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相关推荐
-
感症本病
感症本病 太阳以下.正治法也.养阴以下.从治法也. 初起一二日内.凡遇头痛恶寒.项强脊痛.四肢拘急.身大热.脉浮而紧者.是太阳表症也. 九味羌活汤主之.(不解.即当用清解药.兼阳明以治.一二日属太阳症 ...
-
药证方证(茯苓桂枝类汤)*
药证方证 桂枝-大汗后,心悸,气上冲心. 麻黄-喘咳,黄肿,无汗. 芍药-结实,疼痛,痉挛. 杏仁一咳喘 葛根-项背强. 黄连-心烦. 黄芩-一心下痞,下利. 桃仁一小腹满痛. 石膏-烦渴. 大黄- ...
-
《伤寒杂病论》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 ...
-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
-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五辨伤暑脉证并治第五
暑者,气交六化之一,天地之蒸气也.经曰:暑以蒸之.又曰:暑胜则地热.盖冬至之后,阳气自下而上,半升则为春,升极则为夏,至夏而日行南陆(与地近也),热浮地上,蒸水化气,流于太空.暑者,气热而含水,故称郁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 ...
-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原文白话注解对照-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27
东汉南阳张仲景 著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白话文注解 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 整理注解 张仲景46世孙 张绍祖 献书 桂林罗哲初 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2版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五 辨 ...
-
《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 ...
-
《伤寒杂病论》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