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2)

2

舅姥爷被抓壮丁后,一群人日夜行军,到了武汉郊区。当时天还没亮,一群人中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唧喳看热闹。多数人冻得流鼻涕。大家都是夜里抓来的,有的相互认识,有的相互间不认识。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便不敢再抬头。几个拿枪的人在他们周围骂骂咧咧,看上去牛逼轰轰。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亮起大嗓门:“排队,排队,娘的,你们连个队都不会排吗?”

这群穿得破破烂烂的人,开始慢慢吞吞地排队。我舅姥爷虽说身子长得快,也只限于横向发展,海拔并不高。一排便排到了最后。分兵时,眼看着一个个被人领走,舅姥爷有些急了。

在我的记忆里,舅姥爷一生都是个急性子。遇有事不顺意,马上就会发脾气。他一发脾气,所有的人都躲得远远的。等他的气消了,他自然会来找你了。

所以,舅姥爷眼着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便跳起脚喊:“我是大(Dai)夫,我是大夫!”

军营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大(Dai)夫”,舅姥爷喊了也没人听懂。一个长官式的人用棒子一指:“把那个叫的,给我拉过来。”

舅姥爷不等他们拉,便飞快地跑到一个长官样的人面前,啪地打了个敬礼:“报告长官,我是医生!”

舅姥爷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说自己是医生,他充其量不过一乡村游医而已,学到的,也许还不到舅太爷的十分之一。

长官面部腊黄,胳膊用白布扎起来吊着,脸上汗直冒。听说舅姥爷是医生,他笑了:“一个不怕死的,老子正好有毛病,你给治治。”

舅姥爷上前一摸一看,便知道他胳膊脱臼了。心里想,多大的事,至于这样!嘴上装着问:“怎么回事?谁有豹子胆,敢打长官呀。”

长官说:“娘的,被共产党的游击队追着,摔了一跤,胳膊痛的要死。”

舅姥爷说:“唉呀,伤筯动骨一百天,长官恐怕要忍着呀。”

长官说:“一百天剿共,恐怕老子都死球了。你到底有没有本事,给老子治好。”

舅姥爷说:“小病,小病,当然能治。”一边说,一边给长官入下白布条,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猛然把他胳膊一拉,痛的长官蹲到了地上,伸手去摸腰中的枪:“给老子毙了……”

话没说完,舅姥爷笑了说:“长官,你看胳膊能不能动了?”

长官直起腰来,试着甩了一下胳膊,竟然真的能动了。他说:“娘的,怪了……”刚说一句,便拉着我舅姥爷低声地问:“不会再痛了?”舅姥爷说:“还要用草药夫一下。几天就行动正常。”

长官又对着舅姥爷耳语:“娘的,不能说好了,好了就要去剿共,到时头都没了。记住了?”舅姥爷明白过来:“必须的,必须的,长官。”

长官这才转过身来,对另一个副官模样的人说:“这个兵,我要了,给我当个卫生兵,负责给大家看病。”

副官打了个敬礼,说:“是,营长!”

我舅姥爷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而新兵连第一天便认了个营长,给营里当卫生兵。他一下子神气起来。特别是换了国民党的军装,他看上去有那么一些气质,腰杆便挺得笔直。他在营区里大摇大摆,走起路来都非常牛逼。事实上,他也的确非常牛逼,营里的战士们,谁有个头痛脑热的,他扯一把草,熬几碗汤喝下去,几天就见效了。更让营长喜欢的是,这个小个子的卫生兵,还会针灸推拿,每天收了工,便是营长的享受时刻。他躺在竹椅上,喊:“卫生兵!”

我舅姥爷腰一挺回答:“有!”

这一声回答高亢有力,让营长极其满意。营长鼻子里欢喜地唧咕一声:“来,给我按按!”

“是!”

