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黄煌老师侍诊抄方杂记(附医案一则)

前言中医的成才之路是艰难的,最难的一段是青年阶段。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青年中医,他勤奋刻苦、谦虚好学;他潜心临床,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他是青年中医的代表,是万千中医人的缩影。(编辑/医道小童)


黄师经典语录

作者/黎崇裕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有个插曲叫《秦淮景》,由片中的金陵十二钗以苏州话用苏州评弹的方式演唱,其韵调深深地打动了我。歌词中提到了瞻园,提到了白鹭洲,描写了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让我对南京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心底突然冒起想去南京看看,想去秦淮河边走走的念头,感受那边的繁华,感受那边的古韵,感受那边的遗风。没有想到这个向往很快就实现了。到了南京,不但实现了参观秦淮河景的愿望,还得以随黄煌老师侍诊抄的机会,下面就部分黄师经典语录辑录如下:

(1) 治疗当治人,  调理先调心。

(2)临床对于主诉繁多的患者,日本人有个词用的很不错,叫“不定愁诉”,很好地说明了患者的这个状态。

(3)荆防柴归汤对容易感冒的患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是一张助孕好方。

(4) 月经量多,要问是否有涌出来的感觉。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是阴天,是阳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黄梅天,是阳虚兼杂有湿热。

(6)芍药啊,是小大黄,能通便,用大量芍药的时候,一 定要考虑到大便。

(7)桂枝体质小儿易挑食,有鼻炎,老生病;柴胡体质小儿易感冒,发烧,过敏;麻黄体质小儿易生癣,鼻炎,肥胖,皮肤黑,鼻子圆大肉厚。

(8)男孩子在精神层面和母亲关系大,男孩子聪明,母亲一般也聪明;女孩子在身体层面更像父亲,女孩子要有好的身材,父亲一定要瘦。

(9)除烦汤证多焦虑,解郁汤证多压抑。

(10)郁闷的话,一个是要汗出来,一个是要说出来。

(11)毅力是什么?毅力是宽容自己的身体,不要老是对于身体的小毛小病耿耿于怀。

(12) 男人要吃,女人要睡。

(13)女人的舌一定要红,但不要过火,火不过头不用清。

(14)昏睡不都是阳虚,昏睡也有火。

(15)三高患者,一个是心情要不急不躁,一个是体重要不胖不瘦,一个是饮食要不饥不饱。饮食要根据自己的感觉,不吃肥腻即可,吃饭要细嚼慢咽,每次吃饭时应记得我说的—— 多嚼五口。

(16) 没有吃早餐者,往往舌苔厚。现代中医学把舌苔的诊断价值往往夸大了,主要还是看舌质。

(17)有瘀血证时,左下肢、左下腹症状比右侧更严重一些。

(18)健脑方:柴胡体质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黄体质可用葛根汤。

(19)年轻人高血压往往是白大衣高血压(即有些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不要盲目用降压药。

(20)乳房胀痛,一个是考虑柴胡剂,一个是考思桂枝剂。

(21)女性大便干点好,要是拉稀,一下子就老了;后门紧啊,主寿;老是拉稀的,多数是胖老太,往往心脑血管有问题。

(22)产后怕冷者,有很多是心理压力大、抑郁导致的,不都是气血不足或阳虚所致。

(23)女姓调节,一个是生育问题。一个是容貌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需要一个东西 ,需要什么东西呢?需要爱。

(24)中医减肥个体化强,如脸上胖者可用麻杏石甘汤,脐周胖者,可用防风通圣丸,脐上胖者可用大柴胡汤,整个腹都胖者可用五积散,下肢胖看可用防已黄芪汤。

(25)止痛药不止西医有。我们中医也有。中医的止痛药是什么?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古时的一张止痛方。

(26)柴胡体质之人性格多执着,敢于承担责任,易自责,易过敏;桂枝体质之人,性格随和,讨人喜欢。

(27)望诊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我们现在的医生给忽略掉了。其我们经方家是善于望诊的。

(28)躁动多在五六月:思考多在秋天。

《黄煌体质药人与方人48讲》

猛戳图片,查看课程☝


案例

通便的四逆散加厚朴汤

芳姑娘来复诊,这次是满面春风而来的,因为她多年的便秘痼疾终

于解除了。

芳姑娘,31岁,身高160cm,体重48kg。诉生育后便秘近两年,大便几天一次,每次大便像石头状又黑又硬、量少, 解得非常痛苦,有外痔,小便正常,四肢凉股软舌红昝白稍腻,六脉弦而有力。她不肯用中药,说之前在别处用大量泻下药也无效,每次严重时都依靠开塞露。我苦口婆心地劝说无效,她还是坚持要开塞露。傍晚时分,她又回来要求开中药,说用了2瓶开塞露也无效,现在腹胀腹痛得厉害。我给予四逆散加厚朴汤:柴胡20g,积实20g,白芍20g, 炙草10g,厚朴20g,赤芍20g,6剂。药后大便得解,之后每天都有大便,初硬,后逐渐变软,至复诊时,大便已经成形,每日有解,量可。现症:舌红苔薄白,六脉缓,左寸脉旺,补充描述说长期睡眠不佳,前药后大便变通畅,易饥饿。守方:柴胡20g, 枳实20g.,白芍20g,,炙草20g,厚朴20g,再给6剂。

此方是我从黄师处学到的。当时陈广东老师介绍说,这个方子主要用于长期便秘、大便量少如羊屎状,效果很好。我依葫芦画瓢,现学现用,又结合唐师(唐医易)治疗虚人便秘喜用芍药甘草汤,赤白芍同用的经验,加了赤芍20g。

四逆散由柴胡、积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主治阳郁既逆,肝脾气确之证。加厚朴,可增加理气通下之功。

《伤寒论》 对于四逆散的描述很简略, 如《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瘤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他退,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宜通,是为逆冷。”从中窥洲,四逆散病机或许就在于气不宣通而已。

现代医家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助间神经梅、胃溃疡、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