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瀚:“消失”的恩格斯文献遗产——关于MEGA2中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编辑问题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6期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摘录笔记等手稿是他们的文献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四部分专门编辑这些材料。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编辑有着较为曲折的历史,但最终未能整体收进MEGA2第四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编辑计划史,梳理了部分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在MEGA2中的去向,探讨了MEGA2在处理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上的利弊得失,并就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MEGA2    恩格斯    摘录笔记    编辑
今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是马克思志同道合的思想伙伴和亲密无间的终身战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理论遗产,既包含在他们的著作、文章和书信之中,也蕴藏在他们生前没有出版或者本身并非为出版而写作的大量草稿、笔记、摘录等手稿材料当中。编辑出版这些文献遗产,无疑是铭记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功绩、继续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的重要措施。当前这类工作在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成果是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负责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在国内则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
本文将讨论恩格斯晚年(1883—1895年)摘录笔记的编辑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恩格斯的这部分文献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回顾这一问题的由来,探讨MEGA2对这部分手稿编辑的得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整理与研究、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编译工作应不无裨益。
一、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最初编辑计划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毕生科学研究和政治活动的过程中,除写下大量的著作、文章、书信和手稿外,还留下了许多的摘录本、笔记本及零散的摘录、笔记等。这些摘录和笔记虽然较少像其他文献遗产那样直接、充分地表达他们的理论观点,但也有特殊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是在阅读、摘录、分析、批判现有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摘录、笔记等正是这些活动的直接记录和产物,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MEGA2编辑专家理查·施佩尔把摘录和笔记称作打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车间的钥匙”。据统计,现存的马克思恩格斯摘录本和笔记本共计约250本,另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散页摘录和笔记。这些摘录笔记原稿大部分存于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IISG),少部分存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RGASPI),只有少部分公开发表过。对这些很少被利用的材料的研究应该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和文本研究有意义的新领域。
不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摘录笔记很晚才为人们所关注,其编辑工作是在马克思去世40余年后,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开始的。该版全集在第一部分各卷中有选择地收录了一些与正文重要篇目相关的摘录笔记等材料,以反映马克思恩格斯一些重要著作、思想的形成过程。例如,第一部分第一卷上册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后面刊印了马克思在写作其博士论文之前有关伊壁鸠鲁哲学研究的七个摘录笔记本;第一部分第一卷下册刊印了马克思1840—1843年的摘录笔记。这些摘录笔记都作为正文刊印,采用部分辑录原文(主要是马克思自己的评论和论述)、部分文字描述(马克思摘录的文字)的方法加以编辑。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摘录笔记编辑的先行者,MEGA1在很多方面处于探索之中,其对摘录和笔记的编辑存在着材料收录不完整、编辑体例不统一等问题。由于MEGA1在出版了少量卷次后即陷于停顿,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编辑在该版全集未能提上日程。
