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腾生物将全球首个基因疗法“缔造者”收入麾下,CDMO市场将迎来开创性跃进丨独家专访

中国基因治疗 CDMO 产业迎来了一位先锋者和领路人,他是全球首个 FDA 批准上市的靶向 TNF 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药物和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因疗法药物 Glybera 的主要开发人 ——Sander van Deventer。

近日,生辉得到确切消息,Sander van Deventer 已经加入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 CDMO 公司苏州博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官,Dr. van Deventer 的到来,为中国基因治疗 CDMO 市场带来一股由先进经验引领的新鲜血液,甚至会在未来改变中国基因治疗行业的发展轨迹。

“Dr. van Deventer 的成就足以用伟大来形容,他的到来不仅仅为博腾生物未来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气象,我认为,他会让更多的中国患者享受基因治疗所带来的益处。” 博腾生物的 CTO 孔令洁如此评价到。

生辉第一时间和这位 “重磅嘉宾” 取得了联系,并在他隔离期间进行了电话采访。当天是他隔离期结束的前一天,兴奋的情绪也被写在了他的声音里。

Dr. van Deventer(来源:受访者提供)

乐于创造第一

如果用人生阶段形容全球基因治疗市场,那么欧美国家已经进入精力旺盛的壮年期,而中国正处于对万物抱有好奇,仍在蹒跚学步的婴儿期。

婴儿早晚会长大,需要有良师传道、授业、解惑,Dr. van Deventer 无疑是最有资格担任角色的候选人之一。

他曾经创造过多个 “第一”,甚至改变了医疗行业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早年间,Dr. van Deventer 曾接受过内科医生和胃肠科医生的培训,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担任科学家,这让他既能从医生视角挖掘那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又让他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挖掘填补需求的解决之道。

“我是一个拥有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的医生,上世纪 80 年代,我在研究中发现了 TNF 家族下的一系列靶点,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些蛋白质的存在。随后,我开始我针对 TNF 蛋白研究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 Dr. van Deventer 告诉生辉。

为了让这一科研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造福更多患者的药物,他加入了生物技术公司 Centocor,帮助开发 TNF 单抗药物。1998 年,他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靶向人 TNF 人鼠嵌合单抗药物 Remicade(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一种肿瘤坏死因子 (TNF) 阻断剂。1999 年,强生公司以 49 亿美元收购该生物技术公司并取得了 Remicade 的持有权。如今,Remicade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数十亿美金的商业价值,也开启了单抗市场黄金 20 年的大幕。

“Remicade 的出现包含着太多的运气和巧合,但它却让我爱上了药物开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谈及 Remicade,Dr. van Deventer 十分谦虚。

然而,如此开创性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止步于此,反而成为了创造下一个 “第一” 的前奏。

1998 年,Dr. van Deventer 创办了 uniQure 并成为科学顾问,于 2004 年担任公司的 CSO 和 CEO,将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疗法 “Glybera” 成功推向市场,Glybera 被用于治疗罕见遗传病 “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PLD)。

这是一次科学的冒险。” Dr. van Deventer 说,“当时,我的朋友 John Kastelein 发现,当人体内出现先天基因突变,会导致脂蛋白脂肪酶功能异常,这会让血液里的甘油三脂水平不断累积,从而产生腹部剧烈疼痛和许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肝脾肿大、心血管病等。” 临床医生的身份和经验让他想要探究,如何弥补酶缺失所带来的病症。Dr. van Deventer 决定和 John Kastelein 合作开发疾病治疗方案。

但在这中间,他们也走了一些弯路。

“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补充患者体内所缺失的酶,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可行。” Dr. van Deventer 告诉生辉,由于酶的半衰期很短,会在体内瞬间分解,这让他们开始另辟蹊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肌肉组织中让这种酶能够正常表达,也就是用新的正常基因代替有缺陷的片段。

然而,怎样把一段正常基因安放到身体里正确的位置?Dr. van Deventer 和合作者选择用一种无害的病毒携带人类的基因,当这种病毒被注入到人体细胞之后, “感染” 到特定细胞,完成基因缺陷细胞的功能修复。这一病毒,就是赋予基因治疗可能性的腺相关病毒(AAV)。

经过多次试错,这一方法在小鼠试验中旗开得胜。也被作为封面话题发表在了 2004 年 9 月的《人类基因疗法》期刊上,引起了业内的震动。

图丨《人类基因疗法》期刊封面(来源:《人类基因疗法》)

随后,人体试验中的良好表现也让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基因疗法药物, Glybera 成功上市并成为首个在西方国家获批的基因疗法,正式宣告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药物修复先天的基因缺陷从而治疗疾病。

“它具有长期的效果,我们还公布了七年的随访记录,发现正常基因在七年后仍然有持续的表达。” Dr. van Deventer 说道。

而谈及创造 “第一” 对医疗市场产生深远影响,Dr. van Deventer 不改谦逊本色。“我想这其中有很多运气成分在,但另一方面,我始终对将潜在新疗法转化为可应用的医疗方案抱有热情,想要多做一些独特的事。

“中国会诞生更好的基因疗法药物”

