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别集(42)十六楼的阳光 | 张国领专栏
相关推荐
-
十八进:镇江消失的一个老地名,据说过去不是一般的富人区
掌故:十八进是清代一户兄弟富豪建的房子,一户九进,人称十八进,他们的住房总数近200间,占据风水最好的新河西岸,可是好景不长,一把火把这里烧成了废墟. 十八进是个巷子的名称,东至浮桥巷,西至潮水沟,南 ...
-
为什么要买四套房?
无论房价怎么变化,中国的建筑和人居,往往都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科技,材料,施工工艺-- 是那个时代最深刻的烙印. 01 1945年,阿良有一把剑,立志当一名剑客. 阿良的剑术,不可能一剑破万法,但他 ...
-
家属房
本文作者:常永明 家属房,不少年轻朋友觉得这是个冷僻词.但对于年龄稍大的人来说,它,却是一个忆旧怀旧的触发点. 它,让我想起了许多旧事-- 从建国起,直到九十年代吧,我们的国家机构,都会给职工提供免费 ...
-
董明珠再度解释给员工分房理由,真到了不一定非要买房时代了吗?
很多人盼着调控把房价降下来然后能买得起房,也有一些人希望借着马云那句未来房子不值钱的预言放弃了买房的打算.尽管我经常用马云等的话来安慰大家,希望大家不要为炒房者所慌,我不反对大家买房,但也希望大家不要 ...
-
从“单位分房”到“优惠售房”
作者:宋其华 俗话说: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肯定不行,而居无定所,又怎么能安心生活.繁衍后代呢?所以,在农村一旦男孩长大,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儿子盖房子,有了房 ...
-
泰州房屋变迁史
前些时候写泰州交通工具变迁史,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很多人点赞和赞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生活的幸福往往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上,衣食行我写过了好多这方面的文章,现在就来写写住. 客观地说,从解放后到六 ...
-
董明珠给员工分房,每套价值200万
近日董明珠给员工分房的消息又上了热搜,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落到了实处.董明珠自称格力第一批3700套住房即将交付使用,优先分给优秀员工.为此还特意强调道:给员工分房,不是为了让他留下来,而是感谢他为 ...
-
柴扉别集(48)丢车记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48) 丢车记 张国领 自行车哪去了? 你自己的自行车你问谁呢? 我问自己啊.明明我把自行车放在这里了,怎么转眼工夫就不见了呢? 说转眼工夫有点夸张,但也绝没有超过十分钟. 因为我刚把自行车 ...
-
柴扉别集(45)此路曾经不通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45) 此路曾经不通 张国领 北京西站南路,顾名思义就是北京西站南边的一条路. 这条路很短,短得只有三站地儿. 但这三站地儿,还是后来打通拓展的.我刚从六郎庄搬到马连道时,从北京西站南广场向 ...
-
柴扉别集(34)人生的阶梯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34) 人生的阶梯 张国领 诗人在一起,大都以谈诗论赋为主,当然诗人本身也是大家议论的主题,名诗人更不例外. 今天前来参加作协采风团的诗人们,都是圈子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照样不能免俗. 大 ...
-
柴扉别集(27)七进派出所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27) 七进派出所 张国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这人生目标是要建立在本人能够实现的基础上的.父亲曾告诉我说,出门在外别太难为自己,人的一生都是在赶路,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景致和诱惑 ...
-
柴扉旧事(57)跨省搬家记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57) 跨省搬家记 张国领 外省人都说河南人恋家,这在我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当年报名参军之时,是为了逃避农田里那没完没了的农活,最大的理想是以后不再回老家种地,可自从当了兵之后,老家在我心 ...
-
柴扉旧事(38)误入“歧途”|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38) 误入"歧途" 张国领 人的一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我当初从没想过,当兵一当就是四十年. 部队是个大熔炉,也有人说部队是所大学校,熔炉也好,学校也罢,它都有若 ...
-
柴扉旧事(35)春蚕到死丝方尽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35) 春蚕到死丝方尽 张国领 上学时曾学过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时我以为这诗是专门为赞美教师而写的. 后来才明白,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 ...
-
柴扉旧事(26)屡试不爽的雕虫小技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26) 屡试不爽的雕虫小技 张国领 不知道别的男人有没有逛街.特别是逛超市和菜市场的喜好,我从来不爱去这类场所闲逛. 可居住在城市,要生活就要与商场和市场打交道,生活与集贸市场.超市是分不开 ...
-
柴扉旧事(23)风物长宜放眼量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23) 风物长宜放眼量 张国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武警总队成立时,机关大院就设在合肥古城郢的老营院内,这里绿树成荫,青一色的红砖墙.蓝瓦房,一排排营房像列队的士兵,整整齐齐.干干净. 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