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人走背字,喝凉水都塞牙,有些定数看来难违。故事讲了一个可怜的女人,遇上饥荒,被人因姿色收留,有了口饱饭吃,但结果竟然长出了三排牙齿,很吓人,这一下,没人敢要了。
【原文】
郑公肃右丞(雍)侄某,家于拱州。时京东饥,流民日过门。有妇人尘土其容,而貌颇可取。郑欲留为妾。妇人曰:“我在此饥困不能行,必死于是,得为婢子,幸矣。”乃召女侩立券,尽以其当得钱为市脂泽衣服,妇人慧而丽,郑嬖之,凡数月。一夕,大雷雨,闻寝门外人呼曰:“以向者妇人见还,此是饿死数,不当活。”郑初犹与问答,已而悟其怪,拒不应。旦而念之,欲遣去,又恋恋不忍,计未决。他夜,扣门者复至。郑骂曰:“何物怪鬼敢然!任百计为之,我终不遣。”相持累夕,妇人忽苦齿痛,通昔呻吟。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郑氏皆惧,即日遣出。形状既异,无复有敢取之者,竟死于丐中。会稽唐(門内“先”)信道,郑出也。云少时闻母言云然,而失其舅名。
【白话语音文字版】
郑公肃(名雍)右丞相的某个侄子,家住拱州(今河南睢县)。当时京东路(宋初十五路之一,路治在今河南商丘)闹饥荒,很多流民整天从郑公肃侄子家门口经过。有个妇人脸上涂满尘土,但仔细看长得还不错。郑侄就想把她留下做妾。那女人说:“我走到这儿,又饿又累,都走不动了,肯定得死在这里,如果您能收留我,哪怕做你家的女仆也是幸事了。”郑侄于是招来女牙侩订立买卖合同,把应该给这女人的钱都去为她买了脂粉、香膏一类的化妆品和衣服。这个妇人聪慧而美丽,郑侄很宠爱她,这样过去了几个月。一天晚上,雷雨大作,郑侄听到卧房门外有人招呼说:“把你之前收留的女人交出来,她本该是饿死的,不应该活。”郑侄开始还跟门外的人说话问答,但很快明白过来:外面的是个鬼怪,他就不再说话了。早上想起这个事,心里想把这女人打发走,但又恋恋不忍,想来想去,郑侄也没下这个决心。后来有天夜里,那个敲门的又来了。郑侄骂道:“你是什么样的鬼怪敢这样?!我不管你怎么折腾,反正我是不会把她赶走的!”就这么折腾了好几个晚上,那女人忽然牙疼的厉害,痛苦难耐,整夜呻吟。天亮一看,女人的口腔里生了三排牙,七扭八歪的呲出来,样子很可怕。郑侄一家都害怕了,当天就把这女人赶出了家门。这女人的形状发生如此怪异的变化,没人再敢要她了,结果她还是死在了乞丐的队伍中。会稽的唐信道(名“門内'先’”),他母亲就是郑家族人。他说这事儿是小时候听母亲说的,就是没记下来那个舅舅(郑侄)的名字。【祥宏点评】:郑公肃(1030-1098年),名雍,襄邑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做兖州推官、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知池州、右丞相等;牙侩,简称人贩子,宋代的人口买卖经纪人;脂泽,脂粉、香膏等女性化妆品;会稽,现浙江绍兴;唐信道,《夷坚志》贡献者之一,讲了不少故事。他的名字——“門内'先’”,没查出来。看来唐信道的母亲跟这个郑侄是同辈的;不管怎么样,这是个可怜的女人,最后长出三重齿,恐怕也是她的命吧。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7-《夷坚志》中的男女之事)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