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团队风采六】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团队风采
之六
01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顾问:崔启昌
三秦文学
崔启昌(笔名,铁山、西崖):青岛人,中共党员。现居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黄岛区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岛市黄岛区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注重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创作,9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发表在地(市)级以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文学期刊上。
村西崖,那溜屋框子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树林落黄,秋野萧瑟。这个时节本该雨滴缠绵、凉风骤起的,但却如盛夏,雨帘陡然从灰黑的天幕中抖落开来,村西崖自北向南一溜齐整的山草苫顶的房屋,连同我家的那栋在几声沉雷炸响时轰然坍塌。疯野的蒿草、零乱的荆条,在那些屋框子的四周狂妄蹿长,野猫和流浪狗在废墟上哀嚎,声音凄厉,刺耳扎心……我一如往日,猛丁从恐怖的梦境中惊醒。擦罢脸上的虚汗,我让思绪缓缓平复,继而从记忆的底片上回望曾经浸洇着浓得化不开的烟火气息的村西崖。

八岁时,我少不更事,遭遇冤案的父亲携着家眷由三十多里外的异乡迁回老家。那是一个浅冬,我们由北向南挪步行走时,背后有一阵紧似一阵的凉风催撵。日头西钭后抵得一个唤称篮子顶的坡岭高处,父亲放缓步子,搁下推车,摘了车襻,扬袖擦净脸上的汗珠子,遂又朝南指着坡下的村子道:“到了,这是咱的老家朱家沟。”此时,老家山草苫盖的屋顶,弯曲细长的村路,都浸泡在钭乱虬枝呈现的灰黑里,打眼望去,老家像是了无生机。一条南北向的溪河将村子一分为二。父亲说,河东岸叫村东崖;河西岸叫村西崖。窄巴巴的滚水桥犹似一条血脉,连通着村子的东崖跟西崖。

爷爷个子高,他如奶奶住在村西崖低处,几间老屋掩映在槐树、杨树和杏树、梨树混搭的景致中。春天,爷爷的房前屋后如画,花儿次第开,蜂蝶蹁跹飞。爷爷喜欢这个季节,每每与因病卧炕的奶奶话别去大门外看景时,进出都得低头弯腰,防着低矮的门框擦肩碰头。父亲说,他离家外出行医三十多年间,我爷爷和奶奶,还有三个叔叔一直挤住在这几间老屋子里,日子清贫,但父亲对外从不过多言语。我站在篮子顶上第一次看到爷爷、奶奶居住的老屋的背影时,那老屋已在时光的洗礼中悄然度过了近六十个年头。

不是荣归故里,是落魄后无奈回到祖籍,父亲和母亲虽然脸上看不出别样儿来,但心里却难受的不行。挤住在爷爷、奶奶的几间老屋里,每每聚坐在昏黄的油灯下,时有时无的哀叹声叫人格外不得劲。爷爷心境宽,往往撂下手里的营生说:“哪有时时晴朗的天,往前走,再难的事都会搁到身后的。”其实,爷爷说这话时,父母都晓得他是强打精神的,他的四个儿子只有当老大的我的父亲成家,我的三个叔叔还都是缩住在爷爷、奶奶老屋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光棍儿”呢!

家风正,为人好,父亲早先苦修的医术没有荒废,得了村人们的器重,被撵回家后不久他就在村里背上了药箱子。村人们天蒙蒙亮下地劳作,到日头落山才倦鸟归巢般下地回家,父亲却没白没黑地走东家进西户给老少爷们和婶子大娘们把脉诊病,同为一口水、互为一碗饭彼此忙得苦不堪言。三年多的紧巴日子熬过来,父亲觉得老与长辈挤住在一起着实不容易,便在当年梧桐花开的当口决定在村西崖高处盖屋。其时,村西崖自北向南仅有三四处草苫土坯屋,高处两侧是地,每年队里种红麻、栽地瓜,土层薄、地力差,十年九不收,村里每有住家立户盖屋,村西崖便持续承载。

