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5)

(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5

还没等到舅姥爷当逃兵,残酷的战斗来临了。

1929年3月,部队接到命令,进攻黄安县的革命中心七里坪。他们从武汉郊区开始向黄安县挺进。

营长命令:“这次战斗大家小心,黄安县那些共产党的部队,骨头是铁打的,个个不要命!”

他一说,新兵们都很紧张。果然,第一仗时,就被四方面军打得七零八落。副官带着老兵爬在坑道里,却在后面用枪逼新兵:“上,给我上!”

新兵们刚露头,便有几个中枪。于是,他们潮水一般后退。

我舅姥爷跟着营长。营长也爬在地上,他对勤务兵和我舅姥爷说:“你们两个,必须紧紧跟着我,保护我。”

两个人点点头。一左一右地跟着营长。

在兵营里,也只有营长对他们好。虽然营长不喜欢打仗,对下面的事睁只眼闭只眼,但心里还是个明白人。天长日久,舅姥爷对营长和张德贵有了依靠的思想。

营长对张德贵说:“让副官指挥冲锋,共产党太厉害了。”

张德贵跑过去传达副官的命令。副官抬了一下头,喊:“弟兄们,冲啊。拿下天台山,重重的有赏!”

几个老兵指挥新兵们冲。新兵们爬在地上,不敢抬头。副官抬手向空中打了几枪,又喊道:“弟兄们,共产党的部队没有多少子弹,他们没几条枪,不要怕,冲啊。”

新兵们还是没有反应。副官拿枪副在一个新兵的头上,说:“你带头!”

新兵吓尿裤子了。他刚露头,便有子弹打在身边的石头上,溅出的火药让人吓破了胆。

我舅姥爷一见,一把抢过张德贵的枪,站起来便往外冲。刚露出上半身,子弹啪啪啪地打在两边的土堆上,灰尘顿时弥漫。舅姥爷还想前冲,没想被张德贵一下扑倒在地。

张德贵说:“你不要命呀?”

他的话音刚落,几棵土雷在队伍中开花,一片哭爹喊娘声顿时传开,一个老兵见状赶紧下撤。其他新兵也跟着一峰窝往下跑。才跑出没几步,就见一片人倒地。舅姥爷看到,一半是对方的部队干掉的,有几个是副官干掉的。

有个新兵甲喊道:“哥呀,我中枪了!”

另一个新兵乙说:“别急,我来救你。”可刚往后,便被老兵按住了。老兵说:“只许往前,不准往后!”

新兵甲痛得大喊:“哥,快来救我!”

另一个新兵乙又想往回冲,但副官把枪对着他说:“你若敢退一步,我就毙了你!”

新兵乙犹豫着。副官回过头,一枪打在新兵甲的胸口:“反正你也活不了,我来帮你这个逃兵解除痛苦!”

新兵甲喷了一口血,倒下了。

新兵乙大哭了起来:“细弟啊……”

副官刚想骂他,没想红军像潮水一般从树林和草丛里向他们涌来。他们穿着破烂的鞋子,褴褛的衣服,却高喊着冲锋的口号,像铁打的人一样,从四面八方聚集。特别是那冲锋的号子,吹得格外高亢,让这些国民党的正规军听了心发抖,腿发软。

副官见状,拔腿便带头后撤。营长刚想制止,可一扫周围,也跟着后撤。张德贵扶着他,舅姥爷盯着两边的人,他们连滚带爬地越过了高地,撤到一片树林里。

这时,有人喊:“副官中枪了!”

果然,副官倒在地上,呻呤着。

一个老兵说:“是新兵乙开的枪,我看到了的……”

营长问:“新兵乙为何事开枪?为什么打自己人?”

老兵嗫嚅着说:“副官开枪打死了他的哥哥……”

营长枪一挥:“妈拉个逼,连自己的兵都不爱,打球仗!撤!”