真正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摘录笔记作为他们文献遗产的内在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科学的编辑的全集版本是第二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MEGA2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收录除《资本论》以外的著作、文章和手稿等,第二部分收录《资本论》及手稿、恩格斯的相关编辑稿,第三部分收录往来书信,第四部分专门收录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摘录笔记及在阅读图书时留下的标记和页边批注。与MEGA1相比,MEGA2对摘录笔记的结构安排更合理,材料收集更全面,编辑方式也相对更为统一成熟。
1984年,基于第四部分第一、二、六、七卷的经验,MEGA2编委会制定了第四部分的计划书,进一步明确了摘录笔记卷编辑的若干原则问题。计划书确定第四部分将设置摘录笔记卷共40卷,此外另设若干卷次来刊录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藏书中所作的边注。摘录笔记卷计划每卷约40印张,共约1600印张,最后一卷即第40卷将收录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以及补遗材料。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辑史上首个具体的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编辑计划。不过,由于MEGA2的工作量巨大,工期较长,到苏东剧变前,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具体编辑工作尚未提上日程。
二、苏东剧变后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新安排
苏东剧变后,MEGA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辗转延续,为此不得不做出许多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动是进行“瘦身”。1993年新版编辑准则出版并开始实施,此后MEGA2的瘦身工作开始提上日程。1993年11月24—25日,MEGA2编委会会议决定为每个部分设立一个子委员会,负责提交各部分的修改计划。第四部分子委员会的施佩尔等人负责编制第四部分的新计划书。1995年9月15日,几经修改的第四部分新计划书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的主席团会议通过并成为MEGA2新编辑计划的一部分。根据新计划书,第四部分的摘录笔记卷将从原先的40卷压缩为31卷,原先计划的刊印批注的多卷则压缩为一卷,即第32卷,用于刊录马克思恩格斯的藏书目录和批注。计划书规定每卷正文不超过55印张,这样31个摘录笔记卷次最多可容纳约1700印张内容。因此,虽然第四部分卷次数量大大压缩,但摘录笔记部分的总容量并未减少。苏东剧变前计划收录的摘录和笔记都保存了下来,并且基本上按照全文辑录的篇幅予以考虑,没有发生大量删减收录文本的情况。

1993年出版的新版MEGA2编辑准则

根据1995年第四部分新计划书,原先准备收录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原第40卷同第39卷(计划收录1882年的自然科学笔记,当时已有较大进展)被合并为新31卷,由原39卷负责人安内利泽·格里泽牵头。新31卷将收录1879年9月至1895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摘录笔记,其主体为马克思的化学笔记和恩格斯的自然科学及历史等研究材料,总计约需50印张。这样,按照新的编辑计划,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将刊于第四部分第31卷。

1995年经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主席团通过的MEGA2第四部分新计划书

第四部分计划书列举了到那时为止所知的全部恩格斯晚年摘录和笔记。这些材料包括恩格斯从一些著作、文章、书信和报纸中所作的摘录和笔记(如关于原始社会和德国史的摘录),整理的各种各样的文献清单(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清单及一些其他的文献目录)和大事年表(如《宪章运动纪事》),以及内容各异的札记和草拟的个别文件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恩格斯晚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生平著述活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据统计,1995年第四部分计划书列举的恩格斯晚年摘录和笔记等材料一共32份,手稿135页,对应的文字识别稿(一般为A4幅面打印稿)共计189页。其中有25份原稿保存下来,另有7份材料原稿佚失而只留有文字识别稿;有24份原稿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另有1份手稿和7份文字识别稿保存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这些材料绝大多数没有发表过,全部刊印预计需要6—8个印张。
在确定将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收录进第四部分第31卷后,对这些材料以什么顺序、按照什么方式进行编辑,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第四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摘录和笔记的编辑,1993年MEGA2新编辑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确定了如下的一般原则:“第四部分以适当的形式,兼顾现代出版技术,再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摘录本和单个摘录、笔记本和单个笔记以及他们在刊印稿和手稿上所作的边注和线条。”而根据1995年的MEGA2新编辑计划,摘录、笔记等材料的编辑将采取三种方式并行的办法,即完整刊印文本,部分刊印文本、部分手稿描述,以及只描述手稿、不刊印文本,具体选择何种方式由编者根据各材料具体情况决定;对于摘录本一般建议完整刊印(除非摘录文字与原始文献大段雷同),对于零散的笔记(尤其是恩格斯的笔记),由于形式多样,有许多编辑问题有待解决,其编辑方案只能作个案处理。
