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中医小故事


    中
医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医学,经历几千年的时间考验,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到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历朝历代著名医家层出不穷,中医理论日益成熟和发扬光大,成就了大批的中医学家,留下了著名的中医专著,他们成就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也是社会背景成就了这些佳话,留下了很多中医治病的趣事。今天“孙郎中”就整理几个脍炙人口的中医传说故事,希望大家也了解一样!


【故事一】相传,生姜是由一个叫神农的人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在南山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有人认为是半夏),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止不了痛,于是昏倒在一棵树下。没过多久,他慢慢地醒了过来,觉得很奇怪,可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他向四周一看,发现在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丛尖叶青草,散发出浓浓的香气,低头闻一闻,只觉得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原来是这种草的气味令神农醒过来的。

    神农顺手将一株草拔了出来,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嚼,只觉得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开始呼噜噜地响,泄过以后,神农的病就全好了,感觉非常舒服。

   神农想,既然这种草让他起死回生,一定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姓姜,于是,就将这种尖叶草称为“生姜”,意为它能够使人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故事二】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我们常常看到有人赠送给某某中医师的锦旗或者匾上这么写着:“誉满杏林”或“杏林春满”,这是为何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杏林春暖”的故事,这还得从东汉末年的董奉说起。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东汉末年名医,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其少年学医,后归隐山林,隐居在江西庐山一带。

     传说董奉为百姓看病分文不取,只要重病治愈者在屋后种上五颗杏树,轻病治愈者种上一颗杏树。数年之后,屋后有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树成熟后,其卖掉杏子换取谷子,并将所得谷米救急贫民。因此典故,后世将中医界称为“杏林”。

而杏仁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微温,味苦,有小毒。可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董奉身处于三国战乱时期,那个年代伤寒肆虐。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名方“麻黄汤”有四味中药,分别是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除此之外,大青龙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等伤寒方剂中也都含有杏仁这味药,可见,杏仁在那个年代需求量很高。

【故事三】相传以前北宋时候有个钱员外要嫁女儿,但花轿来之前,女儿突然发生腹痛痛经,钱小姐自然闷闷不乐愁眉苦脸,钱员外请来大夫,给钱小姐服下葫芦里出取出的药末,不久之后钱小姐疼痛全消,高兴的上了花轿,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大夫给用的是“失笑散”,主要有蒲黄和五灵脂各等份组成,能治疗淤血停滞导致的疼痛症状,对于以及痛经也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使人破涕为笑,所以称之为“失笑散”。

失笑散能用于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疼痛,当然也适用于慢性胃炎疼痛症,蒲黄能够活血化瘀兼能够止血,五灵脂气味雄厚,尤其擅长理气活血、散瘀止痛,两个药物配对,相须为用,共同起到通利血脉,理气活血止痛功效。一般这两味药材常用量10~20g克,布包煎,胃寒的可以搭配高良姜,脾胃虚弱可以搭配白术苍术,气滞血瘀明显可以当搭配当归、川芎、木香等药物,食积不化的可以搭配山楂、麦芽、神曲等药物。

(0)

相关推荐

  • 杏树:仁爱化身 春天使者

    作者:苏祖荣 杏树是北方重要的经济林和荒山造林树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且品种繁多,约有1500多种,有鲜食.加工.仁用三大类. 杏林 杏花 杏仁苏祖荣推荐词杏树是北方重要经济林木,山坡低丘.房前屋后常 ...

  • 邹平郊外杏花香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找点时间.挤点空间,多陪父母妻儿转转,莫负时光,春光无限. 3月底到4月初,是杏花盛开的最佳时节.周末的一天,我们陪着父母到邹平西外环周边山村看杏花.迈入花海中,漫步杏 ...

  • 杏儿挂满枝头

        杏,营养价值很好,杏仁还是名贵的中药.杏儿成熟早,味道美妙,酸甜.不太熟的有点硬,黄中带酸,咬上一口酸得直咧嘴.熟了的杏黄灿灿的,皮硬肉软,咬上一口,甜甜的略有点酸.     杏仁营养成分:杏 ...

  • 孙郎中医话:杏林的来历

          [备注:本人因今日去山西绵山拜佛(全国独有的十六尊"包骨真身舍利",故此公众号更新推迟到晚间,各位见谅!!!)]                             ...

  • 中医小故事:补骨脂与白癜风的故事

    中医小故事:补骨脂与白癜风的故事

  • 中医小故事 |《小郎中学医记》(2)麻黄拾珍

    麻黄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瘟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神农本草经> 1.龚子夫经验大汗.痹证用大剂麻黄取效  麻黄发汗. ...

  • 倪师学生医案:中医小故事【求孕】

    医经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中医小故事[一]求孕 An.L.,四十岁,女性,2007年6月初诊 ...

  • 倪师弟子:​中医小故事

    十枣汤案例[一]崩漏 ◎2-27-2008初诊 43岁刘姓已婚妇人求诊,原因是三个多月持续经血不止,经中西医多位医师治疗无效,(本来心想,不过是芎归胶艾汤或桂枝加龙牡汤之属,转念想,多位前医治疗无效,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65) 常用中医小方解决大难题 善用中医保健常常有惊喜

    我有明珠一颗A说: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我是81年出生的,8岁孩子的母亲,我喝醋蛋液十几天了,喝的第二天就感觉对排便非常好,对皮肤瘙痒也非常好,我已经反馈过了,但我三年来查出有浅表性胃炎,吃药的时候就好 ...

  •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95)小桂物汤治产后伤(流产和产后康复))

    95.小桂物汤治产后伤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很多病都是有前因后果,找到因果,你会发现疾病的治疗会变得简单.找不到因果,往往会屡治乏效. 就像这个妇人,做了流产手术后,也不知道保养的道理,还穿着裙子在 ...

  • 加国故事——黎巴嫩中医小老头

           在加时认识了个黎巴嫩裔的小老头,名字太难记,想不起来了.说是小老头其实也不老,大概六十多一点,但白须白发.满脸皱纹,看不出实际年龄.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人的职业竟是中医医生,好像还有个什么证 ...

  •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80)口臭小方

    今天学习的五苓散感触颇深,从口干,小便不利的简单理解,但三焦气机的认识,更明白了五苓散的含义. 今天介绍一个口臭小方法:丁香.厚朴各1克,薄荷0.5克,金银花1.5克,加水煎成50毫升药液,分数次漱口 ...

  • 一下子懂得了这么多,真值!小故事讲出大道理,中医小白都能听懂

    伞不开与华盖肺 怎么治疗抑郁眉头不展呢? 凡郁皆出于中焦!从肝治是治郁的通法,肝气郁结乃郁闷的主要原因,但是有通法就有变法.有的时候,要从肺去治,效果更佳. 有个肺癌的病人,心胸中郁闷不舒,手脚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