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日课020丨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孤独是强者的特权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20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章)


我们所学的是什么,无非是世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价值观,这些都是相对而言,不过是对人生的画地为牢而已。人生识字忧患始。相反,弃绝这些世俗之学,则能免去分别计较之忧,开阔心灵天地,自由翱翔。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应诺和呵斥,相差多少?所谓的善与恶,相差多少?人人所畏惧的,又怎能不畏惧呢?唯,对上;阿,对下。王弼注曰:

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于益?不知而中,何求于进?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异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世俗之人纵情恣欲,其乐无度。觥筹交错之余,徒余惆怅。荒,茫也。远视茫茫也。未央,未尽。

众人熙熙攘攘,如享太牢盛宴,又如春日登台,贪欢觅乐。熙熙,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逐利之人,乐此不疲,如享受盛宴般开心,如春日艳阳中登高望远,踌躇满志。

与沉溺于世俗之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只有“我”独自恬淡无为,没有迹象显现。就像不知倦怠的婴儿,而身心倦怠,就像行无所归的养子。未兆,未显现。孩,同咳,婴孩笑貌。初生婴儿混沌未分,只知哭,不知笑。儽儽,失志疲惫之状。苏辙言:

人各溺于其所好,其美如享太牢,其乐如春登台,嚣然从之,而不知其非。唯圣人深究其妄,遇之泊然不动,如婴儿之未能孩也。乘万物之理而不自私,故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自得自满,好像志向满怀,财富万贯,而我无欲无为,若有不足。有余,盈、满也。遗,借作匮,不足。在旁观者看来,我真是个愚人。沌沌,形容圣人混沌无所知。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屈原说:皆无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与之相反,老子说:世人对各种利益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却糊里又糊涂。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得道之人,已经脱离了世俗价值的束缚,无为无欲,怡然自得,追求的是心灵世界的自由。沉静恬淡,好像湛深大海;飘逸无系,好像无有止境。澹,水深不可测。曹操有诗云:水何澹澹。飂(liú),高风,形容行迹飘逸。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

众人好像都很有作为,我独顽固而鄙陋。对世界没有用、没有价值的人,从世俗观点而言,自然是鄙陋不堪。有以,即有用。顽以鄙,王弼原本作顽似鄙,据帛书甲乙本改。以,意思是而。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因为我是注重内心生活,故以得道为贵。母,生之本,喻道。食(sì),养也,知养其本,故心能不役于物而无忧。

老子是孤独的,这可以说是他的孤独宣言。对于尘世中人而言,世俗的成功值得追求,无论是财富还是社会地位。毕竟你越成功你的能量就越大,也就越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乃至帮助别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即使老子,也从未放弃内心的修行。

凡事没有入局,没有经历过,则不可妄议。老子在出关之前,孔子向其问礼,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强者才有资格孤独,弱者有的只是孤单。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道德经日课019丨入局做事者,低调务实,不唱高调

道德经日课018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道德经日课017丨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

道德经日课016丨人生路漫漫,出发太久,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道德经日课015丨不追求完美,才是生活的真谛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孟子温故(全) 14篇305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五卷全 (诵读版)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