此外,1995年第四部分新计划书在前言中还作了若干保留性说明,指出计划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包括检查材料是否有遗漏,某些材料与卷次的关系可能需要进一步讨论,个别材料日后可能由于对写作时间的新判断而需要移到其他卷次等。因此,各卷所列材料最终如何编辑、呈现,以多大的规模和完整性呈现,甚至是否呈现,都要取决于后续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意味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1995年第四部分计划书列举的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某些材料最后没能收进第31卷,对此读者应有心理准备。
三、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消失”与“重现”
1999年MEGA2第四部分第31卷面世,同年第32卷出版。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第31卷最终只收录了1877年中到1883年初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科学摘录和笔记,恩格斯1883年以后的摘录笔记则整个付之阙如。由于第四部分采取按时间顺序和笔记本主题相结合的方法编排,第31卷是收录摘录笔记的最后一卷,其后面的第32卷即最后一卷的先行册(按计划该卷还有一册正文和一册附属资料)已于同年出版,这意味着第四部分已无合适位置来集中收录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这些材料实际上已经为这一部分所排除。对于第四部分第31卷编辑方案的这一重要变动以及未收录的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去向,该卷并无任何说明,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在MEGA2中似乎消失了。
结合MEGA2在瘦身过程中对摘录笔记编辑问题的讨论,考虑到1995年第四部分计划书的保留性说明,我们可以猜测,第31卷没有收录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种可能:(1)某些材料性质认定发生较大变化(从摘录笔记变成其他作品的草稿或者准备稿),被编入其他部分的有关卷次;(2)写作时间判断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移到第四部分其余卷次;(3)以其他形式在其他卷次予以编辑呈现。前两点是1995年第四部分新计划书前言中提到的情形,但应只涉及少部分材料,除非前期对于这些材料的性质和写作时间判断发生系统性错误。这样第三种情况应是重点要注意的,它可能代表了后来编辑思路的重要变化。不过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只有等其他部分相应卷次出版之后才能见分晓。
在第四部分第31卷出版20多年后,随着MEGA2第一部分恩格斯晚年著作卷的相继面世,以及第二部分的全面完成,应该说现在已经大致具备条件来探究这个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梳理了1999年以后出版的第一部分恩格斯晚年著作卷第一部分第31卷(2002年)、第32卷(2010年)和第30卷(2011年),第二部分新出卷次第二部分第14卷(2003年)、第15卷(2004年)、第12卷(2005年)、第11卷(2008年)、第13卷(2008年)、第四卷第三册(2012年),以及相关的书信卷第三部分第30卷(2013年),以考察、确定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在后续MEGA2卷次中的去向。
笔者调查发现,在1995年第四部分计划书提到的32份恩格斯晚年摘录和笔记材料中,果然有两份写作时间重新认定为1883年以前,另外新发现一份恩格斯晚年的摘录(对伊利《当代法国和德国的社会主义》一书的摘录,IISG, Sign, J 37/B 133)。这样,现在所知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材料实际共31份。在这些材料当中,有14份在1999年以后出版的MEGA2有关卷次得到不同程度的编辑、运用,其他材料则未见提及。下面先介绍这14份材料的情况。
四、部分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在MEGA2中编辑和运用的情况
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在MEGA2第四部分以外的卷次中编辑、运用的情况可以分成两种:作为正文刊印,以及作为有关著作文章的准备材料加以运用。
(一)在有关卷次中作为正文刊印
这类材料数量较少,只有两份:“关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笔记”(IISG, Sign. H 140/H 129),以《对英国政治文献以及资本输出对周期性危机的影响的评论》为题全文载于第一部分第32卷(2010年);“对阿·洛里亚《卡尔·马克思》的摘录”(IISG, Sign. J 48/J 27)作为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三卷手稿的笔记,以《关于洛里亚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诡辩”的指责》为题全文载于第二部分第14卷(2003年)。
恩格斯“关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笔记”
一般来说,将包含摘录的文本材料收入第四部分摘录笔记卷还是第一、第二部分的著作卷,取决于在材料中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有思想材料的获取、占有居于主导地位,还是他们自己观点的阐述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多数摘录来说,由于被摘录文本在整个摘录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其归属问题上困难并不大。困难在于一些散页摘录和笔记,其中究竟是被摘录文本占主导还是摘录者的评论和插入语占主导,并不总是一目了然。这两份材料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在第四部分第31卷中消失的原因属于前面提到的三个原因中的第一个——它们后来以正文收入其他部分的有关卷次,表明编者对这些材料的性质和定位出现了反复。尤其是“关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笔记”,这一材料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中收入第50卷正文,当时已经查明,该材料大概是恩格斯在准备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2版时写的,全集中文第1版第50卷、英文版第27卷均将其收入正文。1995年MEGA2第四部分新计划书将该材料编入摘录笔记卷,这就否定了之前有关著作版本对这一材料的性质认定和编辑方案。然而最终这一材料还是被收入著作卷即第一部分第32卷。这一材料所经历的反复,突出地说明了对某些散页材料进行编辑时所面临的困难和分歧。
