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释义与概念的讨论(诗论)

作者:高和义6未知 栏目:如何写诗 来源:本站 人气: 更新:2019-07-25

诗的释义与概念的讨论

一、什么是诗

1,诗是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着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广泛用来吟咏、歌唱抒发感情、抨击邪恶、鼓舞斗志、歌颂现实的精悍有力的文学体裁。

2,诗的分类。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歌谣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从古至今我国的诗大体上可分为六类,即:《诗经》(大多为四言)、《楚辞》(大多为六言)、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诗)、古体诗(唐以后人们模仿古诗写的诗)、近体诗(即唐中后期以来的格律诗)、自由体诗。

3,诗的实质就是有节奏感,有感情意境的话语。很多诗都押韵,不压韵也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诗和普通的话语的区别就是节奏感和诗的语言意境。歌也具有节奏感,歌是诗吗?唱出来的是歌,不唱也具有节奏感的话语是诗。格律诗词,都是用来咏吟和歌唱的。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大自然的美与国家和人民结合起来的是诗人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传统,他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4,广义诗和狭义诗。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通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作为艺术的通称,我们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

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关于狭义的诗,它的定义,古今中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主要是指我们用来抒感、吟咏的个种类别的诗。我们研究探讨诗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提高我们对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创作水平,普及诗歌知识,统一和交流作者和编者的学术观点,因此要把讨论的重点放在狭义的诗的定义上来。此外关于“诗”的两种词性(名词性和动词性)的解释,在这里重点还是研讨名词性的“诗”最有实际意义,因此作为本文的讨论重点。

5,诗的起源。诗源于。还有一种,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动作。渐渐这种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的诗歌。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是,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二、诗的要素

1,诗的语言

诗的语言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的特点之外,还有诗所独具的特点。概括地说,诗的语言是有鲜明节奏、有韵律、有独特的用词与造句方法、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诗的语言形式上的特征,是与诗的内容上的特征密切联系着的,是被诗的内容制约和决定的。可见,只有了解诗的内容特征,才能选用强档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否则,只是孤立地从语言形式出发。片面地研究语言造型美,那就脱离了对象的实际,会使创作走上歧途。通过高度概括集中的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强烈的诗的情绪,这是诗在内容上的基本特征。

2,诗的节奏

文学作品语言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散文语言另一种是诗的语言。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散文语言,就在于它是按着一定的节奏组织起来的语言,是有明显节奏的语言。这种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加强形式。如近体格律诗的五言3个节奏,7言4个节奏。例如:白发――三千――丈(3个节奏);丞相――祠堂――何处――寻(4个节奏)等。

3,诗的押韵

中国的汉语是由汉字组成的,任何一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字的韵母就是字的韵。诗的押韵,就是在一首诗(或一节诗)里面相关诗行的尾一个字的韵都是相同的,这些人们都很熟知,无需详论。韵的功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的有规律的重复,会使人产生一种和谐、光滑的感觉,通过这种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对诗人来说,更易于把所要抒发的情感更和谐地、更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为这样一种和谐、光滑的语言所传播的深刻、饱满的思想感情,也便于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韵的和谐、共鸣的作用。

4,诗的句法

诗是富于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诗人是通过他的一排排的诗诗行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诗行不是诗人随便分的,诗的句法构造也不是诗人凭空臆造的。诗的分行和诗的句法构造的最高准则是以最大限度的明快与准确,以最大限度的描绘与表现力量来揭示诗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诗行是诗人表现、描绘生活与抒发自己感情的最小语言单位,也是一个计算与安排音组的单位。诗行短则音组少(指现代诗),节奏短促,因诗人要表现简短、有力、明快、激动、跳跃式的感情的时候,便常常组织这样的诗行。相反,诗行长则音组多,因而节奏缓慢,适宜与表现庄严的、深厚的、复杂细致的、浩荡的思想感情。还有压行与提行叠句与复唱,感叹与呼语等等,也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句法构造。

