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拥有的坏消息传递技巧

01

因为追奇葩说,所以追来这本《好好说话》,本书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一个个说话技巧融到一个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中。告诉我们在某一个场景中,我们说话的分寸,并且把这种分寸的内在逻辑尝试说清楚。

我读完之后,发现了有三个场景与我的生活,或者说工作吧,息息相关。今天尝试做第一个场景的读书笔记。

这个场景是关于传递坏消息的。

0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岗位职责,需要向他人传递一些消息。有时我们传递好消息,这个还好。好消息怎么传递,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时却是坏消息。比如,医生要向家属传递病人病情恶化的消息。比如,老师要向家长传达小孩的不良品行。公司主管,要向员工传达上级下来的离职通知。

有时,无论是传达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只是因为自己的职责所在(这点必须备注)。自己只是一个传递消息的中立者。但是常常因为自己的传达方式不当,让自己的这个中立者变成这些坏消息的“受害者”。

不良的传递方式可能有:

1、表现出感同身受。

明明不是你造成的,如果你表现出同情的姿态,就可能变成别人的情绪发泄口。比如说了这句话,“我特别理解你的难处,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也不想的。”但是在消息接受者来看,你这个话可能有点假大空,因为有可能你不懂我的情况。

2、表现出歉意。

很多人一开口就是对不起,而对不起在别人看来,有可能责任在你的啊,比如“对不起,这个事情没有办成”,你只是传达这个结果。但是加了对不起,对方就是反驳“对不起有用吗,你又不给解决”。

3、安慰与建议。

万一你所传递的坏消息,事关重大,你又没有把握好,你说“没事啦、想开点”,这么去轻描淡写。这简直就在他人不良情绪上添油加醋。而且有时你与信息接受者关系不怎样,一味安慰,也不合适。

还有就是有些事情,作为一个传递者,未必了解了事情的前后因果关系,在没有了解的情况,去给建议,有时真的是给别人添堵。在消息接受者来看,就是不了解情况瞎指挥。

这些不良的传递方式的产生主要是,传递者没有与信息接受者保持一定的距离,盲目给自己加戏。当然这里的传递者与消息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只是因为工作而保有某种联系。但是两者关系非同一般,就要另当别论了。

03

那好的传递方式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小诀窍呢。

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专业。

由于传递者传达坏消息只是因为工作原因。传递时就必须体现职业性。比如医生常常是穿着白大褂,在相对专业的环境中与病人交流病情。比如老师传递学生不良品行时,一般在自己办公室,周围坏境比较安静。着装、表情、语言,有一定的规范,体现职业专业性。

交流时,目光不躲闪,光明正大说。这些任何专业上的细节打造,都是在体现一点,我现在跟你传达坏消息,只是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传递坏消息充分体现专业性的背后,其实一种对消息接受者的尊重。

专业性上,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句式: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不要出现 我觉得、我想、我认为这样的句式,这样主观性加强,我们的专业成分就会打折扣。要用说明。

第二个关键词:善意。

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应该表达出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不是“过失在我的愧疚”。我们来看下面这两句话:

“对不起,这事没成。”

“很遗憾,这事没成。”

说对不起,对方可能的反应就是看来你没有尽力(其实你只是传递者,这事根本不管你的事),现在说对不起还有用 吗。但是说遗憾,效果就不同了,在对方看来这事没成挺可惜,你说遗憾只是顺着对方的情绪走,你这是同理心。对方最多说一句那我该怎么办啊。

所以千万记住,我们只是传递者,我们不是来道歉的。不必把情感上升到愧疚的层面。

可以用的句式:“我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

第三关键词:陪伴。

前面一直说,千万不要在传递坏消息时给自己加戏,那难道说完我们就离开吗?是需要离开,但是还可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一段陪伴,坐下来陪伴,并且一定要表示:你的所有疑问,我尽量帮你解答,我会坐在这里帮你解答。陪伴可以,但是不要安慰,安慰在这样的传递行为中,还是一种没有分寸的行为。

可以用的句式是:“有任何问题你读可以问我,我会告诉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除了表达自己愿意解惑,更加重要的是我只是告诉你我所知道的。暗示我只是一个消息传递者。

最后还是需要强调一点,我们传递坏消息只是因为工作原因,坏事并非我们造成的。我们是中立者。

还有两篇,下次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