(二)作为相关著作的准备材料加以运用
在苏东剧变之前,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中的个别材料已经在相关的著作卷中得到运用。如恩格斯1891年的摘录本“关于家庭的起源。摘录”(IISG, Sign. J 50/J 30)在第一部分第29卷(1990年)即《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专题卷中就得到了运用。该卷在《起源》第四版的创作史中提及了该摘录本,摘录本(共26页)中的一页还作为《起源》第四版的准备材料收入正文。在1999年以后出版的MEGA2卷次中,有更多的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得到运用。依据这些材料的编辑运用和文本呈现的程度,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成两类。
第一类:在有关著作的创作史中予以介绍,并在相关注释中大量辑录材料的文本,从而间接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较多的内容展示。这些材料有6份,主要是恩格斯的一些摘录,包括对《资本论》第一卷和《童工调查委员会》报告的摘录(IISG, Sign. J 10 u. J 11/H 35,相关著作为第一部分第31卷《布伦坦诺反对马克思》)、“宪章运动纪事”摘录(IISG, Sign. H 17/H 17,相关著作为第一部分第30卷附录的施留特尔所著《英国的宪章运动》)、对布勒《当代史(1815—1885)》第四卷的摘录(IISG, Sign. H 114/H 26 a/i,相关著作为第一部分第31卷《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等。此外,恩格斯在其秘书路易莎·考茨基的两篇摘录上写的简短札记(IISG, Sign. J 55/J 35和Sign. J 56/J 36)在第一部分第31卷《布伦坦诺反对马克思》相关注释中辑录出了全文,而恩格斯在手抄书《恩格斯的短篇著作》封面的简短题词(文字识别稿RGASPI, Sign. f. 1, op. 1, d. 6774)则在第一部分第32卷关于《〈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工作的综述中全部辑录。
恩格斯“宪章运动纪事”摘录笔记第一页
第二类:在有关著作的创作史中予以介绍,少数还在注释中提及,但一般不辑录或者只辑录材料的少量文本。这类材料有6份,包括对《当代法国和德国的社会主义》一书的摘录(IISG, Sign, J 37/B 133)、关于《资本论》英文版传播状况的札记(文字识别稿RGASPI, Sign. f. 1, op. 1, d. 5058)、对拉布里奥拉几封来信及意大利报纸的摘录(IISG, Sign. H 144/H 85),以及寄送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共产党宣言》英文版的英国报刊清单(IISG, Sign. J 63/H 97, H 126)、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清单“马克思的著作”(IISG, Sign. H 143/H 72)以及恩格斯自己的主要著作清单“我的不朽著作”(IISG, Sign. H 142/H 73)。
MEGA2对这些材料的处理体现了1993年新编辑准则中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即更加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摘录和笔记的分析和运用,注重挖掘摘录笔记与著作文章之间的关联,从而更深入地展示一些著作文章的创作史和相关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如施佩尔所说:“决定性的是对这些材料的全面的科学利用,以及将其广泛运用于整个全集的科学附录材料中。”应该说,这也正是“历史考证”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
鉴于这13份材料已不大可能在MEGA2中进行独立编辑,因此在相关著作文章的创作史和注释中对这些材料进行介绍甚至辑录部分内容,或许可以算是对读者的一个交代。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看作是MEGA2对这些材料的一种特殊编辑方式,至于这种方式是否合适充分,下文将进行讨论。
此外还应该指出,有少数材料只在MEGA2相关卷次的“在附属资料中分析过的资料和使用过的文献目录”中出现,但是在有关的创作史和注释中并没有出现。这表明编者在工作过程中考虑过这些材料,但没有发现其与本卷文本之间的关联,因而最终并无实际应用。这些材料包括恩格斯整理的《新莱茵报》有关期号(IISG, Sign. H 154/H 12)以及他拟定的创办《工人报》日报的借款条件(IISG, Sign. M 51/M 21)。对于读者来说,这两份材料实际上并没有出现。
恩格斯1894年拟定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创办《工人报》日报的借款条件手稿
五、MEGA2中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编辑的几个问题
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总量并不大,但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及摘录、笔记、图书清单等,在第四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四部分第31卷原本有空间编辑这些材料,但由于迄今未知的原因整体放弃了这些材料,导致这些材料后来去向迥异。在笔者看来,MEGA2对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编辑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一)材料的缺失有损MEGA2的完整性原则