搬进新屋时是初夏的日子,新屋西侧的红麻地锃绿一片,沟畔上的槐树都得仰头望,香馥馥的花儿一穗一穗开得满树都是,贪婪的蜜峰牵着花香飞来转去。“最好的时节哩!”看着一家几口吃饭都有地方坐,睡觉都有热炕头,父亲得意的不得了。后晌,离天擦黑还有会儿,他便招呼母亲多炸些果子仁,再烫壶瓜干酒,声言自个儿要多喝两盅。当晚,月亮把银辉涂在天井里、涂在木棂窗户上,父亲觉得此刻像是进到了诗意的生活里,他忘情地抿一口酒,就几颗香喷喷咸滋滋的果子仁,那份惬意一直延展到勾月落厢。

岁月飞逝,七八个年头风快成了过往。村西崖,我家的屋前屋后悄然盖起二十几栋草苫屋,户主有外村迁来的,也有村东崖挪来的,还有从村北山移到村里住的零星人家。一时间,原本荒凉、宽敞的村西崖猛丁热闹、窄巴起来,先前的红麻地、地瓜田都成了住家处所,成了胡同、街巷,成了住家的天井、鸡棚、猪圈和羊栏、兔舍。

长成半大小伙子的我着实喜欢此时嘈杂、纷乱、热闹、拥挤的村西崖。每每放学回来,或者扛锄到家,我都愿意折返到村西崖的街口巷里,听那些惯常的娘呼孩叫;听那些一如昨日的猫咪狗吠;听那些男人们酒后的胡言乱语和女人们浪声浪气的嘻言逗语。继而,喜欢闻那些呛人心肺的尿臊气屎臭味儿;闻那些混杂一起的烟味、酒味、饭香味,还有噎人的猪圈味、羊栏味、鸡棚鸭棚味。喜欢看那些长辈哄孩子的身影;喜欢看那些晚辈扶老人上崖过沟的场景;喜欢看那些男人与女人间的打情骂俏,还喜欢看那些迎来送往、依依惜别的牵挂与缠绵……诺大的村西崖,众多的街坊邻里彼此都是熟人,相互胜似亲戚,两厢相见,问声出口,应声随到;一家有红事,各家传笑声,抢喜烟、抓喜糖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一声道贺,一句粘粘喜气儿让村西崖的老老少少欢喜得前仰后合。谁家有白事,村西崖的人都跟着垂泪,跪地叩首,想逝者的好,念故去者的恩,依依不舍的浓情厚义催人泪湿衣襟。冰河开裂,春耕春播,你牵牛,他扶犁,整劳力刨沟起畦,半劳力拎筐点种,几番日升月落,渴望收获的希望便就着汗水默气地种进了希望的田地。蝉鸣蝶舞,火伞高张,管稼秧,汗如雨,家家锁门,户户恋坡,纵使有数不过来的这样那样的诱惑与纷扰,村西崖的邻居们都不以为然,守着端自己的碗、吃自己的饭的信条,如奋蹄前行的老牛,认准路数便一犁耕到头。凉风滑落,橙黄橘绿,立场院,忙收获,你把忙碌的汗珠子摔八瓣,他把收获的喜悦亮开来,收的收,晒的晒,满场金黄,囤鼓垛圆,春华秋实的愿望一下子堆在了村西崖每家每户的热炕头上。落雪飘舞,地冻天寒,村西崖的左邻右舍仿佛有着一样的步调,老婆汉子热炕头,说着热乎话,拉着长远呱,打着来年谱,老人咋孝敬,孩子咋抚养,地怎么种,猪牛鸡鸭怎么养,都在拉呱打谱,甚至絮絮叨叨、闹闹吵吵中拿出了法子,定好了调子。

