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故事集•苏代游说赵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39
相关推荐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苏代止战
原文 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
-
大语文幼儿启蒙课(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时期,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儿,不停地进行战争.有一次,赵国要攻打燕国.当时,有很多人善于凭着自己的 ...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唐高宗李治当上皇帝的曲折历程
说起唐高宗,许多人应该比较熟悉.公元628年6月,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三岁时被封为晋王.李治天资聪颖,行至有方,宽以待人,以孝悌出名.李世民曾问他:"<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
-
李密
公元617年,李密邀请恩人兼大哥翟让,前往他的大营饮宴,李密特地献上一张好弓,请翟让亲自一试,翟让全力拉满,忽然只觉背后寒光一现,正想腾出手来回击,早已人头落地.有人大喊:"李密反了!&qu ...
-
文学知识故事集•苏秦游说赵王,“不可同日而语”214
11.苏秦游说赵王,"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这一俗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楚赵结盟,凭毛遂“三寸不烂之舌”212
9.楚赵结盟,凭毛遂"三寸不烂之舌"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这句俗语来比喻能说会道,善于雄辩的口才.此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李广为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42
39.李广为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受到人们的敬仰 ...
-
文学知识故事集•赵括轻敌,被“关门打狗”246
43.赵括轻敌,被"关门打狗" 俗语"关门打狗"是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的打击.这句俗语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很广,而且在军事作战中还是一个非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213
文学知识故事集·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213 10.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思是说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
文学知识故事集•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11
8.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们常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那些平时悄无声息.不被关注的人,一旦有机会施展才华,就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此语出自战国时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吕后下手,“最毒不过妇人心”210
7.吕后下手,"最毒不过妇人心" "最毒不过妇人心"这句用来形容女人心肠狠毒的俗语,现已被广泛地使用.女人本是胆小心善的,为何被冠以了狠毒的恶名,而且是&quo ...
-
文学知识故事集•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15
文学知识故事集·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15 12.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是说成功是因为萧何,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216
文学知识故事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216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不挂鱼饵的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