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0)

相关推荐

  • 站桩如何迅速修出根劲的体悟

    站桩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功夫,武术各家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桩功,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各家桩功初期修习所产生的功效也各不相同,但是最终都会有一个初步的验证,就是劲力的产生.老辈人讲:" ...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万物朝阳背阴,阴阳相合产生和谐状态. 曾仕强先生解读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的产生,大概都是同样的历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 ...

  • 对撞力!东西方武术格斗发力的不同,形意拳惊炸力解析

    从发力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的格斗体系和西方的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比如我打靶的话,是对方不动我打,因此是需要组合拳 如果对方防御住,我就打不了这么大的劲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呢?先偏一下找个空挡,然后在打 ...

  •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轻则失臣 躁则失君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重,稳重,谨言慎行.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知事物的真实本质 ...

  • 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帛书校订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白话通译本: 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古代的君主与 ...

  • 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形神合一,燕处超然

    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逐句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 ...

  • 老子大智慧,“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老子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里一"重"一"轻",一"静"一"躁"的说法,是典型的老子式论述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一),经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 虽有荣观(guàn),燕处(chǔ)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关键词解析 ...

  • 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虽有荣光,燕处超然,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徐大椿注道德经: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上一章讲,人应该法天则地,宗于大道.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君王如何守道不离.   [原文]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重能生乎轻] 大道厚重,能生发轻浮的人道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黄老心传 则 雌为雄根,空为有君. 死为生根,失为得君. 睡为醒根,黑为白君. 虚为实根,合为开君. 贱为贵根,下为上君. 弱为强根,民为官君. 顺此道者顺天,逆此道者逆天.顺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