村西崖如此日复一日,如此年复一年,在人欢禽鸣、兽吼畜叫的别样的动静中交替;在老人渐老、孩子渐长的浓郁的烟火薰蒸与浸洇中过往。

终于,村西崖有了不一样的往常。老人走的永远走了,年轻人大都不再眷恋脚下的故土。他们似乎厌了那些从小熟悉的烟火味儿;厌了村西崖那些石墙天井、那些飘尘磕脚的胡同街巷;厌了那些仿佛盈着乐韵的羊叫牛哞以及披着灰黑衣衫的草苫屋子,一波一波远离了村西崖的烟熏火燎。他们断然转身,执拗地去到远方,在声嘶力竭的汽笛声中,在拥来挤去的楼厦之间挣扎、栖居,图谋衣着上少些再少些尘粒和草屑;渴望端起的饭碗里多些再多些油花和肉香。是的,这一天来了,村西崖的草苫屋没能再经得住风吹,没能再经得住雨水的肆虐蹂躏,一栋一栋先是墙土剥落,继而蒿草攀高,继而人去屋空,继而演变为破壁残垣,成为今天一溜可怜的、生发不出一丝半缕烟火气的屋框子。这其中,爷爷家曾经的老屋在列,父母曾经穷尽所有盖起的草苫屋也在列,它们的主人都随着不息的日升月落去了远不能及的地方。物是人非,只留回眸与记忆在辛酸的泪水中沉浮。

我也是转身与村西崖道别的年轻人,穿行在霓虹闪烁的城市街头,混杂于肤色不同的人流之间,虽然几近无暇左顾右盼,但我却没有混沌对于村西崖的记忆。那些过往许久的喜笑怒骂、娘呼孩叫清晰如昨;那些曾经撒落在街口、门前、屋后的牛尿、鸡屎、驴粪蛋蛋似乎依然还扬散着街坊们习以为常的呛人气味。我不能轻易淡忘村西崖,那里的薄地虽然只能生长红麻和地瓜,但那里却是矗立起一栋一栋草苫屋的地方;是落难回家的父亲拉扯我们一家人在此寄居的地方;是村西崖每家每户借以繁衍与生老故去的处所。村西崖的一草一木,一颗石、一粒土都值得我铭记和跪叩致谢。当为稻梁谋的意念过度萌发,当对曾经施予恩德的村西崖的记忆稍有淡化,我常会夜不能   寐,惊恐的梦里往往都是村西崖草苫老屋陡然坍塌,野猫和流浪狗凄厉嚎叫的情景。忙碌中,我照烈会停下步子转身朝向老家的方向,虔诚地默念着祝福老家,祈愿老家的村西崖能再开出繁如昨日的花、能再长出壮如昨日的树;能再溢出比昨日更加动听的像样的乡间动静。而后,再习惯地多听上一阵雷佳的《乡愁》,让格外优美的“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的歌词和旋律沁入心间,并在心间持续回响、回响……

【三秦文学】崔启昌:【香肠常香】(散文)

02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诗词顾问:张勇涛
三秦文学
張勇濤,男,字湧濤,號青山主人,1984年生,陝西旬陽縣人,中共黨員,2009年畢業西安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佐佑書畫院藝術顧問。其書畫作品及多篇學術論文發表于《書法導報》《書法報》《名家名作》《河北當代書畫》《河北書畫研究》《新國風》《北極星詩刊》《北方詩刊》《關東文藝》《星詩界》《齊魯詩歌》《中國詩詞》《參花》《華夏詩刊》《中國詩》《詩中國》《無界詩刊》《東方詩刊》《太極城》《當代校園文藝》《望月文學》《貴州文學》《陝西詩歌》《文化藝術報》等書報刊。
望南云慢·清明有寄
小雨纷纷,独自望长空,浮起阴云。清明已到,一束黄菊处,蓬草陵坟。谁道英雄事,又祭祀、忧伤旧尘。晓来微冷,只有无声,念得还真。

先人。岁月蹉跎,今兹莫叹,愁容总是重新。随风化尽,怎能不长思,此恨安身。远隔多言里,却问心、期年好春。我生良愿,或许深情,梦断难分!

【三秦文学】张勇涛:【诗词十首】

03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三秦文学

李木子:笔名愚木,陕西乾县人,律师。

忙忙碌碌,空空荡荡
不足一百公里,一头是乡下,一头是城里,我在乡下和城里来回穿梭。乡下有家,家有父母,有二亩薄田,二亩薄田却不以为业,于是,乡下我有家无业。一头是城里,城里有房子,有我谋生的活计,却仅仅是为了活着。

都说故乡是根,我也一样,每次回家,原本,周而复始的春种秋收,夏荣冬枯,原本,亘古不变的日出日落,阴晴圆缺。却为那随意的风霜雨雪,花花草草,而多情出些许乡愁。守着一天一天年迈的父母,不忍离去,却不得不去城里讨生活。

