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仁艺慢慢习——《论语》悟读【150】
相关推荐
-
《论语·述而》“游于艺”新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游于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作为知识和才能的"艺" "游于艺& ...
-
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孔子培养弟子,以道德为纲领,以仁义为核心,以六艺为基本,使弟子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 志:立志,专心向往. 据:据守. 德: ...
-
徐干《治学》对当今的启示
徐干(170-218),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建安七子之一.主要代表作是<中论>一书. 东汉末年,学风败坏,士人不专于学业.修德.行道,而是热衷于交游 ...
-
什么是君子四要?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
什么是君子四要?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 释意:君子有四要: 一是志于道,即一生一世立志求道,与道合一: 二是据于德,即一生一世守住德,积德行善: 三是依于仁,即一生一世以仁为本, ...
-
唯其义尽方至仁——《素书》悟读之【7】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 <原始章第一>悟读[7] [原典]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译文] 义,是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宜的原则,人们根据它来赏善罚恶,以建立功劳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仁和如兰润天下——《论语》悟读【328】
仁和如兰润天下,临达似竹敞胸襟.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章: [原文] "克(好胜).伐(自夸).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 ...
-
君子三德仁智勇——《论语》悟读【354】
步小人之途,或赢一时: 行君子之道,方得永恒.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 ...
-
刚毅木讷近乎仁——《论语》悟读【324】
刚毅木纳近乎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七章: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的,坚毅的,质朴的,讷言的,那四者都近于仁.&qu ...
-
“敬爱恕和”仁之风——《论语》悟读【275】
仁作春雨润万物,爱如东风泽千秋. <论语>第十二篇第二章: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
-
敬畏天命行仁道——《论语》悟读【203】
敬畏天命,且行仁道. <论语>第九篇第一章: [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却看重天命与仁德. [悟读] 吾道一以贯之. 本章体现了夫子一贯的思想主张. 在夫子 ...
-
事事计较仁已失——《论语》悟读【186】
事事计较仁已失,海纳百川容乃大. <论语>第八篇第五章: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曾子说:&qu ...
-
仁道不远行即是——《论语》悟读【173】
仁者爱人,共爱世间百态: 道者有道,同乐万家灯火.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九章: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 ...