舅姥爷跑过来,慢慢地把营长从头捏到脚。营长好像觉得有一股特别酥的东西,也慢慢地从头跟到脚。于是,他满意地、舒服地、享受地睡着了。直到舅姥爷啪地立正报告:“营长,任务完成了!”

营长有些脑,睡得正香呢。一个激灵地挺起腰来,以为又打仗了呢。一看营区安静,寂然无声,便开始骂起来:“妈拉个巴子,以后让我休息好,睡到自然醒!”

舅姥爷脸上流着汗,他故意不擦,两眼直直地盯着营长。营长笑了:“好兵!好兵!”

说完喊勤务兵:“晚上炖的鸡汤,给这小子一碗汤喝!”

勤务兵老大不愿地说了声“是”。那声“是”答应得非常勉强,连舅姥爷也能听得出来。

是呀,他心里吃醋呢——自己跟了营长几年,也没有享受这等荣耀呀。最多的,就是他们喝不了,自己舔舔碗上的汤而已。

勤务兵看着舅姥爷。舅姥爷胸板直直的,一动不动。到了夜里,勤务兵磨磨蹭蹭地拿来了一碗汤,往舅姥爷床前一放:“喝吧。!”

舅姥爷从床上坐起来,向勤务兵敬礼:“老兵先喝,老兵辛苦!”

勤务兵怔住了。他看到舅老爹脸上满脸的真诚,还不相信:“我喝?”

舅姥爷说:“老兵辛苦呀,当然应该先喝,喝不完再分我一点。”

其实,舅姥爷早就闻到香味了,心里痒着呢。以往,他与舅太爷一起出诊,遇上富裕一点的人家,端碗鸡肉上来,他口水就流出来了。舅太爷马上狠狠地踩了他一脚,算是警告。等没人的时候,舅太爷教训舅姥爷说:“吃要有吃相,吃相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在家里,你想么样吃就么样吃,在外,一定要体现教养来。”

跟着舅太爷,舅姥爷早就学会了如何在美食前控制自己的情绪。离家之后,兵营里像喂猪似的,哪里有好东西吃?舅姥爷将喉咙涌出来的口水硬是吞了回去。

他再次将碗端到勤务兵手上,勤务兵却一个劲地往后退。

舅姥爷说:“喝吧,喝吧……”

勤务兵说:“不喝,不喝……”

舅姥爷想,再不喝老子可不客气了。但他还是端着再客气一下,说:“喝吧,喝了你也好睡觉。”

勤务兵说:“不能喝,不能喝……”

舅姥爷问:“为么事不能喝?营长喝的汤,那肯定是有营养的。”

勤务兵脸红了。他拿起碗往外走,边说:“好吧,好吧。我喝,你是个懂事的伢。”

舅姥爷很想拦着他,也得让自己喝上几口呀。没想勤务兵走得快,一碗鸡汤在眼前消失了。

舅姥爷很想上前去给勤务兵几个耳光,他从床上跳下来,光着脚跟着想往外走,但走到门口伸出的头又缩了回来。他看到,勤务兵悄悄地将那碗汤倒掉了。

舅姥爷很吃惊。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么好的鸡汤,怎么能倒掉呢?舅姥爷不懂。

没想,一会勤务兵又拿了一碗进来,递给舅姥爷说:“这碗是真的,喝吧喝吧。”说完他一脸的坏笑。

舅姥爷犹豫着。勤务兵又笑了:“刚才那碗……那碗……我吐痰在里面了……奶奶的,营长从来没让我喝过……”

舅姥爷突然也笑了。他说:“不对,你一定撒尿在里面了!”

勤务兵脸又红了:“没,没呀……”

舅姥爷说:“你可真坏呀!幸亏我让你喝,不然……”

勤务兵说:“你是个好人呀!”