离开乡下,一个小时就能看见城里的雾霾,那疙疙瘩瘩的雾霾,要是母亲烧饭和父亲烧炕的烟该多好。轰然,通明的灯光,闪烁的霓虹,一片天上人间的繁花。森林一样的高楼上,密密麻麻的窗户里的万家灯火,隔着朦朦胧胧的雾霾,却没有烟火的感觉。

父亲,勤勤恳恳的农民,离不开他的乡下,拒绝来城里。儿子,踏踏实实的大学生,不习惯乡下的无聊。而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不在乡下种地。实实在在的律师,却不安心城里扎根。不足一百公里,一头是乡下,一头是城里,来回穿梭在路上,一边乡愁,一边幽怨,忙忙碌碌,空空荡荡。

【三秦文学】李木子:【 种一片合欢花海 】(诗歌)

04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三秦文学

李书忠(犁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企业家日报驻山东记者站副主任、《当代散文》杂志编辑。

让每一个字符在章节中
唱歌跳舞
据传,仓颉创造了汉字后,天上下起了“粮食雨”,鬼神在暗夜里嗷嗷大哭。主要原因是“造化不能藏其密、灵怪不能遁其形”了。有了文字,所有的生活现象通过文字语言都将暴露无疑。文字的产生与力量,使人类摆脱了时空对记忆的困扰。
散文亦是如此,汉字组合要有语言特色,有张力、有活力、有烟火气。让文字在章节中“低吟浅唱”、在狂风中“舞蹈”,读起来感到有形、有声、有色。如果你的文章同质化、雷同化、大众化,读开头就知道结尾,谁还有兴趣、花费功夫去读它呢?所以说,写散文必须做到小说的结构、电影的画面、诗歌的语言这些基本要素。
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借鉴散文大家周晓枫、刘亮程他们驾驭语言的技巧与能力。比如:“金鱼下撇的嘴唇不住一张一合,像个爱唠叨的老太太。……狮子头受过外伤似的,脑门上顶着红肿的肉瘤;水泡鼓涨着半透明的眼囊,里面装满液体,所以它有一对严重化脓的眼睛……”再如:“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这些既接地气又活色生香的语言多有诗意。当然,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后天的开发与驾驭。
写好散文首先要打破常规,让散文“形散神也散”,用多线条语言、多方面的遣词造句,立体化的修饰结构,在自然景色、人物感情、事件进程中,深入细致地表现种种复杂的交错重叠的生气勃勃的总体面貌。其次,把人物、事件、叙述、描写、抒情、分析、议论、对话、独白等交织在一起,既明白而又错综复杂地向前推进。再次是文字语言要具有阐释性、进展性、有诗意的暗示,多线条地把一个个有静有动的场面和各种情形同时在语言里呈现出来,组成完整和谐的散文艺术作品。
培植沃土,让每一粒文学种子破土萌发,是责任更是义务。赠你玫瑰,我有余香,你成长、我们更高兴……
【三秦文学】李书忠:【养马岛上的紫荆柳】(散文)
05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诗歌主编:杨洪民
三秦文学

杨洪民,男,江苏扬州人,笔名神仙,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喜欢业余创作,喜欢以灵动的笔触,勾勒、涂抹五彩的生活。

我想
我想像小草一样静默成长
没有惊喜 亦没有悲伤
我想像鸟儿一样快乐飞翔
没有工作的劳累紧张
我想像蒲公英一样自由流浪
没有世俗的束缚与微薄薪水带来的慌张
我想像白云一样在天空闲逛
没有因生离死别带来的凄凉
我想像水儿一样漫无目的流淌
与心爱的她共守时光
更想给她一生坚强与可靠的力量
多想
每个早晨
看天边地平线慢慢上升的太阳
多想
每个工作日
能伴着咖啡的馨香
多想
每个落日
看晚霞照亮我悠闲的小窗
多想
每个夜晚
陪她去野外看星星闪亮
可是生活
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每天忙得我晕头转向
不敢去想
她还躺在病床上
在同病魔作顽强的抵抗
甚至不知道
她是否能够看到来年的阳光
也曾无数次地告诉自己要坚强
因为我是全家的脊梁与希望
可分身乏术的我
却不能守在她的病床旁
哪怕陪她最后的时光
哪怕给她一个鼓励的眸光
抑或给她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我是一个失职的郎
时常 在她需要时缺席
平平淡淡
也许只是一种奢望
相濡以沫
更是一种妄想

