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黄河天险可代替40万大军”结果:刘邓大军一夜突破
相关推荐
-
迷惑敌人,刺向蒋军心脏的利剑出鞘!
三出陇海路 1947年8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挺进大别山的预备命令.命令规定了3路开进的路线和目标.为着更利于主力隐蔽地突然实施跃进,又令第十一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鲁西南地区积极开展攻势活动 ...
-
刘邓大军过淮河,老天来帮忙,国民党军追兵惊呼:天意啊!天意
原创2021-07-17 08:00·军史瞭望 蒋介石第一个目标是把刘邓大军阻击在汝河以北,用火车急运整编第八十五师吴绍周指挥所部和整编第十五师的1个旅,沿平汉线南下,赶到汝河南岸,收缴或砸烂汝河上的 ...
-
豫东战役中,国共双方到底谁取得了胜利?为何两边都在庆祝大捷
欢迎阅读文青史话第62期.了解军事的朋友会知道,战争是不存在平局的.尽管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事后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以中美两国最后重新回到三八线将其归结为一场平局,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不论是在军事. ...
-
中野进入大别山后,陈锡联第三纵队第七旅旅长赵兰田“不务正业”,客串侦察员,却引出“名垂军史”的大胜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宋哲元 1946年6月下旬,自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二年,国内便爆发了全面的内战.残酷的战争进行了到1947年之后,国共双方在战场上厮杀可以说是互有得 ...
-
刘邓大军一路南下,兵锋直指大别山,为何国民党高层硬是看不出
编辑搜图 ▲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1947年8月7日黄昏,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指挥下,突然兵分三路南下,悄悄越过陇海铁路后,于18日夜晚经过"遍地积水,一片淤泥,到处水 ...
-
四野为什么要组建先遣兵团,而且还派出了一位大将四位上将
1949年,百万雄师渡大江,一举夺占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自古以来,长江就是天堑,没想到渡江战役却如此顺利.有人可能要问了,国民党最能打的白崇禧,为何不阻拦我军渡江呢? 当时的白崇禧就在武汉,负责防 ...
-
国民党军声称黄河防线可抵40万大军,为何被刘邓大军轻易突破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过黄河 1947年6月3日,为了打破敌人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奉命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1.第 2.第3.第6纵队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方面的统治中心南京 ...
-
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40余万人,为何刘邓大军南下只带12万人?
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40余万人,为何刘邓大军南下只带12万人?
-
刘邓大军如何夜渡黄河?美术经典告诉你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官方账号2021/03/17 08:39:24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强渡黄河,挺进中原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961年 画家艾 ...
-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有13万人,走出大别山时,还剩下多少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邓大军长途跋涉上千里挺进大别山.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次进军.当时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我国高层领导做出战略反攻的英明决策.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的,刘邓大军 ...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万人进最后剩下6万人,原因为何?
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的炮火总会弥漫在中华沃土之上,曾经的战争时木石,是为了争夺领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后来的战争就是刀光剑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是为了 ...
-
刘邓大军5万打30万,扫视众将领无人敢请战,最后一人主动请缨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作为中国近代最后一场大规模内战,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而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中国,更让无数劳苦大众真正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 不过,战争的结果是胜利的,但是其 ...
-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前有12万人,出大别山时,还剩多少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在当时国共实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差距的情况下,做出战略反攻的英明决策,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这里需要说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