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0)

相关推荐

  • 药证方证(茯苓桂枝类汤)*

    ​药证方证 桂枝-大汗后,心悸,气上冲心. 麻黄-喘咳,黄肿,无汗. 芍药-结实,疼痛,痉挛. 杏仁一咳喘 葛根-项背强. 黄连-心烦. 黄芩-一心下痞,下利. 桃仁一小腹满痛. 石膏-烦渴. 大黄- ...

  • 感症本病

    感症本病 太阳以下.正治法也.养阴以下.从治法也. 初起一二日内.凡遇头痛恶寒.项强脊痛.四肢拘急.身大热.脉浮而紧者.是太阳表症也. 九味羌活汤主之.(不解.即当用清解药.兼阳明以治.一二日属太阳症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

  • 《伤寒杂病论》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 ...

  •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五辨伤暑脉证并治第五

    暑者,气交六化之一,天地之蒸气也.经曰:暑以蒸之.又曰:暑胜则地热.盖冬至之后,阳气自下而上,半升则为春,升极则为夏,至夏而日行南陆(与地近也),热浮地上,蒸水化气,流于太空.暑者,气热而含水,故称郁 ...

  • 风论:伤风脉证并治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 ...

  •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1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

  • 黄耆桂枝五物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2 黄耆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 ...

  •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①(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②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注释] ①脾约: ...

  • 论虚劳-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神经麻痹造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原因,其它的问题发生不同的证候,不同的证候用不同的,主治的方子还是对的,我们可以加一些药味,或合其它的方子一起用,看具体的情况,所以血痹简单. 底下讲的虚劳,虚劳大家都知道 ...

  •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3.2桂枝龙骨牡蛎汤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失精家"就是频繁失精的人,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