本次加入博腾生物,是 Dr. van Deventer 口中另一件 “独特” 的事。

基因与细胞治疗 CDMO 公司,作为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公司背后有力的支撑者,一直 “低调” 地为基因与细胞治疗的发展贡献着必不可少的力量,博腾生物就是这股力量的一分子。虽然成立时间不足 2 年,但通过汲取母公司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上市公司的先进经验,博腾生物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

11 月,博腾生物的 GMP 车间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对于以生产为本的 CDMO 公司而言,这一动作也标志着博腾生物的硬件系统已经成熟,而 Dr. van Deventer 的到来,则是博腾生物在软实力方面的再一次 “充能”。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加入苏州博腾生物并担任重要职务,Dr. van Deventer 主要表达了两个词 ——“野心” 和 “实力”

“博腾生物具备迈入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的准备、热情和野心,同时他们也具备做好一家 CDMO 公司的实力。” Dr. van Deventer 回答道。

但从基因疗法跨进 CDMO,Dr. van Deventer 将如何调和二者之间存在的部分差异?面对这一问题,Dr. van Deventer 表示,他与 CDMO 产业从未远离。“除了新疗法的开发,我还亲力亲为地参与 uniQure 内部基因治疗生产设施的制造工作。我们已经在波士顿建立了生产设施和厂房,所以实际相关经验,可以给博腾生物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Dr. van Deventer 说。

对于中外基因治疗市场,拥有几十年研发和创业经历的 Dr. van Deventer 也有自己的理解。

“实话实说,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在基因治疗的发展上稍显落后。” 谈及中国基因治疗产业的发展情况,Dr. van Deventer 欲扬先抑,“主要原因在于基因治疗大多面向罕见病市场,且价格十分昂贵,如果能从 CDMO 的角度出发,把药物的成本降下来,将会对基因治疗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Dr. van Deventer 也重点强调了临床转化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与监管部门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美国的基因治疗市场之所以发展较快,是因为企业已经完成了对 FDA 的'教育’,让 FDA 能够熟悉、了解基因疗法,我本人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经验,因此我非常乐观,也愿意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博腾生物,让中国的基因治疗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Dr. van Deventer 认为,在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路上,博腾生物提供的 CDMO 服务尤为重要。他认为,一个公司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首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持续、稳定、高效解决生产问题的 CDMO 公司。Dr. van Deventer 将其归纳为一句话:“明确流程,才能走完全程。

“生产是一门艺术,保持产品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是 CDMO 公司的制胜关键。” Dr. van Deventer 说,“博腾生物已经具备 GMP 生产能力,这是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基本建筑,显然,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水平。”

但在博腾生物,Dr. van Deventer 的眼光并非局限于生产,他们的目标更为远大,让中国基因治疗产业续写 “移动互联网” 的商业神话。

“我认为中国将大大受益于新型疗法,如细胞和基因疗法。原因就在于两点,1)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开放的态度。” Dr. van Deventer 告诉生辉,“第一,中国拥有'后来居上’的实力,就像移动互联网产业,我认为在基因治疗方面,同样的情况会在此上演,中国有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第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因与细胞治疗企业需要有效工具来开发、生产、制造药物。”

这对于基因治疗公司来说并不那么简单。” 生产制造是一种技能,也是起点,这让 CDMO 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不止在中国,美国也是如此,美国 90% 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公司都不具备稳定高效的生产条件,如果想要寻求 CDMO 服务,现在的排队时间是 12-18 个月,这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至少要将产量上升到 2000 升,我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r. van Deventer 说。

把握安全大关

在和 Dr. van Deventer 的交流过程中,他反复强调 “高效”、“成本” 和 “稳定” 这三个词。生辉也从基因治疗研发角度出发,和他聊了聊高效背后的安全问题。

今年,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几例致死事件,让行业在向前高速狂奔之余,开始思索背后的安全问题。致死的原因多围绕在 “高剂量” 这一因素,对此,Dr. van Deventer 也和生辉重点强调免疫排斥这一老生常谈的共识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看法。

“首先,免疫原性导致的免疫排斥需要杜绝。其次,做好 AAV 血清型的筛选。” 他认为,如果需要在肝脏或肌肉中表达基因需要注入大剂量的 AAV 载体,这是诱发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现在利用结构系统的筛选和结构化改造,可以让 AAV 更高效、更安全。”

而目前已有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完成对 AAV 安全性和效率的优化 —— 启动子技术。“设计更好的启动子,让 AAV 的组织特异性更强,这样就为减少剂量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Dr. van Deventer 还强调,基因治疗不仅仅局限在基因表达方面,通过沉默相关基因治疗疾病同样可行。“事实证明,对于亨廷顿舞蹈症来说,沉默基因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有长达 20 年的沉默基因的研究经历,加入苏州博腾生物后,我也会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公司,去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 Dr. van Deventer 说到。

对于 Dr. van Deventer 的加入,孔令洁非常兴奋,“我们很幸运能邀请到他加入公司,而我们也有责任借助他的经验更好地回馈市场和客户,甚至是培育市场让其不断成熟,我相信,中国基因治疗产业会在 Dr. van Deventer 的参与中受益匪浅。”

或许,属于中国基因治疗的新纪元时代已经到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