5,诗行诗节

除了某些短小的抒情诗不分节外,一般的诗歌都是分节的。诗节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发展的一个小的段落,也相当如散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特别是在格律诗中,诗节又是押韵的基本单位。关于近体格律诗:中国近体格律诗有5大特点:1,字数固定;2,句数固定;3,只能压平声韵;4,讲究平仄;5,讲究对仗。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体式。关于格律诗的诸多规范,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详细研究,这里只作一下概念的提示,掌握一些现代诗与古体诗行节的梗概。待在相关的讨论专题中再做详论。

三、几点探讨

1,关于什么是诗。

当前一种意见是:有节奏、押韵,不压韵也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要有诗的语言、感情和内容。另一种意见是:凡是有节奏、押韵,不压韵也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就是诗,诸如:《百家姓》、《千字文》等也都是诗。

我认为,后者的意见只是看诗的外表,而没有看到诗的实质。诗言志、诗抒感,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内涵,当然外表特征也是不可忽略的,但它只是诗的诸多要素的组成部分。试看《百家姓》的内含只是一些姓氏的罗列,虽然韵脚和节奏都处理的很好,可是它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呢?答复只能是“没有”。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篇有节奏有押韵的文字堆,而绝不是诗。至于那些中医药学、脉学的节奏韵文(汤头、濒湖脉学等),因为它没有诗的内容,虽然它具有部分诗的特征,还不能称谓诗。

2,坚持古为今用。

格律诗,作为一种诗体,有着独自的规范,我们写古诗就要遵循这些规范,这主要是它的格律方面的诸多规范,初学者是贵在遵循的,否则以“创新,发展”的名义,抛弃了规范,还径自标注什么“律、绝”或词牌名,那就是不伦不类了,名不副其实。这样发展就偏离了轨道。这样不但传承不了古诗的精华,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在内容上,我也赞成一些朋友的观点,应该以传统的格式写当代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反应现实,据我所见,有一些人却以为古诗就应写古意,甚至连现代的词汇都须忌用,那样就无法反映现实了,只有用古调发古人之幽情,那还谈何发展。我认为写古体诗,还是应该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应该广泛地讴歌现实,弘扬时代精神,这个主旋律一定要坚持,形式上、风格上可以仿古,但内容上、题材上不要复古,要旧瓶装新酒,即――用旧格律、旧韵谱书新意。

我们写诗也要面对现实,写诗填词的目的,不只是给少数文人看的,而是应面对广大平民群众,面对后来人。但据目前人的喜好,均以通俗(不是粗劣)风雅为好,所以选词用典上应多下斟酌功夫。在为了让人一看即明的前提下,发挥创作技巧,以能唤起读者美感、完味、思索,启迪,就一定能写出具有广泛人民大众性的古体诗作。也许,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说不定,会有这样的传世佳作出现,充分地体现时代精神。

或者创造出比唐诗、宋词、元曲更加新颖、完美的新的格律韵谱也未可知。因为,格律、声韵迄今还很少有人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断言它已经发展到了最后的顶点。

以上仅是个人的学习心得和浅见,和各位朋友共同参入讨论。谬误之处还望指正,是诗社的诗词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互学互勉、广泛探索、共同交流的机会和园地,感诗社,感谢各位!

--------------------------------------

(0)

相关推荐

  • 李章斌:帕斯《弓与琴》中的韵律学问题

    刊<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 帕斯<弓与琴>中的韵律学问题 --兼及中国新诗节奏理论的建设 李章斌 谁能捡起词,并把它展示给时间? --曼德里施塔姆<词与文化> ...

  • 张颖 ◎ “语言诗化”与“窗”

    在现代文学史上,新文学作者由新诗创作转向旧体诗创作或者其他文学研究领域的大有人在①,但在新诗已经取得合法地位之后,从旧体诗有意识地转向新诗,而且终其一生坚持在古典与现代的穿插融合中创作新诗,并构建出独 ...

  • 吕进:自由诗要拒绝散文化

    吕进:自由诗要拒绝散文化 作者:吕进   2020年05月21日 16:11  中国诗歌网    原文链接 就诗体而言,当下中国诗坛是"三分天下" :自由体新诗,旧体诗词,格律体新 ...

