说到了唐代以后(含)大量的的回头兽了,90度、180度的都很不少~~~~~至于中古,就更多了,虎、鹿尤其多,回头不回头的问题,更多的是应该参考石雕、金银器这些同时代的东西,一个时代的审美是不分材质的,就像说我们以前我们确实是没有出土的汉代回头兽,但是有回头兽的汉代画像石,为什么就不能有汉代的回头兽呢?所以日后的考古发现也支撑了汉兽未必不回头这一说法~~~~~~。说法二:动物回头的姿势无论在明代玉器还是瓷器,书画上都是主流,占绝大多数,不是别的年代没有,而是别的年代文物的特征会把回头姿势的神韵弱化,~~文物~~赋其型,有其神。如唐之张扬,宋之内敛和理性,元之奔放,明大粗,都是神韵概念的体现。~~楼主所发之物,个人认为是明之神韵,尾巴雕工有金元遗风,但动物开脸腮骨退化,所以元之后的面大,应该是明早期的东西,形制神韵与出现时间相符。这也是断代的依据。。当然过渡的东西也会有过渡时期的特征,文物上也会体现遗留痕迹。。。国家官网里的国宝玉器——国家文物局虚拟展厅的玉器(一)春山秋水玉:先从辽金开始:辽白玉持鹘童子宽2.7cm 高6.4cm 重40g

金元青玉鹘啄鹅饰件长8.3cm 宽7.6cm 重83g

元白玉鹘啄鹅绦环长7.4cm 宽5.2cm 重52g

元白玉鹘啄鹅绦环长8cm 宽6.7cm 重58g

元白玉鹘啄鹅饰件长8.2cm 宽6.5cm 重89g

元白玉鹅穿莲绦环长9.6cm 宽8cm 重107g元青玉鹅穿莲饰件长8.1cm 宽5.7cm 重137g元青玉连珠纹鹘捉鹅饰件长5.3cm 宽3.3cm 重51g

元青玉鹘啄鹅带穿长3.2cm 宽1.4cm 高5cm 重31g

元白玉鹘啄鹅带环长8.5cm 宽4.7cm 重104g

元白玉花首雕鹘带钩长8.3cm 宽2.8cm 高2.1cm 重50g

元青玉鹘啄鹅炉顶长3.1cm 宽3.1cm 高3.7cm 重30g

辽金青玉巧作人物山子宽12.5cm 高9.6cm 重446g

辽金青玉镂雕巧作人物山子宽19cm 高9cm 重502g

金元青玉巧作柞树龙摆件宽7.8cm 高13cm 重424g

金元青玉巧作人物摆件宽5.4cm 高3.4cm 重44g

金元青玉巧作山石卧虎宽6.8cm 高5.9cm 重76g

金元白玉巧作花卉饰件宽5.1cm 高7.8cm 重49g

金元青玉巧作卧虎饰件高6.4cm 重82g

金元青玉巧作卧鹿饰件宽6.4cm 高4.8cm 重42g 元白玉巧作雕鹿饰件元白玉巧作雕鹿饰件高5.9cm 重41g辽金白玉巧做双兔望月饰件宽6.9cm 高5.1cm 重68g

金元青玉巧作双虎饰件宽4.3cm 高6.5cm 重96g

金元青玉镂雕双鹿饰件一对宽3.9cm 高6.6cm 总重130g

辽金青玉巧作双鹿炉顶宽4.2cm 高3.9cm 重34g

金元白玉双鹿饰件宽9.7cm 高3.5cm 重83g金元白玉双鹿带环宽18.8cm 高5.5cm 重63g

金元青玉巧作双兽带钩长15.5cm 宽4.2cm 高4.4cm 重252g

金元白玉巧作云龙炉顶宽4.7cm 高5.8cm 重103g金元青玉虎长5.4cm 宽2.2cm 高2cm 重32g

金元青玉虎长5cm 宽2cm 高2.5cm 重31g

金元墨玉母子熊饰件宽3.8cm 高4.8cm 重61g

辽金白玉熊长4.3cm 宽2cm 重17g辽金白玉熊长4.5cm 宽2.8cm 重20g辽金青玉熊饰件宽5.6cm 高3.3cm 重37g

辽金白玉羊矩骨宽3.4cm 高2.2cm 重26g辽金白玉羊矩骨宽3.7cm 高2.5cm 重39g

下面是唐宋:唐白玉龙首长5.9cm 宽1.7cm 高1.9cm 重35g

唐~五代青玉云龙佩长7.5cm 宽4.5cm 重38g唐白玉云龙佩长5.5cm 宽3.5cm 重26g

唐~宋白玉龙形饰件长6.4cm 宽3cm 重36g

宋白玉双龙佩长7.7cm 宽5.7cm 重38g宋白玉云龙佩长5.2cm 宽4.3cm 重17g

宋白玉云龙佩长6.2cm 宽3.6cm 重20g

宋青玉云龙饰件长6cm 宽4.6cm 重43g

宋青玉云龙佩长9.3cm 宽6.6cm 重93g

宋白玉云龙饰件长5.3cm 宽4.4cm 重23g

宋白玉云龙佩长9.2cm 宽5.1cm 重62g宋青玉龙形佩长7.8cm 宽5.8cm 重51g

宋白玉龙形佩长6.9cm 宽5cm 重39g

宋青玉云龙佩长4.2cm 宽3.6cm 重30g

接下来进元了:元白玉云龙饰件宽4.2cm 高6.1cm 重32g元青玉龙穿花饰件长7cm 宽6.5cm 重211g

元墨玉巧作云龙饰件长6.4cm 宽5.9cm 重54g元白玉倭角龙穿花饰件长8cm 宽7.5cm 重89g

元青玉巧作云龙饰件长8.8cm 宽8.2cm 重137g元白玉倭角云龙饰件长6.8cm 宽6.8cm 重62g

元白玉倭角巧作龙穿花饰件长8.5cm宽6.2cm重88g元白玉菱花形云龙饰件长9.9cm 宽6.2cm 重56g

元白玉云龙饰件长7.1cm 宽4.1cm 重89g

元白玉连珠纹云龙带环长7.3cm 宽3.4cm 重64g

元白玉巧作云龙饰件直径6.9cm 重59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