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41)

(0)

相关推荐

  • 在天为玄

    ​在天为玄: 天玄 人身之精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玄者 水色也 天一之义 至真之要 重在精也 玄: 自然界 深远微妙 化生力量 本段以 阴阳化生五行 作为基本观点 着重从事物的 五行属性归类和 五行生 ...

  • 五行对应关系:“五行配伍”在中医学方面的应

    五行对应关系:"五行配伍"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中医学对五行理论的运用是最为充分和有效的.五行配伍体系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成书于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 ...

  • 死不治

    ​死不治: 医学界一直以来 对中医的观点是: 中医是经验思维 西医是理论思维 中医不能治病 只能预防保健 西医用来治病 "喝中药防病 打吊瓶治病" 流行超念 老祖宗 留下来 的东西 ...

  • 转五味浅思

    [转]五味浅思 五味入胃,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 ...

  •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张胜兵中医 2021-07-15 ↑ 点击上方"张胜兵中医"关注,学习中医知识,还您健康身体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张胜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解读(41)

    [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1),列别脏腑,端络经脉(2),会通六合(3),各从其经(4):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5),皆有所起:分部逆从(6),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41《金匮真言论》第十七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41<金匮真言论>第十七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 ...

  • 黄帝内经解读(1)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2)之时,死生之期也 ...

  • 黄帝内经解读(2)

    [原文]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4),取之下 ...

  • 黄帝内经解读(3)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4),气归于权衡.权衡(5) ...

  • 黄帝内经解读(4)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 ...

  • 黄帝内经解读(5)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 ...

  • 黄帝内经解读(6)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 黄帝内经解读(7)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