但撤来不及了。红军四面包围着。他们忽东忽西,搞不清有多少人。

营长连忙喊张德贵和我舅姥爷:“你们两个,紧紧地跟着我。”

于是,混乱中,营长带着他们从草丛里往外爬。群龙无首,战场一会儿便枪声稀松。

等舅姥爷颤颤兢兢地从草丛中都爬出来直起身,他发现,眼前只有他们三个。部队已经全打散了。

营长拿枪指着舅姥爷说:“你,掩护我俩突围!”

说着,营长命令张德贵:“把机枪给他!”

张德贵犹豫着。营长枪一指,张德贵便把机枪交到舅姥爷手里。舅姥爷感到机枪特别重,他身子晃了一下:“我……我我我……掩护你们突围?”

营长说:“对,你掩护。一会儿小张来救你。”末了还叮嘱一句:“这是命令……”

舅姥爷信以为真,他准备爬下来。张德贵却跑过来抱了他一下,对着他耳朵说:“营长转身后,你赶紧跑……”

张德贵还暗中握了握舅姥爷的手。

果然,营长带着张德贵一会儿就没有了影。我舅姥爷把机关枪摆上,却不知怎么开火。正在急中,突然听到红军的部队喊话:“凡是投诚的,缴枪不杀!”

舅姥爷露个头,脱了衣服光着上身,把白衣的衣服举过头顶,喊:“我投诚,我投诚……”

果然,一个带手枪的过来了。舅姥爷还未明白怎么回事,那个带手机的便来了他身边,问:“你为么事参加国民党?”

舅姥爷躬着腰说:“报告长官,我是被抓壮丁来抵数来的。”

他一说,红军的长官笑了:“奶奶的……”

当时舅姥爷身材不是特别高,长得又特别瘦。那位长官便相信舅姥爷的话了。特别是当舅姥爷把一挺崭新的机关枪双手交上时,红军长官还吓了一跳:“这要是开枪,还了得?”

说着,长官摸着那挺机关枪,爱不释手。

打扫完战场后,舅姥爷怎么也找不到营长和张德贵。红军长官问舅姥爷:“你是愿意回家,还是愿意留在部队?”

舅姥爷虽然一直想当逃兵,但他压根就没想回去。

他还是将小胸脯挺得笔直,双手贴紧裤缝说:“报告长官,我会治病,请收下我吧?”

长官的眼睛亮了:“会看病?这么小会看病?真的假的?”

舅姥爷说:“真的真的,祖传手艺,人称半仙。”

长官又笑了:“吹吧?那好,赶紧把伤员给我救治了,要是说假话,我可不跟你闹着玩!”

舅姥爷脸急红了,说:“真的,真的,不信你等着瞧。”

说完,他就急忙跑到伤员堆里,一个个察看起来。那些比他老了不知多少的红军,起初看到年轻的舅姥爷跑来跑去,一会儿这样处理,一会儿那样处理,还不太相信。但一个晚上不到,他们立马都相信了:红军的全体伤员,一个个都安排妥当。

许多年后,舅姥爷在酒后告诉我说:“我那时就懂得伤员要进行分类治疗。重的先治,轻的后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轻伤的未见好,而重伤员就死了。”

不过他又感叹:“那时的条件太差啦!你都不能想像,做个小手术,红军都得用自己打铁打出来的家伙割肉,吓死人!”

不过,舅姥爷的手艺迅速得到了红军的认同。

红军长官笑着对他讲:“还真不赖。你要是愿意留下,就留下吧。我们的确急需医生,但如果你不愿意,发两块大银元回家。”

舅姥爷回答说:“走到哪死到哪,回家一样没饭吃。”

长官大笑说:“我们每天要拉百余里路,小鬼你跟得上么?”

舅姥爷拍着胸脯:“不怕!我从小就登山采药,上山砍柴,还怕这个?”

长官欣赏地看着舅姥爷说:“那你就留下吧。说不成,听我们革命成功,你就成为名医了!”