【三秦文学】杨洪民:【南京明城墙】(诗歌)

06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编辑:秦岭人家
三秦文学

秦岭人家:本名裴雄文,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语文教师,喜爱踏青,喜爱诗歌,常把旅途感受融进诗行,作品在网络平台时有出现。

望夫崖

神仙峪里神仙溪
水清石奇鱼儿肥
仙雾缭绕横众岭
诸神串门摆宴席

一夜东风唤春起
花开粉红映山池
人面桃花幸福地
连理成双不分离

却话神仙手腕奇
命运弄人说不起
蛰居十年天不雨
溪底干裂鱼作鳖

夫妻园里急上眉
田畦荒芜锅无米
居家斯守成奢侈
度过饥荒来日长

夫妻灯下四目望
泪眼迷离诉衷肠
四手相牵难分离
一夜枯灯恨鸡啼

夫行妻随难割舍
一步一趋辛酸泪
夫出山门挣钱粮
转回家来供娇娘

眨眼背影不见了
跺脚娇骂负心郎
疾步蹬高长望眼
夫呀在外多安康

独守暗夜多凄寒
思夫孤灯泪两行
鸡鸣唤醒红日升
登上高崖望夫归

日复一日趁早起
高崖望夫犹嫌低
脚下崖石快快长
冲破青天我夫还

年复一年夫无踪
阿娇赤心不回转
众仙高处看真切
啧啧称贞夸口赞

人有百面仙班同
偏有山神要试贞
过路帅哥妻前站
挑逗诱惑万般能

眼前小哥请自珍
夫在我心是王子
夫君一日不回还
我望夫心若磐石

说话上气一跺脚
踩得巨石一角裂
烈女变成香椿树
巨石顶上常望夫

神仙岭上神仙行
神仙峪里有传奇
巨石毅立是证照
世人称它爱情石

【三秦文学】秦岭人家:【蔡文姬】(诗歌)

07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讲师、编辑:方天
三秦文学

方天,原名郭克,1969年12月生于河北保定,现居河北容城。诗歌爱好者,高中时开始诗歌创作,坚持至今。在学习与创作中,对于诗歌写作渐有领悟,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鉴赏观。自创作以来,累计诗歌三千余首,散文百余篇,小小说五十余篇,另有杂文七十余篇,教学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发表于多家教学媒体。

诗观:

一首好诗需要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能够达到美的形式与深刻思想的共融;

一首好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会给读者留白,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首好诗可以穿越时空贯穿古今,简洁凝练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意蕴。

诗歌折射的是诗人的灵魂,思想有多高,影子就会有多长。

大地清歌(组诗)
瞬间与永恒
 
时光静下来的时候
视野里的所有物象
恰好,构成一幅完美的剪影
没有主人公,一切都是背景
 
夕光中,我站在河边
让自己垂直于大地、时间和空间
静静地聆听流水,岁月和生命
时光之弦,就在我的指间
 
世界早安
 
还能睁开眼睛便是件美好的事情
尽管还有些担心和恐惧
岁月如歌,山川无恙,江河依旧
向世界道一声早安:珍惜、珍重
 
礼赞那些守候的人和早行的人
致敬于行进中的无愧与无悔
生命如歌,家国无恙,时光不老
向世界道一声早安:珍惜、珍重
 
小寒之寒
 
是大地被激怒了还是时光被激怒了
这个冬天的寒冷超越了以往
忽然发现我们如此地脆弱
抗不住一股寒流或者小小的病毒
“我们需要勇士”
我还没有呼喊出来的时候
先行者已经走在了路上
此时,春天——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风来的时候
 
