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古诗】​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第86期)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⑴偶成:偶然写成。

⑵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⑶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⑷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⑸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