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箕子的“占辞”中看商末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读书箚记)

       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后,立即把囚禁的箕子放了出来,并向箕子讨教传世的治国大法典《洪范》里的主要内容,于是,箕子便向武王阐述了《洪范》中治国御下的九大类内容,以及“天之五行”与“人之五事”之间相协相生的“天人合一”的辩证关系。其中有一条涉及到龟蓍占卜的,(大事卜甲龟,小事筮蓍草。)在肯定了“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的同时,箕子着重强调“人事”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大疑大惑时,箕子劝武王首先要“谋及乃(指武王)心”,即自己心中要有主见,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即使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一“重人事”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十分进步的思想大解放,是石破天惊的大举措。
       或许早先的《洪范》是把“神权” 、“卜筮”放在第一位的,人间的一切均由“天神”掌握、支配,人们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顺从“天意”,一切由“老天”安排,随着人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实验科学的三大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到了商朝晚期,人们开始对“鬼神”和“天意”产生了怀疑,思想上对“鬼神”、“天意”的权威性发生了动摇。这些“怀疑”和“动摇”被箕子贯穿到了整个《洪范》篇里,换句话说,从大禹传到箕子手里的《洪范》典册,实际上一直都在被后人修正着,估计也好不例外地被箕子修正、“加工”过。

我们通过甲骨文得知,一篇完整的卜辞是由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的,而其中的“占辞”尤为重要,箕子向周武王阐述的就是“占辞”这部分。

(上图甲骨文)

        箕子对武王说:组织卜筮贞人一定要选择那些大公无私的人,估计商朝末期已有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卜筮贞人了——开始对“鬼神”、“天帝”有大不敬思想,借假传天意来谋取私利。通常选取三名卜筮人以相参考,或吉或凶听从二人之言。汝(指武王)从(认为吉),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这是“大同(大吉兆)”。
        汝从,龟从,筮从,卿士逆(认为祸),庶民逆,吉。
       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这一占辞对王的话语权有所削弱。
       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这一占辞完全剥夺了王和卿士的话语权。
        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祭祀活动)吉,作外(军事活动)凶。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按部就班守常)吉;用作(推行大动作,尤其扰民之事)凶

      (《尚书·洪范》书影)
        不难看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龟筮贞人的话语权依然很重要,要想等到“民视自我天视,民听自我天听”(《左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思想出现,还要等上个千八百年啊!
       箕子又说: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推导咎祸)。曰雨(兆水),曰霁(兆火),曰蒙(兆木),曰驿(兆金),曰克(兆土)。至于哪些纹路兆水?哪些纹路兆火?……因为失传阙疑的缘故,已无法稽明。
        朱熹批语说:“旧说卜筮有连山、归藏、周易者,非是。”今天有些人错以为孔子修订的《周易》就是卜筮用书,大错!

(《尚书·洪范》书影选)

古书旧刋(淮上风)

VX:GSJK1964

(0)

相关推荐

  • 《中庸》注释(三十四)

    [原文]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 ...

  • 箕子(商末贵族,商纣王的叔父。)

    带你了解箕子 2884播放 00:57 箕子 商末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共2个含义 商末贵族,商纣王的叔父. 用来擀饺子皮的小面团 收起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 ...

  • 商朝历史人物——箕子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 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周灭商后,走之朝鲜,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箕氏王朝,为古朝鲜第一个开国君王. 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 ...

  • 《智囊全集·箕子》

    [历史故事] 殷纣王夜夜狂欢醉饮,以致连日子是几月几号都忘了,问左右侍臣,侍臣也都不知道.于是派使者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门人说:"身为天下之主,竟然把日子都忘掉了,这是天下要发生祸乱的征兆. ...

  • 「明夷卦」六五爻辞“箕子之明夷,利贞”破解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释字(词): 箕子 参见前面<彖传破解>. <论语·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

  • 箕子(箕子朝鲜开国国君)

    箕子 - 箕子朝鲜开国国君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 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 ...

  • 商朝人物——箕子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 生年:(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 80年) 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 ...

  • 箕子碑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二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 ...

  • 悲伤的王子——箕子

    时间:2011-05-29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据<史记>记载:商朝第15代王帝太丁之子有四人,微子.比干.箕子.帝辛,最终小儿子帝辛即位,是为商纣王. 王子箕子对纣王的腐 ...

  • 古文观止145:柳宗元•箕子碑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曾官太师,因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屡谏不听,无奈披头佯狂为奴,为纣王投于狱中.周武王灭纣后,箕子获释,武王曾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子遂以<洪范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