在现在所知的31份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中,有14份迄今在MEGA2任何卷次中都未见提及,再加上2份只出现于有关卷次“在附属资料中分析过的资料和使用过的文献目录”的材料,未能在MEGA2中编辑运用的材料达到16份,超过了现在所知的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材料总数的一半。由于这些材料绝大部分既无法编入第四部分,也难以编入第三部分,因此读者实际上在MEGA2中将看不到这些材料。
作为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宏大学术工程,MEGA2将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经典作家文献遗产的编辑推上了顶峰。在长期的编辑史中,完整性原则始终贯穿其中。即便是在苏东剧变后围绕着MEGA2的“瘦身”而进行的讨论中,人们也没有否定这一原则,而只是对这一原则提出了新的理解,尝试探索新的实现形式。这十多份恩格斯晚年摘录和笔记材料在MEGA2中的缺失无疑是对完整性原则的损害。正如施佩尔所说,不同的摘录、笔记尽管在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要将其从MEGA2中排除却没有明确、客观和准确的界定标准,“忽视任何一个元素都有可能导致认识上的漏洞”。
在缺失的材料中,有一类是恩格斯整理(或在他人整理基础上补充)的著作清单或图书目录。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留下了多个这样的书单,它们可能是为着某些研究或者写作计划而开列的,因而可能是比阅读、摘录、草拟提纲和写作草稿等更早的工作阶段。在早期关于第四部分材料的讨论中,这类图书清单常单列出来。无论是在1999年第四部分第31卷之前,还是在其之后,均有卷次收录这种类型的材料。而原应收入第四部分第31卷的恩格斯晚年多份图书清单全部消失,没有一篇被刊印。由这类材料在第四部分第31卷的“全军覆没”还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MEGA2有些卷次对编辑准则的理解不一致和对同类材料的编辑处理不平衡的问题,限于篇幅此处不拟赘述。
恩格斯1891年整理的自己主要著作清单“我的不朽著作”手稿第一页
(二)摘录笔记在第一部分的运用难以取代它们在第四部分的独立编辑
在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有关著作卷的编辑中得到程度不同的运用。显然,无论是作为对这些材料无法在MEGA2进行独立编辑的弥补,还是作为对这些材料在第四部分进行独立编辑的有意替代,这都是一种“降级”的呈现形式。对这些材料的这种运用可以揭示它们与相应的著作的内在联系,突出这些材料的性质与价值,因而是完全必要的;注释中或多或少的文本辑录则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材料的内容本身。但在笔者看来,这种降级的编辑方式难以替代这些材料在第四部分的独立编辑。
首先,MEGA2第一部分附属资料卷对这些摘录笔记的运用和编辑主要是为相关著作文章的编辑(考证、注释)服务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介绍这些材料本身,因而无法取代这些材料的独立编辑。对于在第一部分附属资料中分析的这些材料,由于它们与相应著作文章有直接关系,编者将其视为相应著作的“准备工作”(Vorarbeit)。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准备工作与写作提纲、草稿、誊清稿等是不同的,它并没有改变这些材料的摘录笔记属性,第四部分收录摘录和笔记也不应以这些材料是否与其他著作文章有关系而区别对待。实际上,第四部分第31卷收录的“关于电的计量单位的札记”就曾在第一部分第26卷注释中被运用并辑录了相当一部分文本,但第四部分第31卷仍将其(首次)全文发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各卷之间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这些摘录笔记在附属资料卷的降级呈现方式也无法替代对摘录笔记等材料的独立编辑,即便在注释中有意地大量辑录材料的文本也无济于事。这里我们不妨将附属资料卷对摘录笔记的处理同一些著作文章的草稿的编辑进行对比。在MEGA2第一、第二部分中,未被选作编辑稿底本的草稿是在附属资料卷中编辑的,其主要呈现方式是异文表。结合正文和异文表,读者完全可以重构出各个稿本的全文。正因为如此,MEGA2第一部分第一卷前言指出,异文表“在呈现文本的发展过程时和正文处于同等地位”。而附属资料卷对摘录笔记的呈现与之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绝大多数摘录笔记在注释中都不是全文辑录,而由于缺少对被摘录文本出处的详细描述,读者无从获得那些未被辑录的文本;注释中对摘录笔记的文本辑录是根据正文行文顺序进行的,这种顺序不同于这些文本在摘录本中的出现顺序;注释中刊印的摘录文本分散在多个注释中,文本的呈现是碎片化的。这些情况使得读者无法自行重建摘录笔记的完整文本。此外,在附属资料卷运用的摘录笔记并不进入目录,只附录在卷末文献索引中,一般读者很难感知这些摘录笔记的存在。最后,所有在附属资料卷提及的摘录或笔记均没有物证描述,读者无法了解其手稿状况。
六、结语及展望
1999年MEGA2第四部分摘录笔记的最后一卷即第31卷没有按计划收录恩格斯晚年的摘录笔记,使其中相当一部分材料失去了进入MEGA2的机会。一些摘录笔记虽然后来得以在其他部分的有关卷次加以运用,但它们在附属资料卷的呈现方式无法使读者看清这些材料的本来面貌,因而无法取代对这些材料的独立编辑。作为补救措施,除了在未来的第四部分有关卷次中尽可能补收有关的摘录外(这点操作空间有限),可以考虑在未来适当时候编辑整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及草稿、书信、摘录、笔记等(包括佚失的手稿等)的目录,同时附上每一文献在MEGA2的刊印位置或运用情况;此外,针对部分材料在MEGA2中未收录或者未全文刊印的情况,还可以考虑建立与这一目录对应的马克思恩格斯手稿文字识别稿的数据库,以便于需要时查阅引用。
MEGA2对恩格斯晚年摘录笔记的处理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也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我们应汲取有关教训,进一步做好编译规划工作,全面考虑、妥善处理有关材料的编辑问题;在同有关机构合作时注意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各类手稿及其文字识别稿的搜集整理工作,为根据文字识别稿对某些手稿进行中文版的独立编辑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