于是,1933年7月21日,舅姥爷在国民党的部队呆了三年又三个月后,转身参加了红军。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此时,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七十三师扩编为第四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共四万余人,队伍空前扩大。

舅姥爷也便在这支真正的革命队伍里,开始像一条饥渴的鱼儿,突然蹦跶进了水里一样,从头到脚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瑶乡农民作家小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射鸟

    冷风凄凄,细雨蒙蒙. 一艘超大的乌薘船载着几个瑶乡壮汉,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朝着沅江河下游驶去. 船仓里,几十个汉子分成两排坐落在长条木凳上,一根拇指粗的麻绳将他们象串蚂蚱一样拴在一起.一个四十来岁的麻 ...

  • 幽默段子:《从哪里来的》

    凤凰美闻 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洞察见解,犀利理性,见解独到,深度解读新闻幕后的故事. 公众号 努力帮助         桑迪开始了小学顾问的工作,她渴望着帮助别人.一天在休息时间,她注意到一个 ...

  • 王东升 | 遵义见闻录

    遵义见闻录 文/王东升 去年八月下旬,陪母亲去贵州都匀看望舅姥爷时,顺便去了一趟遵义,重走了一段长征路,感受了遵义作为转折之城的深厚的红色底蕴. 周末,舅姥爷的大公子.我的大表舅从贵阳回来看望舅姥爷时 ...

  • 新兵刚到前线就被派去扫厕所,一个月之后,持枪怒杀9名长官

    相信大伙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压迫越久,反抗的情绪也就越大,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一开始要是被欺负,多数都会选择隐忍,但如果这种情况通过隐忍得不到改善,心中的情绪无法压制的话,那么做出的事情就无法 ...

  • 第782篇:二舅(1)

    滨哥的亲二舅,今年已经60多岁了. 因为小时候得了脑膜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二舅便成了痴痴憨憨的样子. 因为痴傻,二舅终身未娶.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二舅就跟着他们. 姥姥姥爷去世以后,二舅便去了镇上的 ...

  • 第784篇:二舅(3)

    第三次见到二舅时,是在表妹的婚礼上. 那时,阔儿三岁了. 那是个很炎热的夏天,知了一直在树上叫着. 二舅安安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望着进进出出的亲朋好友发呆. 二舅似乎消瘦了许多,又似乎不如以前爱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2)

    2 舅姥爷被抓壮丁后,一群人日夜行军,到了武汉郊区.当时天还没亮,一群人中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唧喳看热闹.多数人冻得流鼻涕.大家都是夜里抓来的,有的相互认识,有的相互间不认识.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你看我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4)

    (发表于2016年<解放军文艺>第八期) 4 只要舅姥爷知道,他体内流敞着浓郁的不安份基因.早些年,我们黄安县虽是穷乡僻壤,却历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安自建县以来,反抗与斗争不断,诗书与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6)

    (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6 许多年后,舅姥爷讲起过去的事来,对我们说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伢呀,人挪活,树挪死呀.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舅姥爷说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7)

    (原文发表于2016年<解放军文艺>第八期) 7 舅姥爷参加红军后,其实并不想当医生.那只是他的入门券. 舅姥爷心头最大的愿望,就是到一线打仗.打仗,才是他的理想.黄安人当兵不打仗,那还叫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8)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8 不再奢望上一线打仗的舅姥爷,还特别好酒. 这个毛病是他与舅太爷出诊时染上的.那时,在故乡黄安,每逢出诊时,遇到天气寒冷,或是天黑一个人怕走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9)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9 许多年后,我姥姥谈起舅姥爷来,还有些吃醋. 主要原因,是1934年妇女独立团成立后,舅姥爷的队伍中,也成立了专门的医疗队. 他开始真正喜欢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0)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0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舅姥爷,就被两军会师后的各种景象迷惑住了.松潘战役还未打响,部队已过了毛儿盖.按照军委规定,红军分为左.右路军北上.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1)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1 "一方面军一.三军北上了!" "张国焘总政委在阿坝召开会议,要求四方面军南下!" "中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大结局)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2 在四方面军第三次重过草地时,舅姥爷领受的任务是,照顾十名不能随队行动的伤员. 伤员都被分成若干队.每人负责一组.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