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9-31)

本章不直言“仁”,而字字句句不离“仁”。《论语·述而》曾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之语,意思是只要自己努力,“仁”则随心而至,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高深而难以实现。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dì):即棠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华:同“花”。
偏其反而:花朵摇动的样子。
室是远而:只是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古诗上说:“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还是没有想念罢了,如果真的想念,又有什么遥远的呢?”

“唐棣之华”即棣花,树高七八尺,花有赤白两种,花初开相反,终乃合并;实大如李,六月中熟,可以食用。“偏其反而”,“偏”又作“翩”,“反”或说同“翻”。翩翻,花朵摇动的样子。棣花翩翻摇动,看似无情,实则有情。诗人以此起兴,借指我心想念如棣花翩翻。“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不是不想念你,只是因为居室远隔,难以随时亲近罢了。本诗未见于今传《诗经》,应在305篇以外,前人称之为“逸诗”。

《诗经》里有也有描写有“唐棣”的诗篇。《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yōng),王姬之车。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mín)。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这首诗是描写周平王的外孙女、齐庄公之女婚嫁场面的颂歌。“王姬”指周平王的女儿,嫁给齐候当王妃。“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即周平王的外孙女,即齐候的女儿。按当时的传统,女子出嫁,婚车留在夫家,马匹返回娘家。“王姬之车”指周平王的外孙女用母亲王姬当年的婚车出嫁。“其钓维何?维丝伊缗”,用丝线垂钓来比喻婚姻门当户对。唐棣之华是如此明艳漂亮,王姬出嫁时用的马车整齐庄严,新娘面如桃李、气质雍容,她是平王的外孙女、齐候的女儿,她出嫁以后,一定会使家族和谐美好。朱熹《诗集传》:“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美之。”《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即“唐棣”,这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花萼花蒂灿烂明艳,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都是以“唐棣之华”描写亲情、友情,喻示和谐、团结、幸福。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相比于上述两首诗,本章所引诗歌境界不够高远。难怪孔子说,只是没有真心想念罢了,如果真心想念,就会近在心中,还有什么远的呢?可能正是如此,孔子在编纂诗经时将此诗删掉,今本《诗经》则不存。



本章位于全篇之尾,可以理解为言好学、言求道、言思贤、言爱人等等,无所不指,无所不可。《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观点一以贯之,无处不在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本章既可看作是孔子的自勉,但其根本还是在给弟子传授从学道、适道、立道进入权变之最高境界的圣贤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