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奖金也要离职,这个地产岗位要走下坡路了?
一位投拓人和我说:“公司还少我10万左右,离职了钱不要了”。
这10万是他2019-2020年拿地的尾款,确实他真的离职了,延发的拿地奖金也全部打水漂了。
曾经在外面辛苦拓展,甚至还要贴钱应酬,回来出差费被财务人力卡。
时间久了,工作的热情都磨没了。
五年前,投拓岗是地产圈的明星岗位,猎头遍地找投拓人。
现如今,投拓人焦虑是出了名的,面临的压力也尤其大。
今天,地产君来说说投拓岗的那些事儿。
1
一位投拓人说平时辛苦就算了,由于招待费管控严格,一不小心就搭钱进去了。
拓展的时候,特别是去谈一些勾地,要请人家吃饭喝酒很正常。
可是,公司招待标准定的低,酒不能超过150元/瓶,吃饭不能超过200元/人,卡的死死的。
出差住宿的标准一再打折,从最开始的300元/人,降到240元/人,再到200元/人。
两个人一共400元,最后报销的时候还被打了六折,只报了240元/两人。
同时,要求职级低的同性一起出差要合住,
出差应酬还要考虑预算,超出就要贴钱不划算。
更奇葩的是,投拓人经常去看地,开车过去有些房企只给按照0.6元/公里的标准来报销,还要求三个人一起去才可以。
有些偏远的地方不开车实在不方便,开车去的话,可能就要自己补贴油钱了。
有时候为了拉拢其他部门参与投资工作,平时还要做出来一部分奖金给设计,成本分。
投拓岗应酬多,公司待遇跟不上,实在太心酸了。
2
拿地奖金的分配包括董事长、投资负责人、投资团队来分,投资负责人拿大头。
而基层员工拿小头,一块儿地,也就分个两三万块钱。
部分房企要求离职人员,未分配的就不予发放了。
这样一来,投拓人的拿地奖金就打了水漂。
投拓部是房企的小部门,一般来说,区域公司配4-8人。
一位投拓人和地产君说:“人少在考核的时候有点吃亏”。
据他说,公司内部考核分为那个ABCD四档,D是要走人的,C是最差的,同时会影响年终奖。
问题就出必须要有C和D档,他说部门就五六个人,还得出一个C档、一个D档。
由于本身人少,这样的考核未免有些过于严格了。
其次,考核的时候过分看中拿地情况,对于其他指标的关注度较低。
例如,由于集团拿地指标较少,因此地拿的不多,反倒是干了其他工作的,这部分工作不被领导认可。
仅仅以拿地数量来作为考核标准对投拓人来说,实在是不公平。
有时候,拓展了许多的地,但最终能否拿下投拓人说了不算,很多时候还是要看公司的决心和战略。
工作强度大就算了,有时候不被领导认可是真的很无奈。
因此,缺乏企业关怀的房企很难留住投拓人。
据悉,某房企上半年投资条线流失118名同事,其中超50%是表现优异员工。
上半年已有11名区域投资负责人流失。
4
拿地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集中土拍的入场卷都不便宜。
有地产人说:“去年辛辛苦苦拍了有十几次,还其中有四次是自己区域融的保证金”。
因为集团没给保证金支持,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资金紧张。
这些困难都能克服,但有些事情是真的掌控不了。
比如,优质地块抢到最后拼自持、甚至拼手气。
再比如,不给拿地是因为所在城市营销卖的太低了,把价格卖低了,还不是卖的差。
有时候,一通筛选选出中意的地块,自有资金年化回报率也符合要求。
信心满满参加拍地,结果集团预算有限,不得不放弃。
也有的房企拿地的预算给的充足,但想不到敌军太多,地只有一块,摇号屡次不中。
投拓岗拿地坎坷远不于此,因此投拓人的承受力都很强。
5
有机会拿地还算不错了,不少房企已经很少拿地了。
地产君找出了2020年上半年的拿地榜单,发现拿地榜单30强中63%的房企拿地金额均有所下降。

其中部分房企由于债务风波资金紧张,拿地动作放缓可以理解。
但大多房企在运营面并不存在问题,拿地的动作也明显减少了。
比如,金科集团和荣盛发展拿地金额均减少约50%。
阳光城去年上半年拿地金额为346亿,今年上半年拿地金额为96亿,以下用(346亿/96亿表示)。
香港置地(318亿/62亿)、中南置地(249亿/60亿)合成创展(180亿/54亿)。
上述三家房企今年上半年拿地金额还不到去年同期拿地金额的30%。
从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点是房企在大量囤地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调整期。
第二点是今年房企的资金更紧张了,拿地更加谨慎,也的房企更是算不明白账坚决不出手。
第三点是投拓人员的需要量变少。
要知道投拓岗是底薪低、拿地奖金高,现在房企不拿地了,投拓人的待遇明显不如以前。
行业下行更加考验个人能力。
但无论何时,都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不会被前浪拍在沙滩上。
欢迎留言与地产君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