他们说着说着都笑了起来,很快便搂成了一团。从此,舅姥爷与勤务兵张德贵成为了好兄弟。这是他的兵之初,还算得上幸运。(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第783篇:二舅(2)

    我和滨哥的婚礼上,亲朋好友太多,一一敬过酒之后,竟然都没注意到,二舅是什么时候站在我们俩身后的. 二舅扯了扯滨哥的衣服,然后从自己衣兜里掏出一沓皱皱巴巴的钱,一块五块的.十块二十的都有,二舅想要把钱塞 ...

  • “冲上壕沟准备和鬼子搏杀时,突然脸上一阵...

    "冲上壕沟准备和鬼子搏杀时,突然脸上一阵剧痛,一摸感觉整个下巴没了,血和肉挂在原来应该是下巴的地方..."   [营长] 1938年8月,我在国军五十一师一五一旅三○二团任中校副团 ...

  • 父亲的婚姻(散文)

    父亲大名赵斌,小名福圆. 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一年.故去于一九七六年. 父亲八个月大时,爷爷就去世了.大姑比父亲大十五岁,那时,太爷.太太还活着,帮着奶奶一起拉扯几个孩子. 在父亲 ...

  • 第784篇:二舅(3)

    第三次见到二舅时,是在表妹的婚礼上. 那时,阔儿三岁了. 那是个很炎热的夏天,知了一直在树上叫着. 二舅安安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望着进进出出的亲朋好友发呆. 二舅似乎消瘦了许多,又似乎不如以前爱 ...

  • 第782篇:二舅(1)

    滨哥的亲二舅,今年已经60多岁了. 因为小时候得了脑膜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二舅便成了痴痴憨憨的样子. 因为痴傻,二舅终身未娶.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二舅就跟着他们. 姥姥姥爷去世以后,二舅便去了镇上的 ...

  • 跨越时空的善良

    未当过兵,未经战友情义,未打过仗,更不知出生入死之拜的分量,但一定不同寻常地沉重. 左权殉难,未留遗嘱,遗孀刘志兰还是下嫁给了其生前秘书陈守忠,二人共同将遗孤左太北抚养成人. 李弥兵败大陆时,将其赵姓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4)

    (发表于2016年<解放军文艺>第八期) 4 只要舅姥爷知道,他体内流敞着浓郁的不安份基因.早些年,我们黄安县虽是穷乡僻壤,却历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安自建县以来,反抗与斗争不断,诗书与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5)

    (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5 还没等到舅姥爷当逃兵,残酷的战斗来临了. 1929年3月,部队接到命令,进攻黄安县的革命中心七里坪.他们从武汉郊区开始向黄安县挺进. 营长命令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6)

    (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6 许多年后,舅姥爷讲起过去的事来,对我们说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伢呀,人挪活,树挪死呀.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舅姥爷说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7)

    (原文发表于2016年<解放军文艺>第八期) 7 舅姥爷参加红军后,其实并不想当医生.那只是他的入门券. 舅姥爷心头最大的愿望,就是到一线打仗.打仗,才是他的理想.黄安人当兵不打仗,那还叫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8)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8 不再奢望上一线打仗的舅姥爷,还特别好酒. 这个毛病是他与舅太爷出诊时染上的.那时,在故乡黄安,每逢出诊时,遇到天气寒冷,或是天黑一个人怕走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9)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9 许多年后,我姥姥谈起舅姥爷来,还有些吃醋. 主要原因,是1934年妇女独立团成立后,舅姥爷的队伍中,也成立了专门的医疗队. 他开始真正喜欢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0)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0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舅姥爷,就被两军会师后的各种景象迷惑住了.松潘战役还未打响,部队已过了毛儿盖.按照军委规定,红军分为左.右路军北上.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1)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1 "一方面军一.三军北上了!" "张国焘总政委在阿坝召开会议,要求四方面军南下!" "中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大结局)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2 在四方面军第三次重过草地时,舅姥爷领受的任务是,照顾十名不能随队行动的伤员. 伤员都被分成若干队.每人负责一组.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