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信件中,上百次提到的名字,正是此人教会如何运用色彩

说到梵高色彩上的变化,不妨暂且跳过他在纽南的这段日子,往更早先一点的时候说。同样,也要抛开梵高最早接触艺术品,成为一家名为古皮尔画廊(Goupil&Cie)的学徒,那段在他短暂的生命占比不算轻的时光。
在那些岁月里,16岁的梵高开始透过这家艺术品交易公司熟悉艺术,了解绘画,以及相关艺术品的制作和经营,从海牙到伦敦,再到古皮尔画廊总部所在的巴黎。以后六月可能会花点时间,讲一讲这段时光,说一说梵高在最初耳濡目染许多的艺术品之后,艺术生命的种子如何在他体内根植发芽,或是他本身具足的艺术细胞怎样被激活荡漾,留传下来一些较为早期的绘画作品。

梵高真正触摸色彩,进入光与色的世界,还真的要提说他的那位画家姐夫安东·莫夫(Anton Mauve)。自1872年起,莫夫定居在海牙,他是将法国巴比松的现实主义,在荷兰做推动的海牙画派的创始画家之一。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75.9×110.5cm
【年代】约1880年
【作者】安东·莫夫
《牛群景观》
(Landscape with Cattle)
莫夫创作的绘画作品《牛群景观》(Landscape with Cattle)传递出巴比松画派追求的自然的光与色。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43.7×68.6cm
【年代】约1876年
【作者】安东·莫夫
《清晨沿着海滩骑行》
(Morgenrit langs het strand)
【荷兰语】
莫夫自身就是一位极具色彩运用的高手,看着这幅大约创作于1876年的《清晨沿着海滩骑行》(Morgenrit langs het strand),是不是在用色方面有点眼熟,与现代流行时尚界,泛泛应用的莫兰迪色系有着同样的味道。尤其在他后期的创作中,微妙的灰色,绿色和浅蓝色的应用,将柔和的抒情和冷峻的理性调和到极致。

1874年,21岁的梵高还在古皮尔画廊海牙分部做工时,莫夫成为了他的姐夫,遗憾的是没隔些时日,梵高便被画廊调往所在英国的伦敦分部工作,似乎错失了最早能与色彩交融的一个机会。六月就此在想,或许得要庆幸文森特先生没有过早地接受到莫夫在色彩方面对其的调教,当然,早受调教的话,或许梵高的生命气息在这世界能够存留更久一些,画作也许会留下更多些,但是,生命的光辉未必如今日一般。总之错失可能最早的绘画色彩方面的指教就是了,说多了,难免感伤。现实总比梦想,设想,假想,要不尽如人意,却是真实,真切,动人,神奇,你说是不。

时隔多年,梵高遵从父命离开了古皮尔画廊,执着在父亲为其规划的职业理想的道路上,屡屡受阻。1880年的年底似乎到了梵高最为黯淡的人生时刻,他选择来到海牙,来到了这位姐夫的工作室。新的一年,在莫夫的指导下梵高开始尝试水彩画和油画,正是莫夫教他调和色彩,开启了绚烂的人生。梵高绚烂的人生虽然短暂,如飞蛾扑火般,许多人看到的更多是消亡,六月提醒留心那闪耀着的,奋力为之的勇猛和光彩,漫长坎坷和刹那美好的价值看见,没有更好,只有你愿意。

【类别】板面油画
【规格】39×59cm
【年代】约1882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林中的女孩》
(Girl in a Wood)

1882年的1月,梵高在莫夫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当然也是生活居室,过上的不只是一个艺术从事者,而是艺术家的生活。很快,经过半年的努力,梵高便换到了一间更大的工作室进行绘画创作。这幅可能是1882年梵高绘制的《林中女孩》(Girl in a Wood),观者能否嗅到一种类似新鲜出炉的香气。

【类别】板面油画
【规格】48.9×66cm
【年代】约1883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兰的花田》

(Flower Beds in Holland)

这幅《荷兰的花田》(Flower Beds in Holland),若是观者有看过荷兰的花田,相信得承认梵高的用色一点都不算夸张,的确如此的缤纷,只是在光泽上实在是差强人意,从中能够欣赏到梵高对色彩运用的试验效果。当然,从画作表现上来看,梵高有着自己对色彩的理解,从最初的略显生涩到末后告别人生时,依然呈现的是一种生硬倔强的用色,只是它足以吸引观者的眼球,令人着迷,仿佛丝毫没有莫夫那种流行的高级和雅致。莫夫教会梵高调和的不仅是色彩,更多直指人生。六月想到那句老套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凡人生有了色彩,哪有不会着色的道理。莫夫对梵高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梵高在后来的信件上百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他。
oOooOoooOooooO
谈点绘画的事儿

无问西东

不分青红

往白处说

……

绘事

微信号 HuishiAr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