风来的时候,我们还在途中
接踵而至的一场雪,迷了路
生活,因此瞬间转变了方向
 
跋涉,去塞北抑或江南
让雪花或者桃花,在心间盛开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春天
 
时光之北
 
彼岸,印象里的繁华,让我
心生向往,回归,时光之北
与狂放的狼彪悍的马为伴
与草原的广袤蓝天白云的悠远为伴
回归,回顾心灵之源
回归,回归时光之北
那条屈曲的野性的河流在召唤
梦中,我已听到那声音,真真切切
 
田园之恋
 
奔跑,像孩提时那样奔跑
扬尘与汗水交凝,向着冬天的蛮荒
除了玩伴,一切都是背景
 
可现在,我只能和自己做朋友
只能与我的小屋和文字玩耍
 
我开始怀念,怀念那段田园时光
怀念那片已经久远的麦田
怀念弯腰劳作着的父亲
 
我想回到童年的时光里去
我想为父亲和我的土地写一首歌
 
【三秦文学】方天:【空弦】(小小说)
08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编辑:凤尾竹
三秦文学

凤尾竹,陕西商洛山阳人,热爱生活,喜欢旅行。在时光的荒野里,如兰般在尘世里寂静欢喜,明媚从容,优雅淡定,把生活过的似一朵幸福的蝴蝶,在爱的花海里寻找快乐!

岁  月

岁月无痕 时光荏苒

二十年前

你我是青涩而又懵懂的青年

纯洁 快乐 天真

豆蔻芳华 烂漫无比

即使有多雨的天空

也坚信阳光就在雨露边等待着

皓月下仰望天空 思绪飞舞

在一望无垠的璀璨星河里

想象着山的那一边到底是什么

是海?是沙漠?是平原?

还依然是一座又一座无限绵延的山坡?

于是我拽着青春的衣袖

在山里徜徉

光阴似箭 沧海桑田
二十年后,
你我是苦涩而又混沌的中年
沧桑 犹豫 辗转
似水流年 稍纵即逝
即使有晴朗的天空
也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皓月下仰望天空 思绪万千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巷里
想象着城的那一边到底是什么
是梦?是理想?是现实?
还依然是一个又一个无法超越的围城?
于是我拽着岁月的衣角
在山外彷徨
岁月像从指尖滑过的细沙
从未停止流失的脚步
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
期待与青春再一次不期而遇
09
PART
团队风采
平台编委:吴风平
2020/09/07
吴风平,笔名:无言,流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人。北京至德圣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安康至德堂中医馆馆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自八十年代末始,在《半月谈》《安康日报》《陕南文学》《安康文学》《三秦文学》《陕西邮电报》《陕西日报》《河北日报》《沿海经济信息报》《农家信使报》《农家乐报》《西部开发报》《三峡文学》《青年诗人》《诗歌报》《陕西老年报》《东南秋色》《农村医药报》《家庭生活》《青年文学报》《香溪》等发表诗歌散文1500余篇,诗歌入选《世界作家文集》《三峡放歌》等选集,出版个人作品专辑多部。曾在《全国魁首杯文学书画入书大奖赛》征文佳作精选评比活动中,荣获《中国名家名作十支笔》,现为《世界诗歌作家文集》主编,《世界作家文集》签约作家,《作家摇篮》签约作家。
狗脊关传奇

狗脊关是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凤桥村和汉滨区县河镇交界的地方,是平利县的西大门。现在人们依然延续了这个地名传说的叫法,从没有改过。

狗脊关的来历传说有二,一是传说在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到安康采药治病,在去往女娲山的途中路过此地,被一员外郎请至家里为其治疗久治未愈的腰腿痛的疾病,药王就采挖当地漫山遍野的一种叫做金毛狗脊中药给员外郎煎服,并配合针灸,仅三日病即愈,员外郎问药王药名,药王说此乃金毛狗脊,是专治腰腿疼痛的良药。自此后,当地老百姓 皆采此药用于治疗腰腿痛,皆获良效。人们为了感念药王的功德,就在山上建了药王庙,就把此地叫狗脊关,一直延续至今,而药王庙至今还在,香火不断,十分兴旺。