  • 周瓒:以精卫之名

      诗歌翻译之不同于其他诸如叙事类.公文类及科学文献类的翻译,主要在于诗歌文体的殊异.诗歌的表现力极端依赖于它的声音总体性,不惟以韵律为外部形式特点的古典诗歌,以散文化的言语呈现的新诗或现代诗更是如此 ...

  • 唐一║不要急于写诗(杂文)

    诗作为文学体裁中最为凝练.最富情感的一种,一直以来就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很多人,即便没有好的文学功底,也喜欢写诗,算作是生活的一种点缀.这个,如果不想走上文学的道路,作为一个游戏,当然挺好,至少它让 ...

  • 陈小宁|当代中国诗歌必须警惕散文化

    当代中国诗歌必须警惕散文化 文/陈小宁(醉书香)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把诗歌当做散文来写,散文的消失.分行诗歌的兴起不能不让人警惕,这些披着诗歌外衣的散文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些刊物上,这些分行散文 ...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辜正坤译. 莎士比亚 奈时运不济,又遭人白眼, 恨世道难处,独涕泪涟涟, 呼唤,徒然,叵耐[叵(pǒ)耐]无奈,也作"叵奈&qu ...

  • 【把你写进我的诗行里 】/ 孙辉

    把你写进我的诗行里 文/孙辉 一只惊悸的杜鹃    逃离 巢居屈原故里 抖尽尘世的风雨    休憩 满目的花草溅血的姿态 如一壶雄黄酒 滔滔的江水倾慕森林 独踞诗人的<离骚>下 伸手摘下透 ...

  • 【每日黄诗】两个概念,两种态度,甚至两种结局!(2021年4月10日《喜欢与爱》)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毛诗新说:竹书《孔子诗论》中“关雎之攺”解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竹书<孔子诗论>中"关雎之攺"解 文/毛天哲 上海博物馆所藏关于<诗经>评论的战国楚简 ...

  • 宜昌炎黄文化: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部分研究人员在宜昌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方案讨论会上的发言

    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部分研究人员 在宜昌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 方案讨论会上的发言 会议主题:环城南路C地块项目规划概念方案讨论会 会议时间:2021年8月10日 举办单位: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中国今诗大讨论】引子三:杜甫以诗论诗

    2021-02-04 16:19 华人号:文艺大餐 中国今诗大讨论 -- 引子二:杜甫以诗论诗 -- 诗圣杜甫,可以说是开了中华诗歌史以诗论诗的先河.杜甫论诗的诗主要是<戏为六绝句>. 戏 ...

  • 母亲,一个广大的概念——周中华在母亲节写给母亲们的诗

    母亲,一个广大的概念 文/周中华 窗台 风摇动着花儿 每一朵花都与母亲有关 开花 来源于母亲 又成就新的母亲 窗外 走过一个小女孩,手上拿着一束康乃馨 酒窝里含着甜甜的微笑 也许 正想象着母亲收到礼物 ...

  • 【诗论4】格律诗对仗句写作技巧 | 查忠华

    格律诗对仗句的写作技巧查忠华格律诗写作中,对五律.七律里的对仗句特别有讲究,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对仗句也称对偶句,八句中有第三.四两对仗句.第五六两对仗句:律诗的"起.承.转.合"写 ...

  • ​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十三行诗的讨论】

    [十三行诗的讨论]   各抒己见,但求诚意.   辑录:海客     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   中秋的月亮 文/庄稼汉   圆圆的月 真像视频里 故乡的月饼一样 隔着屏幕 都能闻到家的芬芳 ...

  • 王和尚论诗:写诗如何命题与用韵,薛宝钗诗论指明写诗方向

    <红楼梦>第37回,史湘云计划邀请海棠诗社众友一聚,就和薛宝钗商量如何命题写诗.薛宝钗有一番诗论,颇切诗家奥义. 巫娜 - 风雾菩提 来自六不和尚 00:00 05:00 其论有以下几点: ...

  • 【诗论】浅说写诗的要求与感受 | 谢松模

    2021.4.28 · 周三 伴您行 雷池诗社 诗人简介 谢松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