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伦孔孟忠恕之道
相关推荐
-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孔子心中成大事者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话不要说太满,但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 ...
-
求恕求仁一世难——《论语》悟读【100】
好言好语一时易,求恕求仁一世难. <论语>第五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
思无邪兮洁我心——《论语》悟读【18】
投木瓜兮报琼琚,思无邪兮洁我心. <论语>第二篇第二章: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遮蔽,引申为概括)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 ...
-
道德仁艺慢慢习——《论语》悟读【150】
道德仁艺慢慢习,进德修业应可期. <论语>第七篇第六章: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 孔子说: ...
-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如果一...
杏 坛 李木生 孔子游乎缁帷之要,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庄子·渔父> 坐落在泗水旁的曲阜孔庙中的杏坛,也许是中国最为动人的景致.它是无尽头的路,延续并日益宽广着 ...
-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6-11)
一个人拥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懈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会感到自得其乐.孔子在本章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的品行给予高度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
-
一以贯之唯忠恕——《论语》悟读【78】
江湖人生多变幻,一以贯之唯忠恕. <论语>第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五)
一原文里仁第四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南充纪检监察赋,有需要的免费拿去
赋颂纪监 千年重镇,果绸珠玑之乡:地灵物阜,人文源远流长.和谐风满,绿过一江两岸:稳定势固,催发宾商来安.传承青史,秉持壮怀激荡:继往开来,谱写盛世华章.长风破浪,经世济民昌远:保驾护航,纪检监察为纲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嘉陵凤垭石龙桥新村赋
石龙桥新村赋 嘉陵凤垭石龙桥,新村美誉遐迩焉.依凤垭山,青翠满目:临九龙湖,浩渺碧波:若世外源,旖旎风景:似人间珠,璀璨神光. 但见川北民居,青瓦错落:蜀国风情,石径通幽.斗壁飞檐,尽显动态优美:黄灰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通天台赋
通天台赋 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见汉右之荒台.清风穆其尚在,翠华归而不回.对古情至,临高思来.披蔓草以遐想,睹离宫而兴哀. 试问薪者,乃秦人也.云汉之兴,兹台之下.驰道通乎中禁,周墙绕于平野.经逝川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与天交可得婵娟,与月交可得大圆
中秋赋 仲秋爽风,沧海月色,今夜最难描摹.问天涯旅客,举杯时,可认得伐桂吴刚,奔月嫦娥? 把酒向青天,山水诗韵情切切:邀月相对饮,天地画境梦依依.拜沧海明月,祭长虹卧波.乡情酿酒醉故人,说不够销魂往事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我为华蓥写辞赋——赋上华蓥山
赋上华蓥 川东华蓥,雄奇峻甲,遍地琼瑶,漫山玉晶. 矗立巍巍,天地沧桑,横垣莽莽,古结蜀渝. 东毗三峡,九寨西邻,北起巴南,南延渝津. 左膀广安,邻水右臂,上触银汉,下踏青冥. 昔时蛮荒,此地汪洋,鱼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踏梅笛韵赋+金缕曲
踏梅笛韵 细从今夜往事寂,风笛数春夏, 亭亭靠倚梅树边,捉笔染墨画. 月侵衣角露沾湿,花落幽城下, 梦回水醒山梦间,欣欣忆竹马. 几看淡烟朝阳华,风笛弄窗纱, 闲云归后笙歌散,归去旧时家. 青梅树底马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梓桐初开+晚风清词
梓橦初开 兔年初四,梓橦院部分弟子合约,相聚于祥和丽景,师生久别重逢,其乐融融.亲自动手为弟子们烹饪了一次家庭火锅,带大家游玩绸都文峰.有感于怀,作斯文以纪之. 草长莺飞兔年初,师生执手聚. 九载光阴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写一副232字的长对联
市经开区2012元宵联谊晚会长联 这是2012年为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元宵晚会撰写的长幅对联,全文232字,单幅116字.是从之前一篇<化学工业园区赋>浓缩而来.如感兴趣,敬请留言,我将在下一 ...
-
(启书原创)展示真正的技术——七宝寺赋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七宝寺赋 应友人约,作七宝寺赋.因幼时曾多次前往,记忆犹存,喟叹时事变迁,有感于桑田沧海,曾经辉煌的七宝寺禅林,后来成为一所学校,直至现在,渐显衰落.培育了多位国家栋梁的学府,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