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江南园林精微、雅致、虚静

2020-09-19 00:15:17·书画论坛liyu

艺术创造,有时是一种走投无路的绝望,有时是一种醍醐灌顶的狂喜,颠簸在艺术之涛的小舟中,不得不悲喜无常 ——— 宋磊


宋磊 :1971年生人。籍贯:江苏常熟 。自由画家,农工党员,江苏省美协会员。1987-1990就读于江苏省新苏师范美师,1993-1995 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1996-2000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7-2008 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山水创作研究生课程班,2008-2009:进修于中国美术创作院山水研修班,2011-2012: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满维起工作室。

在中国美术史上,宋代的绘画艺术是一座云蒸霞蔚的高峰,从笔墨、意境、语言到技法,对后世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影响深刻且巨大。即便是千年后的今人,心慕手追者不计其数。宋磊即是其中一个。

宋磊的画,多半取材于江南园林,虽无太行之雄浑,泰山之奇峻,但却精微、雅致、虚静,它使我想到日本古典短诗俳句,通篇才十七个字,却写尽了春夏秋冬,攫住了大自然的微光绮景,道出了诗人内心幽微曲折的感受。

在这一点上,画家还有着与我国已故园林大师陈从周相同的美学观,在有限的空间里,以异于常人的眼光,以小见著,以简胜繁,发现并表现东方文化的美。其实,对一位画家来说,画什么,不画什么,是由个人兴趣决定的。诗是兴发感动的产物,画亦然。

宋磊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熟悉江南,他的根扎在江南的泥土之中,江南的山水、园林、草木等诸般景物,已融入他的骨血,他观察与表现的方式、内在的情感底色、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美学趣味,皆与地理和心理上的那个江南密不可分。

画家他画他心中熟悉的江南,熟悉又似乎有点儿陌生的江南时,因为“熟”,可以充分享受创作的自由和快意,眼到心到笔到;唯其“生”,又不得不保持着几分敬畏、犹豫和谨慎。在这种“熟”与“生”互转的状态下,他的艺术创作呈现螺旋式的上升。

其实在自然界,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绵绵无尽的。从大千万物归一去思考,以小入大,可窥宇宙之浩瀚、博大、渊深,由瞬间而入永恒,自有限而达无限,最终归于道。对于画家而言,一支毛笔画尽一石一木、一花一叶之妙,创造出一个充实的精神实体,与山山水水一理贯通,自会归于自然之道。

真实的江南园林,因其体量一般较小,为了让观者不至于在视角和心理上产生逼窄感,故多借用竹木、假山、建筑等“隔景”的方法,以此放大空间效果。观宋磊的画,也有同样的感觉。画家虽然只取园林之一边、一角,但它们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座园林血脉相连,气息想通,宛然浑为一体。

在构图之中,画家像个技艺精湛的设计师,他预设了许多或明或暗的“通道”,也可以称之为自然经络,譬如曲径、漏窗、树隙、桥涵、参差的石缝等,将人的想象牵引至更远。通过画面上那些小块的“留白”,似乎能感觉到风的吹拂,水的流动,云的浮游,光的映带,因而本无生命的园林便有了呼吸,血色,脉跳。这一切,都是画家不露痕迹地赋予客体的。

他画面中的屋顶瓦楞、松树的枝叶,一般用墨较重,给人以质地坚硬的重量感。仿佛不如此,无以承载风霜雪雨和漫长岁月。尤其是松针,根根似铁,具有生命的硬度,刚武之气逼人眼目。而松针的上端,又着染淡淡的蒙茸新绿,那既是生机的象征,更是画家借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礼赞。

在铁墨之外,宋磊擅长借助灰色的影调,游离于黑与白之间,看似比较低调,却成就了画面的和谐、自然、统一,不仅给人造成一种烟雾弥漫的视角享受,同时带来了审美上的空灵与诗意。

宋磊的画,没有幽深的山谷,也没有舒卷的野云和山道古寺,他只是营造了自然的一个有限的空间,放进去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高高低低的树木、弯弯曲曲的小桥等元素,但它清逸、空寂、幽静,恰似扰攘红尘中的一方净土,置身其境,宜小坐、宜清赏、宜流连,宜默思遐想,恍惚中似有梵音轻绕,禅意暗生。

当我们披着一身俗尘进入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仿佛只适合做四件事:听琴、吟诗、饮茶、坐禅,所谓山水画的人文意蕴和诗意境界,也不过如此了。宋磊在描绘江南园林时,并非是“照景死写”或“照单全收”,尽管江南园林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以想见,描绘此类景观具有艰巨的挑战性。

宋磊成功的奥秘在于,他在“观物与观我”两者看似孤立的门门之间,找到了彼此内在联系的密道。观物时,他在有条、有绪的基础上对眼见的物象有取有舍,对无关紧要的部分视而不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将物化作为观我的对应,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相融为一,在重构客体时把自己放进去,最终达到“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取两三枝”的目的。

这种观察与取舍的过程,即是对观物提纯的过程,使观物与观我进入了化境。观宋磊的画,你会产生与真实的江南园林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存在物。因为,那是画家心中的江南,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中的一座虚构的美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