二是民国二十六年,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修建了汉中到白河县的重要交通线,于1937年破土动工,1939年6月全线竣工,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家重要军事供给保障线。由汉中经过安康白河县,再到湖北老河口市,途经两个省共十一个县,由汉中起始,分别到城固、洋县、西乡、石泉、汉阴、安康(现汉滨区)、平利、竹溪、竹山、白河,全长533公里,有永久性桥梁76座,半永久性桥梁143座,临时性桥梁13座,因没有机械化,全靠手工作业,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奇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1983年,汉白公路被列为316国道。修建公路期间,修到平利县与汉滨区交界的地方,也就是狗脊关,就遇到了难题。这里有一座大山横在中间,他们必须要从这座山中间开一条槽才能过去。于是就派了大批量的人力来开凿,眼看着从山这边已经凿到了山那边,但是过了一夜之后就又奇怪的闭合了。修路的人和当地的村民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说这座山是一对公狗和母狗正在交配,是有灵性的,必须要一只黑色的狗和一只白色的公鸡的血来祭拜。他们立即按照高人的指点用鸡和狗的血洒在了山上,然后这山就在也没有合起来了。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狗脊(鸡)关,也就是现在的狗脊关。站在山上向下看,还真像是公狗和母狗的阴器,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随着安康市经济的发展,现在这里的已经修了安平高速公路,并在原来的汉白公路的基础上,改修成了二级公路,还是省级示范路。为了交通的便利已经从这座山下面开通了一条长约295米的隧道,也就是现在的二房沟隧道。狗脊关的地名没有变,人们的发家致富的思想观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狗脊关成了安康与平利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要道,附近的居民都建起了楼房,各种商铺已像雨后春笋般的林立而起,伴随着县河水歌唱着太平盛世的景象。

【三秦文学】吴风平:【我的父亲】(散文)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一)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二)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三)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四)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五)

【三秦文学】【名家有约专栏】(第一期)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刘  生
副主编:长青山人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吴风平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

  • 《作家新视野》‖纸刊备选稿第002期‖散文专版‖总第035期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本期责编:半袖云 一个人的旅行 文/胡庆军 一个人,背起行囊去旅行,是对人生的另类记录和感悟.行走在异乡的天空下,你可以把自己 ...

  •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四)

    点击三秦文学 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 (四) 01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边士刚,1959年5月出生,辽宁锦州人,满族正黄旗,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 ...

  •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三)

    点击三秦文学 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 (三) 01 平台顾问:段恭让 段恭让,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七五年在<陕西日报>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高原魂>:长篇 ...

  •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二)

    点击三秦文学 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 (二) 01 文学总顾问:鹏鸣 鹏 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祖籍:陕西白水.现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 ...

  •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一)

    点击三秦文学 关注我们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 (一) 01 平台顾问 赵明文,书名昆仑,陕西汉中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汉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略阳县诗词学会副会长. ...

  • 【三秦文学】石襄城:【律绝六首】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执行主编:珊      瑚 石襄城律绝六首 01 致敬加勒万河谷英烈 雪侵河谷起狼烟,烈士捐躯国界前. 热血英雄从未走,精神薪火永相传. 02 赞戍边英 ...

  • 【三秦文学】陈正新:【短诗六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执行主编:刘   生 短诗六首 作者: 陈正新 泪 天上飘着阴云 空中下起小雨 象丝线一样落下 那是云的思念 那是云的忧伤 那是云的哭泣 一阵凉风吹过 ...

  • 【三秦文学】查爱:【山水情——出山拾麦,日子过好些】(小说连载六)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本期编辑:裴  雄 文 执行总编:鱼儿姐姐 山水情 --出山拾麦,日子过好些 (小说连载六) 文/查爱 今年由于天气干旱,眼看着到五 ...

  • 【三秦文学】朱泉利:【外公回忆录六:马新月】(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米兰花 执行主编:鱼儿姐姐 外公回忆录六:马新月 作者:朱泉利 2010年左右,我开车到沧州去出差,到安平时,天已经黑了.一轮明月从渤海湾冉冉而起,如一个巨大的银 ...

  • 【三秦文学】文森:【七绝六首】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七绝六首 文/文森 大水川  群峰万仞入云头, 峡谷纵横古道幽. 草甸森森林蔽日, 潺潺溪水万波流. 舞者 妙曲欢歌溢满堂, 轻盈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