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3虚静无为叁伍比物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3虚静无为叁伍比物 题文诗: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入.审名定位, 明分辩类.听言之道,溶若甚醉,若愚若痴. 脣乎齿乎,吾不为始;齿乎脣乎,愈惽惽乎. 彼自离之, ...

  • 解读易经(第二十卦)——观卦

    二十.观卦 观卦是易经的第二十卦,这个卦象和临卦正好是颠倒的,它上面是风.下面是地,风行地上,风地观."观"字意思是观察,繁体字写作"观",<说文解字&g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六  辎重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继续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 ...

  • 俗解《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顺便谈教师的执教策略

    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可"进"的途径似乎主要是两条:一是学习,一是实践. 因此,读点古文,虚心借鉴古代智者的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执教实 ...

  • 历史故事:舜帝挑选接班人

       编辑:历史君    来源:找历史网 [原文] 皋陶(1)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2)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3),祖考(4)至,群后(5)相让,鸟兽翔舞(6):<箫韶&g ...

  • 道经第26,重为轻根,静为躁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理解点: 这一章像是尹喜问老子就上章的王亦大,就"道&qu ...

  •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轻则失臣 躁则失君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重,稳重,谨言慎行.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知事物的真实本质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苏辙: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故轻以重为根,躁以静为君. 原成:重为轻根,清为喿君. 原成:在约束下获得自由,约束丧失了,自 ...

  • 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虽有荣光,燕处超然,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徐大椿注道德经: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上一章讲,人应该法天则地,宗于大道.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君王如何守道不离.   [原文]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重能生乎轻] 大道厚重,能生发轻浮的人道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意思是,沉稳为轻率之本,沉静为躁动之根. 曾仕强先生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跟轻是相对的,静跟躁也是相对的.它们是互相比较的,只是程度上有 ...

  • 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形神合一,燕处超然

    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逐句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 ...

  •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黄老心传 则 雌为雄根,空为有君. 死为生根,失为得君. 睡为醒根,黑为白君. 虚为实根,合为开君. 贱为贵根,下为上君. 弱为强根,民为官君. 顺此道者顺天,逆此道者逆天.顺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