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有钱穆先生这样的眼光,方可谈中西文化

我以为一个国家,不可无老成人,际此文化复兴运动开始,我们尤需要一位平允笃实的经师,来作先导。倒不一定要请他(钱穆先生)讲学,虽然偶尔讲学是难免的。但总应以讲学不妨写作为原则。他正在专心著作朱子之研究,所以承先启后,嘉惠百世,正不必为几位受业弟子而扰他著作的精神。
他(钱穆先生)向称为史学家,不是专讲训诂章句,所以与通常的所谓经师不同。他就不承认国学必以从小学入手的话,这是他与章太炎论学不同之一点。这里头就有孔门识大识小的分别。所以宾四先生(钱穆先生)的学问,不能以训诂、章句、音韵之学等闲视之。惟其他是史学家,所以他对中国文化、伦理、哲学,及学术之隆替,三致意焉。儒学本含有政教二义,不可偏废。言教者常支离于饾饤章句,言政者必重微言大义,内圣外王,各有偏重。太炎有言:“百年以前,学者惟患琐碎。今则不然,五患曼衍,不患微言大义之不明也。”(《另录》)这大概也是针对康长素、廖季平一时之愤语。宾四先生亦以为以《论语》论孔子为不足。所以他说:“今日学术界,与其说较近于汉唐,不如说较近于宋明……也专重了《论语》,偏忽了《春秋》。孔子是有政治抱负的人。知我罪我皆在《春秋》。”今夏赤膊读钱先生的《孔子与春秋》一篇很长的考证文,他说:“孔子《春秋》是一部亦子亦史的经,也可以说是一部亦经亦史之子。”深佩他的卓见,这是恢复西汉时孔子的面目。又因为他是史学家,所以眼看中国三千年来历代文化因革盛衰之变,学风好尚之迹,有所感叹,而对于时下国人失自信力,盲目仿效西欧,或好作古史辨认,时有微词。他在昆明所著的《国史大纲》引言,有很多沉痛的话。我此地可引一段,代表这位史学家对现代思想之针砭。
一民族文化之传统,皆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若不然,自古可以无亡国灭种之祸,而幸生之族,偷存之国,将充塞于天壤间也。我国人不自承其为不肖,不自承其为堕落,而谓我先民文化所贻,固不足以争存于斯世。是既疑我先民久为幸生、偷存,而我当前之所为抗战与建国者,是不啻仍将效法我先民继为此幸生而偷存也。非然者,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我所谓必于我先民国史略有知者,即谓此。是则我言仍可悬国门,百世以俟而不惑也。”
有此史学眼光,然后可以谈中西文化。

——林语堂先生《无所不谈》


【注】林语堂(1895—1976),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早年留学欧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钱先生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0)

相关推荐

  • 钱穆,梁启超,杨绛,林语堂,余秋雨:为什么要读《论语》?

    <论语>被誉为万世之书,天下之学,经典中的经典. 自古以来,<论语>一直备受推崇: 思想家章太炎说:读<三字经>不如读<百家姓>,读<百家姓> ...

  • 孔子早就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

    我非常赞同得到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 细细品味孔子这句话,其中也暗含了同样的观点. 生而知之,这是真正属于天才的少数派.我认为这里面最有说服力的人六祖惠能算一个.惠能没有读过书 ...

  • 《论语》求知|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原文] 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河南开封:于丹讲学撼古城 [注释] (1)回:孔子的学生.姓颜,名回,字子 ...

  • 钱穆先生:孔子应事之态度

    编者按 孔子之圣,追诸亘古而未有,求之来世而不再.自孔子以来两千五百年,鲜有不学孔子者. 钱先生一生极力推崇孔子,与孔子相关的著述甚多,由此可见钱先生为人与治学的宗主. 本文节选自钱穆先生<四书 ...

  • 钱穆:最后一位“至圣先师”

    "老师"这一词还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比如"先生"."夫子"."师傅"."师长"."教谕&qu ...

  • 【诗论】马一浮|心通天地,方可谈诗

    心通天地,方可谈诗 文/ 马一浮 (源自<钱穆与中国文化>) 善为诗者,言近而指远,称名小而取类大,心量通乎天地,然后可以动天地:至情通于鬼神,然后可以感鬼神也. --马一浮 高山流水 纯 ...

  • 马一浮先生:心通天地,方可谈诗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 ...

  • 有钱的姑娘,才足以谈尊严

    看到一个段子:小夫妻俩打游戏吵架,互相让对方滚出去,男孩说:这是我的房子,你滚. 女孩回不了话,因为这虽是气话,更是实话. 很多父母觉得,生个女儿很轻松,因为不需要为她储蓄,买房是未来老公的事情.但是 ...

  • 浅谈中医文化与李少波真气运行

    樊正伦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就是那个点 ,叫做太极.这个太极阴和阳是混合在一起的,是一 一个没有划分的统一体 .经过若干年的不断运动,发生着变化,在逐渐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二.简单的看,就是有了天,有了地. ...

  • 译研人物|大有可为——汉学家郭叶谈中乌文化交流

    郭叶,现任乌克兰科学院东方学学院研究员,乌克兰汉学协议的执行秘书,有时也在基辅舍甫琴科大学教授汉语和越南语.研究方向为中国的语言政策.政治话语分析.推广普通话.中国和乌克兰文化交流. 去年9月,来自美 ...

  • 略谈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发展及内涵演变

    摘要:马家窑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一支古文化遗存,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重要"载体",浓缩了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深刻内涵,折射了中华民族勇于创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 ...

  • 段永平谈企业文化、商业模式 特别好的生意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机会一旦错过就没了。不过,没有好的生...

    段永平谈企业文化.商业模式 特别好的生意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机会一旦错过就没了.不过,没有好的生意模式也是有可能成为一家不错的企业的. 所谓好的企业文化大概指的就是"利润之上的追求&qu ...

  • 浅谈“传统文化热”现象 | 陕西蒋雨田 高一年级

    你好文字,我来了 你就是未来作家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中小学作文精选平台"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习作发表机会,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孩子爱上写作,写出最美满分 ...

  •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的做好 ——浅谈班级文化的创建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的做好 --浅谈班级文化的创建 宣照峰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一种氛围,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班级的每一个地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